鸟衔鱼纹壶彩陶图案辨析

2022-02-23 00:17曹歌鸿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3期
关键词:鱼纹半坡彩陶

曹歌鸿

(宝鸡民俗博物馆,陕西 宝鸡 721001)

鸟衔鱼纹壶出土于北首岭遗址,因其写实风格的彩绘图案备受关注。围绕鸟衔鱼纹图案的文化含义,众多学者展开讨论,众说纷纭,未有定论。从公开发表的论文和非正式发表的文章来看,这些观点大体可分为鱼鸟斗争说、巫术说、阴阳结合说等。这些观点主要依靠其他鱼鸟纹饰的文物或者历史文献、民族、民俗学资料来做依据,和北首岭遗址的考古发现联系不紧密,推测的成分居多,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本文将鸟衔鱼纹壶放在北首岭遗址的发掘和文化背景中,对前述的观点进行辨析,对其图案的内涵进行探讨,以期得出客观的结论,同时对了解北首岭遗址和仰韶时期的彩陶文化有所帮助。

1 鸟衔鱼纹壶的出土情况

鸟衔鱼纹壶为细泥红陶,颈部较大,作花苞状,颈腹相连,折腹,平底。高21厘米,口径1.5厘米,顶部直径9.6厘米,腹径20.7厘米,底径8.4厘米。器身用简洁的黑彩粗线条勾画了一只体形不大的水鸟,叼住了一条鳞鳍齐备的大鱼尾巴,大鱼负痛回首挣扎,水鸟紧衔不放,画面紧张而生动,充满了生活斗争气息①。

鸟衔鱼纹壶出自北首岭中层的墓葬M52中,为Ⅲ式陶壶M52∶1,同样的Ⅲ式陶壶都是在北首岭中层的墓葬区发现,共出土12件,其中有2件绘有彩陶纹饰。另一件彩陶壶M45∶3,高35厘米,口径3.3厘米,顶部直径7.7厘米,腹径19.7厘米,底径7厘米,顶部绘有4道黑彩,腹部是平行排列的人字纹。这种器形的陶壶半坡遗址、姜寨遗址一期都有发现,在半坡遗址被定为X1b型陶壶②、姜寨遗址称为Ⅰ式细颈壶③,是半坡时期一种典型的器形。这种陶壶造型优美、制工精巧,为半坡时期陶器中的精品,是当时人们所珍视的一种陶器。这种壶的用途一般认为它是水器,可以随身携带走远路。也有人认为它口小腹大,饮用时不能轻易流出,所盛不会是水,而是酒、药、蜂蜜等珍贵液体的盛装器具。这种陶壶的上腹部面积最大,处于最显眼的位置,因此彩绘的主题花纹都是绘在壶的上腹部,大多绘直线构成的三角形折线或带纹④。

北首岭遗址的这两件Ⅲ式陶壶,彩绘纹饰一件写实,另一件则为几何图案,说明这种陶壶的彩绘图案不是固定不变的。总体而言,北首岭彩陶纹样较为丰富,分写实与几何图案两大类,数量较多的有鱼纹、波折纹。北首岭彩陶纹饰都是按照一定规范绘制的。目前,学术界一致的看法是,北首岭中层的文化面貌包括陶器的器形、彩绘的风格、部位、内容与半坡下层、姜寨第一期文化遗存基本相同或相似,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⑤。鸟衔鱼纹壶的器形、纹饰风格、彩绘部位都符合半坡类型彩陶的绘制规范。不同的是半坡类型彩陶的写实动物纹饰通常只绘单一的鱼纹,鸟衔鱼纹壶却因同时绘有鱼和鸟两种写实的动物纹饰,因而格外受人瞩目。

