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燕
玩泥在大众的认知中就是玩泥巴,而幼儿的创意玩泥巴并不仅仅局限于玩泥巴,还有橡皮泥和一些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可塑性泥团。通过游戏的形式调动幼儿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揉、捏、搓等方式构造自己脑海中所构建的图形,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将泥团成形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捏造形状的想法,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从小培养幼儿的多元感知能力能够让幼儿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事半功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幼儿多元感知能力是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是体现幼儿主体的有效途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为了提高幼儿的动手和劳动能力,每周定期开设课程,讲解知识,传授技能,鼓励幼儿动手劳动,让幼儿能够在玩泥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劳动意识。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能够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陶行知先生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所以幼儿时期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是最佳的,教师要注重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和思想习惯的教育,转变他们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品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众所周知,人在活动和思考的时候,其大脑在高速运转,而活动是能够促进大脑发育和休息的最佳方式。创意泥巴活动的主要作用是希望幼儿通过自己选择的形状和颜色顺利安静思考并且劳作,以此帮助幼儿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同时,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合理的设施、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激发和创造。对幼儿来说,情绪非常重要,所以在创意玩泥活动教学中应该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这种良好的氛围和引人入胜的那种创意氛围,才能够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只有让幼儿深入情境中去体会才知道在玩泥的过程中他们会经历一些什么,他们的亲身体会又是什么,最终根据自己的感受去阐述和表达。因此,教师在幼儿玩泥之前要建构环境,营造氛围,在玩泥的过程中应该观察幼儿们的表现,就具体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完成后需要强化幼儿在玩泥的过程中良好的表现。
在创意玩泥的过程中幼儿就是参与者,也是主体,在创意玩泥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幼儿教育者以幼儿为主体,游戏自然也应该是以幼儿为主,让幼儿自己全程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探索和猎奇,才能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部分新的幼儿教师由于自身经验不足等因素害怕出现无可挽回的损失,一般会对幼儿的创作过程进行干预,这会让幼儿的思维被中断。总之,整个过程都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幼儿园开展创意玩泥的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进而促进幼儿的各项能力得以提升。为了更好地开展游戏活动,幼儿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实践,为幼儿设置更加合理的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始终牢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幼儿玩泥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水平,适当引导发展,确保幼儿的学习、游戏等活动的顺利进行,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展自主性、创造性,让幼儿在玩泥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与成长。
幼儿的思维也是发散的,他们的世界是多元的,幼儿还未经过世界规则的洗礼,他们思维跳跃,能够将泥巴捏成人和动物的模样来展示他们所认知的世界。进行创意玩泥活动能够充分地为幼儿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个平台,他们将泥巴在手中变换着、创造着、游戏着,让他们逐渐以自己为主体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玩泥活动本身就具有很大的自由性,所以笔者在活动中尽量引导幼儿自己全程积极主动地参与创意玩泥活动,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最终为其创造力服务。一般来说,活动的开展需要选择活动场地,而幼儿园活动场地的选择相对较多,加上幼儿年龄较小,所以一般会对幼儿的游戏规则进行干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幼儿园的安全设施应该不断地加强;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游戏之前就规范幼儿的一些操作行为,确保每一次的活动顺利进行。例如,组织幼儿进行“跳房子”的游戏时,我们就可以用泥沙创造房子,这是一种将传统游戏和创意玩泥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新玩法。新旧教学的结合能够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且既不跳跃也能够让幼儿接受。
眼睛看到的事物是最直观的,而幼儿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是最能够刺激视觉感官的,所以幼儿在进行创意之前,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布艺空间,在教室里挂上幼儿创意玩泥的成品照片,创造尽可能大的平台让幼儿尽情地去感受玩泥的趣味。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教室布置成蓝色的背景,自由活动的时候幼儿们在墙上创造了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这是他们展现的杰作,事实上,第一眼看上去是不像的,但是通过幼儿们的解释又显得非常的有道理,或许这就是幼儿的世界和思维。而女孩子们在实践泥盘画的时候,她们就相对地比较文静了,甚至可以称作唯美,因为泥盘画的原料是干细泥,所以她们有的用小手指进行绘画,有的用树枝进行绘画,还有的会就地取材将花瓣放进泥盘中进行装饰,最后展现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图,用鲜艳多彩的泥塑刺激幼儿的视觉,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声音总是无处不在的,幼儿的五官感受更加敏锐,甚至部分幼儿喜欢水和泥巴混合在一起的声音,通过声音判断混合的黏稠度,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创意玩泥的时候可以引入新的事物来促进教学进程。
