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朱喆
摘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然要求以“以人民为中心”;防范科技创新的政治风险和伦理风险要求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以人民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主要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以及以人民幸福生活需求为指向发展民生科技。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科技创新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是我党取得百年辉煌成就的历史经验,是我党百年历史中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始终坚持的根本理念。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停留在口头、止步于思想,而要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实践中去,因而也必然要落实到科技创新实践中去。
(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0年,中国顺利完成彪炳史册的世界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实现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大跨越,进入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明确党和国家的阶段性工作中心,科学制定政策路线方针的基础,也是我党的百年工作经验。为指导新时代新阶段的进一步发展,2021年4月30日,习总书记在《求是》上发表文章《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了我国现代化的五个显著特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新发展阶段的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依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是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然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科技创新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党的百年历史经验。近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问题和困难最后都能攻克就在于始终坚持了党的领导。党在百年历史中积攒的丰富的判断环境发展变化,把握发展机会和迎接挑战的经验,是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明确方向,凝聚力量,稳定社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凝聚中国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治核心。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中国经济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就有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本质是无产阶级政党,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是划分是否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标准。马克思恩格斯说,“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因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这是共产党人的阶级立场决定的,是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决定的。“全面”领导的意思是各方面都领导,涵盖党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领域,自然也包括科技创新。
科技的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应用,一方面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福祉,一方面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已有的、潜在的、不确定的风险,这就是科学技术的两面性。随着科学技术突破时空和其他物理边界在现代社会与人类生活高度嵌入,人类进入了“风险社会”。“风险社会”主要由“技术─经济”的人为决策所造成,是工业化发展的副产品,是人们生活方式的选择性后果,因此,2015年以来,习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一)防范科技创新的政治风险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科学技术正在成为当代社会最大的风险源”。传统的科技创新政治风险主要源于政府组织、投入大量资金的“规划科学”项目。这种“大科学”项目要么处于科技前沿,对于国家和人类的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或者观照现实,对于解决当前一些重大难题很有作用。这些项目因为关系到国家的重大利益拥有崇高声望,由政府主导,有政府的公信力保护,容易使人们忽视对其合法性和不利后果的思考;有时候因为政策制定者、科学家和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缺乏有效的监督。这些项目一般出错的概率很小,但本身无法试错或者验证的时间周期太长,但一旦出错,后果就属于不可挽回性质,从而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严重损害,引发政治风险。
现代的科技创新政治风险则直接的多,表现为日常性和公共性。现代生活高度依赖科技产品和科学技术,政治因素直接融合在技术里,或者技术因素被利用实现不正当政治目的,一旦发生往往演变成公共灾难。其中,人工智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人工智能将在未来的安全形势中占据显著位置……人工智能、数字安全、物理安全和政治安全是深深联系的,并且可能会变得更加如此。”人工智能算法是一项新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新权力。算法开发者的政治偏见融入技术、算法的数据倾向性、设计缺陷等融在一起,导致了算法的政治风险可能;基于算法的自主决策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在政治领域的普遍应用为这种可能提供了实现途径。大数据也是现代技术政治风险的重要因素,数据监控和数据运用都有潜在的政治风险。
科技创新的政治风险不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对内,政府丧失公信力,不利于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外,破坏党、政府以及国家形象,一方面影响投资环境,一方面也不利于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不利于中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因此,中国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范政治风险。科技创新防范政治风险的最基本原则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指导,尽量避免使人民陷入风险。
(二)防范科技创新的伦理风险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是世界上网络覆盖最广,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信息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方便、改变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带来了风险。信息技术广泛使用的风险首先指向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大数据能够对个人隐私信息进行精准捕捉,从而使人们的身份、行为、爱好等信息随时可能被暴露。然后是企业利用大数据逐利,“在运用大数据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组织与用户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实施行动,这可能侵害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百度对莆田系医院的网络推送。
现代生物科技发展迅猛,伦理风险也与日俱增。基因工程是目前生物技术伦理风险比较受关注的领域。基因编辑对目标基因进行删除修改或者替换的过程中,一方面编辑行为可能对其它基因产生不可知的影响造成基因突变,一方面可能出于主观原因人为地编辑出“超级婴儿”,“超级婴儿”耗资巨大为少数富人独享,更加导致社会阶层人为固化。
人工智能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很多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都已经可由机器人替代,由此也产生了结构性失业。智能工具的广泛使用正在使人的体力和脑力消退,从而使人的发展能力消退。“半机械人” 的人类增强技术正在塑造超级人类,同时使自然人正在逐渐地退化。人工智能武器的使用则可能使人类面临灭绝危险,等等。
伦理秩序是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生活正常维持和发展的基础之一,它是一种稳定的内在的秩序。越是利益分化和利益冲突,社会越是需要伦理秩序作为自觉的力量进行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协调。伦理外化为行为的普遍原则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秩序的维系力量。科技创新的伦理秩序关系到人民对科学技术的心理认可、心理向往的边界,科技伦理建设得当,人民就主动地推动科学发展,反之,人们会阻止科学的发展。当前经济社会中,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科技伦理建设,才能保证科技创新的科学发展。
