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彬
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集团学校。学校秉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坚持“育和美学生”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课内提高质量,课后减负增效,着力构建“和美”教育生态,扎实推进“双减”落地增效。
“减负”的根本目的是增效提质。落实“双减”政策的原因有二:一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二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关键是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靖江市实验学校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行“智能应用支持下的‘353’智慧学教评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展基于交互式媒体的互动教学,基于互联网环境和移动端的自主学习,基于微课的自主性、探究性教学,基于智能教学个性化的探究性学习。该模式在2019年被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和江苏省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评选为“初中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成果”。
在“课前预习”环节,学生结合教师在智能应用支持下的教学圈内分享的资源展开预习,并完成预习前测。在智能应用支持下的教学圈内,生生、师生问学活动也可同步开展。评测结果被系统反馈给教师,成为教学调整的重要参考。在“课中助学”环节,依托智能应用支持下的教学圈多项功能展开。“导学”发布授课流程,“对话功能”进行线上互助,“在线习题”提供在线检测,“个性化通知”为定向展学提供支持。在“课后固学”环节,通过回看智能应用支持下的教学圈内容,可回顾课堂知识,用智能应用支持下的在线习题自我检测,同类资源再学习成为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以科研课题研究实践为引领,以信息技术2.0能力提升工程为契机,整校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因材施教,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吃饱吃好”。
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手段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能真正收到减负增效的效果。靖江市实验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建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长效作业管理机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加强作业检查指导,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时在课堂上统一反馈、讲解、辅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科学精准施行分层作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成立了作业管理工作组,建立分管校长统筹协调、教务处督促落实、年级组把控总量、学科组具体实施的四级管理网络;制定了学生作业管理办法,建立起“宏观明达、微观明晰、定位明白、指向明确”的分层作业体系;以“四严”为常态化管理规范,对作业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即,严控作业总量,严把作业难度,严格作业要求,强调严格监管,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学校以科学、明晰、精准为原则,大力推进作业研究,实现精准施教。具体内容有:教师全员参与作业设计与常态化教研,寻找教学补偿的良机;学校教科处开展作业科学优化的导向性教研,发挥教育引领的作用;学科教研组开展作业育人功能的指向性教研,加强作业研讨的力度;年级备课组开展分层作业反馈的改进型教研,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学生作业规范性与错题收益。
学校设置分层作业,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积极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灵活性和实效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中,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实行“必做题(基础型)、选做题(提高型)、思考题(挑战型)”三种作业模式。推行作业“必选挑”套餐、作业积分排行榜等举措,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提高学生的作业信心。
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推进中小学生作业“减负增效”工作。在作业批改上,学校要求做到“四精四必”。以“精”来提高质量,以“必”来减轻负担。“四精”指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四必”为“精批”的具体化,即发要控制数量,收要讲究时效,批要追求质量,评要注重能力,纠要落实到位。精选才能精讲,精讲才能精练,精练才能精批,才能达到既减轻负担,又提高质量的目的。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倡导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有益于迁移、拓展、提高学生能力的作业,努力做到“减负”的同时更能“增效”。
开启课后延时服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双减”政策落地后,靖江市实验学校“5+2”课后服务模式正式上线。学校按“一年级一案”的原则,出台了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能部门职责,宏观谋划,通盘考量,小处着眼,有力保障了课后服务活动全面开展。开设了丰富多彩、优质高效、因材施教的课后服务项目,多渠道地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阔视野,增强实践,用一系列充满智慧与创造性的教育活动,让教育回归本真,满足九年一贯制学校跨年龄段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初中部课后服务的主要特色是,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体育、艺术、劳动等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分层级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激发学生兴趣,多方位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学校建立了以“减负、增效、赋能”为核心的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开展学校评价、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选评、家长参评的多主体、综合性评价活动。通过评价结果来评判和检验课后服务的实效性,达到以评价促交流、以评价促改革的目的。
“双减”目标的实现不能只靠家庭和学校任何一方的努力,只有家校协同发力,“双减”才能真正落地。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育人更是一种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者在内容、方法、效果上各有特点,功能互补。以教育生态的视角来推进三方有机协作,延展学校教育的有效性,推动教育品质的稳步提升,才能助力“双减”政策真正发挥应有的成效。
靖江市实验学校坚持“广泛联系”与“请进来”的工作思路,在组织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基础上,还充分发挥家长和教育专家的协同作用。学校成立了“育·慧”家长发展学院,鼓励有特长的家长进校园,进班级,参与课后服务中的课堂管理。在为家长创造直接参与课后服务机会的同时,实现了家校协同管理。
为了更好地帮助家长获得教育良方,使父母掌握更多的教育知识和方法,成就更多的贤德孩子和幸福家庭,学校特邀国家心理咨询师、靖江市心理健康协会的老师,开设家庭教育系列公益讲座,引导家长“做好学校教育的助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的协作,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
学校充分利用多种资源,积极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为学生成长助力。学校在组织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基础上,挖掘社会力量,利用各部门与各行各业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开创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泼,更有温度和情怀的课后服务新局面。2021年秋学期,学校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指导学生制作靖江泥狗子;聘请靖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五老”人员进校开展党史知识讲座,讲党史故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聘请武术、沙画、围棋等艺体教练和专业人士,指导学生增强体魄,陶冶情操,激发兴趣,发挥特长。
“双减”政策的落地,是重塑全民教育价值观的过程,是教育机制体制重建的过程,更是学生回归学校教育正轨的过程。落实“双减”政策的目的,是净化教育生态,优化成长环境,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让教育真正回归学校,回归家庭,回归主体。通过“双减”政策的落地和“五项管理”的严格实施,学校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快乐、健康、和美的成长环境,构建起了和谐、和美、和融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