有必要对鸟衔鱼纹壶的主人身份进行探讨。北首岭遗址的墓葬有着一定的埋葬规则,M52是半坡类型最常见的单人仰身直肢土坑墓,墓葬的朝向、型制、葬式和周边的墓葬保持一致,墓葬中只出了这一件陶壶为陪葬品,墓主男女不详。从发掘情况来看,随葬Ⅲ式陶壶的墓主有男也有女,大多有2件以上的随葬品,与同期的墓葬比较,M52墓主的身份并不特别,是男是女也无法判断。北首岭遗址中纯粹的祭祀用陶器通常体量较小,制作简率。鸟衔鱼纹壶制作精美,体量较大,应当是实用的水器。能拥有这样一件彩陶器作为唯一的陪葬品,推测M52的墓主生前应是鸟衔鱼纹壶的所有者,甚至就是鸟衔鱼纹壶的制作者。

2 鸟衔鱼纹几种说法的辨析

目前对鸟衔鱼纹的释读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意见:

一是鱼鸟部落争斗说⑥。此种观点认为鸟衔鱼纹壶上彩绘的鸟和鱼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氏族,鸟啄鱼就是两个氏族的争斗,而且鸟氏族是居上风的胜利者。持这种观点的大多以《鹳鱼石斧图》为佐证。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出土于河南临汝的阎村遗址⑦,属于仰韶文化较晚时期,彩缸上绘着一只白鹳衔着一尾鱼,旁边竖立着一把斧子。画面上,白鹳画得雄壮有力,衔敌傲立,气势高昂,而鱼却苍白无力,呈俯首就擒的形象,明显地反映出胜者与败者的不同形象。严文明先生认为鹳和鱼是两个不同部落联盟的图腾,两个部落间进行了战争,最终“鹳”部落取胜⑧。

鱼鸟部落争斗说或可解释《鹳鱼石斧图》,用来解读鸟衔鱼纹则完全说不通。在北首岭遗址发现的鸟纹只有1件,还是残片,整个纹饰仅剩鸟喙,鸟纹显然不是北首岭氏族的图腾。从发掘情况看,北首岭遗址的房屋都是围绕中心广场分布,明显分成两大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大房子,一般认为一座大房子代表着一个氏族,北首岭聚落是由两个氏族构成。但是这两个氏族的房屋结构、出土器物的特点完全一致,尤其是两个氏族使用共同的公共墓地,墓葬的形制和埋葬方式也没有差别。北首岭遗址内的两个氏族应该是一个大氏族下的两个分支,相互之间没有争斗对立的关系。北首岭遗址延续了1500年,始终没有像半坡遗址、姜寨一期遗址那样在居住区周边建有大围沟一类的安全防护设施,说明北首岭遗址周边没有需要防范的敌人。北首岭先民内部没有对立,外部没有强敌,认为鸟啄鱼纹反映的是两个氏族的争斗,显然不符合北首岭遗址的实际情况。

二是巫术说。刘方复先生在《鸟衔鱼纹析》一文中提出,“水鸟啄鱼纹”的本意不应是“鱼被鸟啄食”这一自然主题的再现,它应当是沟通天地的含义,“使之更加满足巫术要求”,解决“天地沟通”的大事⑨。何努先生则认为鸟衔鱼纹是一种墓葬中专用于以性交象征于转生巫术的图案⑩。

原始的祭祀和巫术是肯定存在的,在北首岭遗址中就发现了这些祭祀巫术的遗迹。北首岭遗址的房屋都是围绕中心广场而建,在中心广场上发现了20多个柱洞,周边有大量被火烧过的动物骨骼,这里应该栽有木桩,先民在此举行剽牲一类的巫术祭祀活动。在中心广场的东部还发现了一个被火烧过的圆形小坑,坑内有小陶缽和小陶罐各三件,这些小陶器被认为是祭祀活动的遗留。这说明北首岭先民的祭祀多是在中心广场举行,祭祀使用牲祭,祭祀使用的陶器形制很小,不是实用器,也不是彩陶。