在笔者的一次实践课中,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安排幼儿的实践区域,让他们在可控的范围内尽情玩耍,任意创造,由简到繁,逐步从简单的揉、搓、捏等行为到创造成小丸子、小碗并且开始“扮家家”,从而逐步对自己创造的作品注入情感,赋予意义,提高幼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还可以给男孩子建议摔泥炮,给女孩子建议玩泥盘画,这两种活动中所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男孩子天生就自带喜欢爆竹等物品,他们在摔的过程中听到掉落在地的声音能够感受到一种快感,女孩子对泥盘画的制作过程中摩擦的声音会感到治愈,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们这种身心发展特点给他们提供场地并且加以示范,随后让幼儿自由活动,幼儿在自由活动期间能够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作品,锻炼听觉感知的同时愉悦心情。
陶土也是泥巴的一种,但是陶土相对触感更好、可塑性更强,有利于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小肌肉,上述的策略都是为了让幼儿更加地“接地气”,爱上玩泥,爱上动手,爱上劳动,而陶土相比于泥巴可以做更加精细的活,可以从泥巴过渡到陶土,最后通过陶土进行一些小小的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思维。首先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泥土或者陶土材料,选好之后分为两个小组,让两组的小朋友都先整体捏一个圆,让幼儿先观察一下两种材料制作的圆有什么不一样,随后再借助小积木、瓶盖等小工具去雕刻精细的部分,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制作造型的快乐和严谨的思维,之后让两组小成员根据自己的喜好雕刻出具体的形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耐心等待,最后让幼儿们呈现自己的成果并且说出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对材料的不同感受。从最后幼儿们呈现的作品来看,他们有的怪异、有的夸张、有的简洁,能够从中看出幼儿天真活泼的天性和不一样的性格。
众所周知,创意玩泥活动需要幼儿亲身经历,亲手参与,所以在创意玩泥的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师可以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一些创意玩泥的活动,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和蔬菜以及玩具,并且让他们利用橡皮泥捏造自己喜欢的形状,如北方的小朋友可以“包饺子”,以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生活中的基本技能,增强幼儿在课堂以及未来生活中的动手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模拟做菜,用泥巴捏出不同的食材:胡萝卜、包菜、玉米、南瓜等,让他们捏好之后用玩具厨具模拟,这样将生活和课堂相结合,幼儿的动手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幼儿的手指灵活性也能够得到锻炼。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陶土是一种陶冶情操的艺术,事实上,幼儿的创意玩泥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和陶冶审美情操的一种方式,毕竟陶土的操作过程对幼儿来说存在一定的危险,并且幼儿园中的可操作性是较低的,所以在开展创意玩泥的活动中教师一般会倾向于帮助幼儿培养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接触一些承载民间艺术的物体,如泥塑,让幼儿获得艺术的熏陶和感染,使幼儿受到艺术审美教育,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在传统的幼儿活动中,一般都是由老师手把手地教幼儿,让他们模仿之后反复练习,老师的评级标准也是比较单一的,这样会让幼儿的审美思维定向,只是一味地追求形状的相似,而不是思考和体会自己所要创造的作品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也忽视了在指导造型的同时去引导、挖掘幼儿的自由想象、创造发明等真正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宝贵因素。所以,创意玩泥的潜在意义是引导幼儿在创意玩泥活动中动手操作、创新创造、获得独特的审美能力。
幼儿具有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所以在选择创意玩泥的材料的时候笔者也进行了创新,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可以用陶艺的方式呈现。例如在“大树和小花”的创意玩泥活动中,其实幼儿对我们生活中日常的树和花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对花和树的特征也是非常的清楚。所以,幼儿们结合生活经验,根据自己的想象,试着运用陶艺创作的一些辅助材料,例如将地上掉落的树枝捡起来插在泥塑上当雪人的手和脚,也会用工具剪刀将泥球剪出层次感,从而表示树叶的茂密,会用树上的花瓣装饰自己的作品,幼儿们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地拓展陶艺创作的空间。在“母亲节”主题下的创意玩泥活动中,笔者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创意泥塑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通过一番叽叽喳喳的讨论,幼儿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在活动的最后,幼儿们都迫不及待地向妈妈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创作了五彩斑斓的泥塑项链、陶艺挂件等礼物送给妈妈用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充分地展示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
在玩泥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基本的合作方法,因为小孩子都喜欢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他们有时候会发生争执,所以需要教师多次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合作,在幼儿讨论合作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幼儿学会合作的方法。成功的合作是需要方法和技能的,如倾听和接纳他人的意见、适当的妥协、轮流、交换、等待、相互支持与帮助等,学习合作的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指导幼儿学习合作的方法和技能。如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与肯定,加以强化。而面对不太会合作的或是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也必须给予适时的引导,如“你们两个人可不可以一起做呀”。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在教师行之有效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逐步得到增强的。