“在当今时代最激烈的国家竞争是科技竞争,最重要的国家实力是国家科技实力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过几十年的科技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大国,但距离世界科技强国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中国在少数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一些领域已经可以与世界并行,但还有很多领域还在跟跑;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高端产品开发技术等对外依存度还很高,因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强调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科技自立自强说到底要依赖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国科技的发展主要依赖中国人民,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进科技创新的践行。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习总书记指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是要充分利用人民的力量。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因此首先要抓好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开始就要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在大学阶段要着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在工作中巩固和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形成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科学创新不是少数科技精英的事情,是全民族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还必须搞好科技创新宣传工作,在全社会树立科学思想,使全民族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全社会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通过科技创新教育和宣传,争取203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5%。
然后是广纳四海英才。“以人民为中心”中的“人民”指的是所有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人,不分国籍、种族、民族。中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成为世界科技中心,不仅要充分培养和利用好本土的科技人才还必须创造条件引进世界高层次人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
再就是建立人民广泛参与的科技创新制度和体制。在科技创新的项目认证、审查、监督、信息反馈中,要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作用。科技官員管政策、政治方向,科技人员要来自多个专业领域,要有法律专家、伦理专家的参与,以减少政治风险、伦理风险的发生,还要有公众的参与以了解人民的心理反应。对于“大科学”项目要经过充分的公众听证,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对于人民强烈反对的项目尽量避免上马,确实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和长远发展考虑,必须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取得人民的理解。涉及到伦理风险的科技创新更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为这样的科技不仅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还关系到种族和人类的未来,更加需要广泛听取多领域专家的意见和民众的反映,既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造福人类积极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又把科技创新严格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总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一面要努力地使更多的社会成员具有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引进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参与科技建设,一面要充分利用人民的力量,防止、减少科技风险的发生。
(二)以人民幸福生活需求为指向大力发展民生科技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除了要依靠人民发展之外,就是要以民为本。具体到科技创新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发展民生科技。民生科技是指“与民生问题最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即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相关的科学技术”。与“学院科技”单纯追求真理,“后学院科技”主要追求生产力发展和财富不同,民生科技主要追求美好生活。
发展民生科技是当代世界科技投入的整体趋势,从历史经验来看,过量的长期的“军口”科技和“威望科技”建设,不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发达国家纷纷选择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从中国来说,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就是要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从而也就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因此,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也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和谐不和谐,關键在民生,建设美丽中国也是建设民生中国。
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大科技惠及民生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同民生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科技工作的重点向民生科技转移,环境、农业、交通运输业、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以及公共安全科技都被列入了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为民生科技的自主创新重点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指出了民生科技发展的技术扩散路径--通过军事技术的溢出满足民生需要。
很显然,中国政府在民生科技建设上主动承担了主要的全面的责任。新时代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促进了全社会的良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但民生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且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变化中,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广大的企业主动参与到民生科技创新发展的队伍中来,担负起社会责任;广大人民群众只要有科技创新能力,也欢迎加入民生科技创新的队伍,为创造我们美好幸福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 content_5592681.htm.
[2]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3 -10-22(2).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5]Perrow Charles. Accidents in High-Risk System [J] . Technology Studies ,1994,(1): 25.
[6]Miles Brundage,et al.,“The Malicious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ecasting,Prevention,and Mitigation”,Feb. 20,2018,arXiv: 1802. 07228 [cs.AI].
[7]唐凯麟,李诗悦.大数据隐私伦理问题研究[J].伦理学研究,2016,(06).104.
[8]胡鞍钢,熊义志.对中国科技实力的定量评估(1980—2004)[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104-119+160.
[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 2020-11-04(1).
[10]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EB/OL].
[11]2021-06-25.http://www.gov. cn/zhengce/content/2021-06/25/ c o n t e n t _ 5 6 2 0 8 1 3 . h t m ? i v k _ sa=1024105d.
[12]周元,王海燕,曾国屏,赵刚,魏江.中国应加强发展民生科技[J].中国科技论坛,2008(01):3-8.
[13]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李大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1A0477)。
(作者简介:杨梅,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作者:朱喆,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工作单位: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