认为鸟衔鱼纹与巫术有关,目前显然没有考古方面的依据。认为鸟衔鱼纹是墓葬中专用转生巫术的图案,更是找不到证据。在北首岭遗址有13件随葬品的墓葬77M17中发现有一件尖底器77M17∶1,器身用黑彩绘画“”等4种符号组合在一起,此器放置在失去头颅骨架的头部位置,是用来代替头颅的。在尖底器东侧还撒有朱红颜料,用意也十分明显,应是盼望墓主灵魂复活。77M17的墓主身份应高于M52的墓主身份,画有符号组合的尖底器应该比鸟衔鱼纹壶更有巫术的意义。

三是阴阳交合说⑪。认为鸟衔鱼纹中“鸟”是男性性器的象征,“鱼”则是女阴的象征,“鸟啄鱼”就意味着两性的交媾。在游凤遗址出土的一件半坡类型V式陶瓶为这种观点提供了佐证⑫。这件陶瓶和鸟衔鱼纹壶器形基本一致,在器腹绘有两条大鱼,每条鱼均张开大口,把鸟头吞在嘴中,在构图上鱼鸟纹是一体的,呈现鱼的形象,只是将鱼眼部分换作鸟头,一般认为这幅图案中的鱼鸟纹是用来暗喻阴阳交合,是性交的象征。游凤遗址出土的半坡类型V式陶瓶和鸟衔鱼纹壶时代相同,地域接近,器形相似,它们彩绘图案的含义也应该比较接近。

这种说法似乎有一些道理,只是从半坡时期的文化背景考虑就说不通了。在鱼纹彩绘流行的半坡时期,或可以将鱼纹理解为女阴的象征⑬,游凤遗址出土的半坡类型V式陶瓶上的鱼鸟纹也可看作是鱼纹的变体。但是鸟纹在半坡时期很少见到,到庙底沟时期才开始流行。鸟纹是男性性器的象征这一概念在半坡时期还没有确立起来。在半坡类型向庙底沟类型过渡的史家类型姜寨二期遗址也出土了一件绘有鱼和鸟两个动物图案组合的彩陶——Ⅸ式陶葫芦瓶H467∶1⑭,该葫芦瓶腹部一面和另一面绘有鸟纹两组,侧面绘有鱼纹和几何形图案各一组,图案较为复杂,其含义难以说清,不过可以肯定不能用两性交媾来解释此纹饰的内涵。同样,鸟衔鱼纹也无法用阴阳交合说来释读。

3 鸟衔鱼纹的含义分析

在考古资料不完整、考古信息存在大量空白的情况下,考察史前彩陶纹饰的内涵较困难。值得庆幸的是,北首岭遗址保存较为完整,出土器物较为丰富,能够为考证鸟衔鱼纹壶的含义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第一,鱼纹是北首岭彩陶纹饰的主要母题。北首岭彩陶纹饰大多是鱼纹和几何纹。绘有鱼纹的彩陶中有一件用作葬具的陶盆M243∶1,器内壁绘有黑彩鱼纹三条,画法简单形象。另一件陶盆T113∶2在腹外绘有黑彩双鱼纹,共有6组计12条鱼纹。这些鱼纹的纹样和表现手法虽不完全相同,但是彩绘的内容是有规律可循的。张朋川先生认为“史前彩陶的纹饰不是陶工任意选择和创作的,彩陶上主要花纹的母题多含有一定意义。而在一个时期,同一文化类型的彩陶有着共同遵循的规范、格式,彩陶上的花纹往往是区别不同类型文化的标志”⑮。鱼形纹饰在半坡类型遗址中广为流行,半坡、姜寨遗址都发现有大量的彩绘鱼纹,北首岭彩陶纹饰中还有人面和鱼结合的人面鱼纹,和半坡、姜寨遗址中发现的人面鱼纹颇为相似,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鱼纹被认为是半坡类型彩陶的主要母题,也是北首岭彩陶纹饰的母题。

