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晓惠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户外活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户外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亲近大自然,锻炼幼儿的身心素质,引领幼儿自然而然地接触各种知识,增强他们的各方面技能,与各种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相融合。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师们普遍发现还在户外活动中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权,并更加灵活有效地与游戏形式相结合,才能进一步提升户外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和教学意义。本文将尝试从抓住幼儿身心特点,确保充足活动空间和强化游戏形式应用三个主要角度展开论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户外自主游戏组织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幼儿活泼好动,天真可爱,思维活跃,他们的成长发展需要广阔的空间,要与这个世界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接触,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户外活动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的学习成长途径,能够发展幼儿的天性,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幼儿的全面进步。而户外自主游戏对幼儿的锻炼作用更强,幼儿的学习体验更好。但另一方面,户外自主游戏对于教师的组织能力也是一种考验,既要保证活动的效果,维护户外自主游戏的秩序,又要给予幼儿必要的自主空间,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习惯。
一、抓住幼儿身心特点
幼儿通常年龄较小,智力等各方面的能力素养成长都还不够成熟,喜欢游戏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在当前的幼儿教学中,包括户外活动在内,大都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或者与游戏深度结合在一起。不过,幼儿在普遍特征之外,也会有自己的个性,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大班幼儿相对于小班幼儿就更加注意自主空间,对教师的依赖明显减弱。而在大班幼儿群体中,也会有不同特征的幼儿出现。所以,户外自主游戏要想得到幼儿的普遍欢迎,有效促进幼儿的共同进步,就必须抓住幼儿的身心特点。
例如,教师应该多组织小组合作对抗类型的户外自主游戏。比如“抢军旗”的户外游戏,利用幼儿园已有的小高地或者用各种道具堆积起来的“小山”,上边插上红旗,幼儿分为几个小组,展开小组之间的两两对抗。不许打架,但是可以通过简单的搂抱等方式阻止其他小组,看哪一组能够得到军旗。这一游戏比较适合大班幼儿,而且经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幼儿之间能够展开合作,每个幼儿都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身能力,进而通过抓住幼儿身心特点的方式来争取较好的教学成果。
二、确保充足活动空间
上文已经提到,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于户外自主游戏有着广阔的空间需求。不过,这里所说的空间有两重含义。首先指一般意义上的空间,环境要尽可能地广大。这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伤害事故的出现。其次是幼儿在自由度上的空间。无论大、中、小班的幼儿,差异在于所需的自由空间不一定完全相同,而不在于是否需要自由空间。教师要与上一條组织策略相结合,根据幼儿的能力素养特点来规划他们的自由活动空间,并在游戏过程中及时进行调整,提升幼儿的户外自主游戏感受。
以刚才的“抢军旗”游戏为例,教师要与幼儿共同制定规则,指导幼儿进行组内分工和制定简单的战术,除此之外的其他活动都应该交给幼儿自己完成。教师只在规则被破坏等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才介入进去。幼儿,教师组织了“三轮竞速”游戏,幼儿两两一组,骑着两人三轮车展开速度比赛。这种游戏的形式比较简单,只要能够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进即可,即使是小班幼儿,教师也不用强调太多的规则,交给幼儿自行尝试即可。其他还有丢沙包等游戏,除了限定活动空间之外,要把如何扔得远和扔得准交给幼儿自己去探究。
三、强化游戏形式应用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户外自主游戏本质上属于教学活动,要体现出教育价值。或者说要以保证其在教学上的意义作为根本关注对象。这就使得有时会让教师忽略了户外自主游戏在幼儿眼中的趣味性。比如有的幼儿教师会习惯于采用某几种户外游戏形式,虽然通过这几种形式的结合能够较好地照顾到幼儿的学习成长需要,却引发了幼儿的“审美疲劳”,造成他们对游戏参与兴趣的下降。所以,教师要通过游戏创新或鼓励幼儿参与到游戏的设置等方式,来进一步强化游戏形式的应用及其对幼儿的吸引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户外自主游戏和体育外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如科学类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前往户外,收集和认识各种树叶的形状,然后利用这些树叶制作拓印,了解树叶的脉络;或者对于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在沙坑里组织户外玩沙游戏,鼓励幼儿使用沙子制作出各种各样他们所熟悉的物体,同时带领他们认识不同的形状。教师还应该注意收集幼儿的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就以幼儿的建议为主,融合教学元素来组织户外游戏,能够带给幼儿更好的游戏学习体验。
总体而言,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已经成为幼儿自由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该想办法进一步提升该种活动的价值,从幼儿的角度加强对此类活动的研究与实践,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娴.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探析[J]. 文存阅刊, 2019, 000(012):84.
[2]邵洁颖. 浅议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J]. 考试周刊, 2019(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