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
在照片美顏越来越方便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胶卷时代,要给一张黑白照片上色“美颜”,可是一项技术活。如今还掌握这项技能的人越来越少,今年56岁的陈秀彬是其中之一。
在陈秀彬的记忆中,父亲有一个视如珍宝的工具箱,里面有毛笔、棉花、水彩、墨、刮刀、瓷砖、底片、镇纸、整修台。“记得小时候家里挂满了客户修修补补的照片,一张张斑驳、发黄的旧底片与照片,通过这几样简单的工具,在父亲的巧手下又鲜活了起来。”
陈秀彬告诉记者,修复照片一般是根据大小与难度收费,从几块到几十块不等。在没电脑与修图软件的年代,修复严重破损的照片或者在照片上额外增加人数都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活,需要整修技师先将相片修复,之后翻拍照片,再修正底片,然后冲印照片,反复多次,对整修技师的修、涂、刮、点等整修基本功有很高的要求。
陈秀彬从小跟在父亲身边,对摄影与图片整修技术产生极大兴趣,并跟着表姐邵春野学习相片着色技术。高中毕业后,陈秀彬就在温州市区环城路上开了家环城照相馆,她的相片着色与修复技术正式派上了用场。
除了修复照片,陈秀彬还精通相片着色技术。陈秀彬介绍说,相片着色这门手艺有很多技巧。一个好的相片着色师不但需要对色彩有通盘的把握,根据画像主人的意图涂上不同颜色,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并根据不同的季节,选定适合搭配的颜色。
随着彩色照相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手工上色技艺已日渐式微。相片着色与修复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陈秀彬的环城照相馆接到的业务,主要是拍摄艺术照或团体照。后来,陈秀彬也把照相馆歇业,转行去做其他事了。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间,陈秀彬掌握的相片着色与修复技术成了她生活中消遣的东西,仅在亲朋好友请求时为他们修复或着色下老相片。
一个偶然机会,陈秀彬在报刊上看到一则温州市寻找非遗传承人的消息。陈秀彬询问父亲陈球要不要去报名试试看,说不定还真能把这相片整修技术作为非遗传承保存下来。在得到父亲的认可后,陈秀彬在家翻阅资料填写表格,最后还真成了非遗传承人。
获得温州市鹿城区非遗传承人资格,让陈秀彬重新燃起了对相片修整与着色的兴趣。2022年是温州“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元年,到时会有很多非遗项目出现,陈秀彬也准备在家重新修复翻新一批相片作品,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让更多人知道温州还有这项非遗项目,也希望能将这门手艺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