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 孙 宁
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质量是增强学校教育服务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积极探索形成了“三延伸”模式,助力课后服务提质增效,赋能学生品质生活。
延伸学校文化优势。作为红色革命传统校、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基地、体教融合试点、外国语学校、未来学校等,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延伸已有的文化优势,建立了6个课后服务板块,开展创新活动实践。红色板块注重涵养学生的信仰价值观,教师带领学生以展示百年校史历程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为主题,创编校史、党史戏剧并展演,让学生在深度体验中形成价值认同。健康板块开展生命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创设健康环境、树立终身健康的意识上实现自我赋能。创客板块通过开展人工智能、编程等活动,让学生在数字化场景中,进行自主管理、自我规划、自主学习。劳动板块与职业启蒙教育结合,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社会职业,引导其对未来职业进行思考,发展学生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职业能力。艺术板块组织合唱、音乐剧、雕塑、国画等活动,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艺术节”“苏叔阳文学院新春戏剧节”“闫肃作品音乐会”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国际板块旨在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开展“模拟联合国”、多语种、TED演讲等,拓展学生的学习生活。
延伸学习形态。课后服务是实现“五育”并举、减负提质的重要场域。学校把课后服务作为重要的资源供给方式进行研究、开发、实践,重构学生学习形态。一是构建个性化学习形态。学校针对有需求的学生,把作业辅导与个性指导相结合,实行“一定两流动”,即教师定时交互走班,每天课后服务时间确保三科教师在教室内流动,学生可以预约或即时提出问题,由教师提供个性化辅导,确保学生在校课后服务期间完成大部分作业。二是构建项目化学习形态。学校每学期聚焦一个大主题,每个年级根据学段特点定子项目,引导学生在支架任务中进行综合实践。比如,在“我与品质生活之城共成长”项目中,各项目组通过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成长。
延伸学习空间。学习空间指的是学生依据自我需求开展自主探索、沉浸式学习的场所空间,其空间形态可以是开放、半开放或封闭的空间。学校不断拓展学习空间,努力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求,为课后服务提供多样态活动。在物理空间上,学校开放了实验室、创客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馆等功能室,构建沉浸式的主题学习空间,为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提供功能性、多样化的活动场景。在数字空间上,学校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科大讯飞智能系统,通过大数据驱动精准诊断学情,为学生推送30多个主题的课后服务资源。在社会空间上,学校联合校外志愿者,成立了“青春友好党团校”“儿童友好哲学院”“保师附校小文联”等组织,开展思政、综合实践、大艺术等方面的课后服务,扩大了课后服务资源支持范围,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