众所周知,幼儿的情绪是非常容易被调动起来的,他们处于一个艺术氛围的环境中,更容易具有艺术气息。所以在进行创意活动的时候,应让幼儿尽情地玩泥巴,不论他是以什么形式都给予他最大的自由空间,教师不应该进行任何的示范使他们受干预。让幼儿尽情地亲近泥巴、把玩泥巴,尽可能地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之下产生兴趣,只有幼儿的兴趣提高了、注意力集中了,他们的感知力才会强大。就像成年人在看电影的时候全心投入时最容易自我代入,从而与主人公产生共情,感动流泪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同理,幼儿也是这样,他们在环境的渲染和兴趣的调动下能够感受到玩泥的快乐,获得一种情绪体验,从而生成更多创新思维。
玩泥巴的重点在于玩,需要带动幼儿动手操作,部分幼儿对玩泥巴没有天生的喜好,他们对动手实践也不感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带领幼儿动手,由点带面地进行培养,先手后脑随后就是整体感知。幼儿教师可先通过玩橡皮泥到玩泥的过渡,以点带面将一些新的内容和技法教给幼儿,让他们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探索出属于自己玩泥的规律,还可以分小组进行合作让他们互相交流。例如有的幼儿喜欢面条,有的幼儿喜欢苹果,有的幼儿喜欢草莓或者橘子,他们会相互交流然后各自做各自喜欢的,最后共同做一个大的碗,将这些都装进去,并且给他们都取一个专属的名字,例如小绿色、小草等,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而且幼儿对自己创造的物品有了更深刻的感知。
每个幼儿的创造潜能都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幼儿对玩泥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并且他们喜欢的玩泥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引导幼儿自由活动,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玩泥方式,教师需要为幼儿展示不同的玩泥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幼儿教师都会引导幼儿玩一些游戏,这些游戏通常是幼儿自己最喜欢的,例如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等。教师可以利用传统的幼儿游戏进行过渡,在幼儿上创意玩泥活动课的时候通过这些游戏的导入,让游戏激发幼儿的思维,之后幼儿可以自己做出自己喜欢的泥塑,让这些泥塑也参与活动。活动中应秉承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完成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观察者,也是引导者,所以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幼儿都开始创造一些新的泥塑,例如带着玫瑰花的手绢,四肢简单的小鸡和比较复杂的老鹰,还有喂小鸡的碗,躲避老鹰的帐篷。经过幼儿的讨论和创新创造,创意玩泥的作品很快就堆满了小桌子,大家都通过自己手中的泥塑进行一种新型的手上泥塑游戏,并且自顾自地讨论起泥塑版的老鹰抓小鸡的分配,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大家活跃的思维。这就是创意玩泥与传统游戏结合之后的优势,让幼儿自由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善于观察和引导,提升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逐渐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在这个新时代接触的都是科技产品,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可以让幼儿的泥塑创作更为生动形象。在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中都离不开多媒体,从外形与声形,多媒体都可以让幼儿很具体地感受教学内容。
例如笔者在陶泥教学活动“我们的家乡桥”创意玩泥主题中,通过利用课件将家乡不同的桥的外形特征用组合的方式播放展示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直观清晰地看清自己每天经过的桥是怎样的,将桥的建筑材料和桥的结构用视频展示,幼儿们通过科技的便利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家乡桥的外形和不同的桥所拥有的特色,这为接下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随后笔者利用课件的功能将桥添画上了格式图案以及颜色,幼儿眼前的空白世界一下就展开了各种想象,他们创作了各色各式的小桥,有大的、小的、高的、低的,还有形状具有科技感的;在作品呈现的部分,教师通过投影仪,让幼儿清晰地看清了每一人的作品,找出创作的优点,相互学习。
在创意玩泥的活动中幼儿要对自己想要捏造的东西进行思考,并且上手操作的时候幼儿会在环境中观察和触摸泥巴,对其进行创造和再创造,让幼儿的认知发展更加的全面。
幼儿在创意玩泥的活动中对泥块进行揉搓和反复捏弄都是操作活动的体现,例如幼儿要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枪,那么他们会选取泥土,捏形状,然后不停地向玩具枪的形状靠近,最终成功捏造泥塑的玩具枪,这整个过程都是操作活动在创意泥玩活动中的应用。创意玩泥活动主要是由认知活动和操作活动结合而成的,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每个幼儿的创造潜能都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幼儿对玩泥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并且他们喜欢的玩泥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引导幼儿自由活动,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玩泥方式,教师对幼儿不同的作品要给予不同的评价,例如小明捏了一个小兔子,笔者就从兔子的形状、颜色、逼真度方面进行了评价,让幼儿更深切地感受作品,同时也让其他小朋友对小明捏的兔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大家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评价,赋予了兔子更丰富的含义,在此过程中也增加了幼儿的多元感知能力。
基于多元感知的玩泥教学活动,作为一个提高幼儿创意创新能力的载体,对教师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既要在玩泥活动设计中帮助幼儿接受辨别新造型,又要帮助他们记忆和转换玩泥方法,同时推动幼儿表达思想和情感,最终落实在幼儿创新素养的达成上。总之,基于多元感知的幼儿创意玩泥活动,不是为了培养能工巧匠,而是为了启智,通过玩泥活动打通绘画、语言、思维等系统,让其成为制作、语言、表达形式的桥梁,让幼儿的听觉、视觉、触觉等产生“统觉”效应,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表现能力,激活幼儿的创意创新思维,进而促进幼儿全面而有个性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