鱼纹纹饰在仰韶时期经常以几何图案的方式表现。半坡发掘报告中指出半坡的几何图案花纹中的方格纹可能是鱼鳞、渔网或编织物演化来的,波折纹可能就是水波的写真⑯。张朋川认为“鱼纹是半坡类型彩陶中的主要母题,在发展过程中又以多种形式分解和复合,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几何形图案”⑰。北首岭彩陶中的几何纹饰和其他半坡类型彩陶一样,也被认为是由鱼纹演变而来,是抽象化的鱼纹。北首岭彩陶壶M45∶3上的人字纹几何图案或许就代表着鱼鳍的形状,用来象征鱼纹,同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第二,北首岭鱼纹的象征意义是生殖崇拜。鱼纹是半坡类型彩陶纹饰的主要母题,关于仰韶文化鱼纹含义的解释不下20种⑱,从考古材料来看,北首岭鱼纹象征着生殖崇拜更加符合当时的实际。在北首岭遗址中发现渔猎的工具,有骨鱼叉、石网坠,还有彩陶上渔网纹的图案,在半坡、姜寨遗址中也发现了骨鱼叉、石网坠、制作精良的骨制鱼钩等数量众多的渔猎工具。说明半坡时期的人是捕鱼的。在北首岭墓葬77M17所出土的陶罐中发现两条鱼骨架,在77M4所出土的陶罐里发现了两只完整的鸡骨架。这说明在北首岭遗址中鱼和鸡一样,都是祭奠死者的祭品,是一种珍贵的食物。北首岭先民没有捕鱼的禁忌,也没有食鱼的禁忌。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北首岭墓葬中发现有较多的鱼纹图案,却没有发现人形的彩绘图案或人形的陶器。北首岭遗址出土的陶塑人面像、陶塑人半身像,还有人面鱼纹图案都是在居址区发现的。说明北首岭先民更敬重的是氏族中的逝者,是人的生命。鱼的地位非常重要,但是没有超过人自身的地位。

考古发现,在半坡时期各个遗址的人口数量不多,婴幼儿的成活率很低,成年人的寿命也不高,北首岭成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因此,人口的繁衍是半坡时期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追求自身繁衍在人们思想观念中占据首要位置。由于鱼类具有腹内多籽、繁殖能力强的特性,因而被人们奉为生殖偶像加以崇拜。在半坡时期,原始先民把鱼纹图案描绘在陶器上,出现了丰富多样的鱼纹形象。鱼纹图案表达了祈福族群人口兴盛,能像鱼一样繁衍生息的愿望。鱼纹的真实含义是生殖崇拜。

第三,鸟衔鱼纹属于鱼纹母题的范畴,可视作鱼纹的特殊变体。北首岭遗址是一个濒河遗址,在遗址中发现了较为完整的鱼骨,只是尚未发现水鸟的遗痕。在姜寨遗址中发现有鹈鹕和鹤的存在,鹈鹕和鹤都是栖息在水边以鱼蚌为食的水鸟⑲。北首岭和姜寨遗址同为渭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气候和自然环境相近,遗址中出土的动物种类相似,也有鹈鹕和鹤的生存条件。北首岭的先民应当在生活中见到过鸟捕食鱼的情景。

从绘画角度来看,北首岭彩陶上的写实风格在半坡类型的遗址中尤为突出。北首岭遗址出土的陶塑人面像、网纹船形壶、鸟衔鱼纹壶这3件著名彩陶都是写实风格的彩陶作品。鸟衔鱼纹可以说是一幅精彩的写真画。陶塑人面像的眉目须发,彩绘十分逼真,对于复原北首岭先民的面型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网纹船形壶在北首岭中期的墓葬M98中出土,在船形陶壶两侧的腹部,各用黑彩绘出鱼网纹。鱼网纹的左右两侧边缘用重墨各勾出6个三角形,应当是网坠。网纹船形壶真实地反映了北首岭先民使用加装了渔网坠的渔网进行捕鱼活动。鸟衔鱼纹和渔网纹这两件彩陶作品一个直接、一个含蓄,都表现出了捕鱼的含义,反映了北首岭先民对人口繁衍的向往和祈求。从捕鱼的意境上看,鸟衔鱼纹壶不是孤立的存在,渔网纹彩陶在半坡类型遗址中较为常见。

半坡类型彩陶中的鱼纹纹饰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停地变化着,张朋川认为彩陶上“花纹的演变往往不是单线式进行的,同时会出现多种变体,还会有多种发展方向”⑳。鸟衔鱼纹就是鱼纹多种方向演变中的一种结果,是鱼纹的一种变体。根据鸟衔鱼纹壶的器形特征,对于单纯画鱼纹,彩绘部位一般会画两条对称的鱼纹。鸟衔鱼纹壶通过一条鱼和一只鸟来装饰,别出心裁,绝不雷同于其他的鱼纹,而且还原了自然界中水鸟捕捉鱼的真实场景。鸟衔鱼纹和单一的鱼纹看似风格迥异,其所改变的只是表现形式,实质上没有脱离北首岭彩陶的鱼纹母题,这也是北首岭先民能接受鸟衔鱼纹,并且将鸟衔鱼纹壶用作陪葬品的原因。

4 小结

史前彩陶不仅是艺术作品,彩陶的纹饰所表现的是生活中美好的、重要的东西,表达的是先民的心情和愿望,是先民们精神世界和信仰崇拜的重要表现。认识彩陶表达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器物出土的情况和时代背景,考虑器物的器形、用途、单个彩陶纹饰与遗址整体彩陶纹饰的关系,综合解读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鸟衔鱼纹的纹饰体现着半坡类型彩陶的文化特点,仍然属于半坡类型彩陶鱼纹母题的范畴,实际是鱼纹纹饰的一种特殊变体。鸟衔鱼纹的含义与同时期的鱼纹彩陶图案一致,要表达的是生殖崇拜,追求人类自身的繁衍。鸟衔鱼纹丰富了人们对仰韶文化彩陶艺术的认识,提供了另一个视角观察鱼纹,为全面认识仰韶彩陶的鱼纹图案提供了资料和思路。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北首岭[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130.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半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63:118.

③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119.

④张朋川.中国彩陶图谱[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143.

⑤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346.

⑥赵春青.从鱼鸟相战到鱼鸟相融:仰韶文化鱼鸟彩陶图试析[J].中原文物,2000(2):13-15.

⑦汤文兴.临汝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J].中原文物,1981(1):3-6.

⑧严文明.鹳鱼石斧图跋[M]//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306.

⑨孙新周.中国原始艺术符号的文化破译[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44.

⑩何努.鸟衔鱼图案的转生巫术含意探讨[J].江汉考古,1997(3):75-82.

⑪官波舟.华夏史前文明:北首岭人[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74.

⑫西安半坡博物馆,武功县文化馆.陕西武功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75(2):97-99.

⑬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略论[J].中国社会科学,1988(1):131-156.

⑭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247,257.

⑮⑳张朋川.中国彩陶图谱[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149.

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半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63:217.

⑰张朋川.中国彩陶图谱[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156.

⑱刘云辉.仰韶文化“鱼纹”“人面鱼纹”内含二十说述评:兼论“人面鱼纹”为巫师面具形象说[J].文博,1990(4):64-75.

⑲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514-515.

猜你喜欢
鱼纹半坡彩陶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彩陶的随想」
银河春韵
夜读春秋
基于传统鱼纹的中老年女装图案创新应用方法
吉庆有“鱼”——鱼纹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鱼纹瓷
白鹿原民俗村
滇西半坡杂岩体斜长岩特征及其U-Pb年代学
甘肃彩陶真伪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