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法然,徐琬佳
(西华大学,四川 成都 61003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物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仓储是指利用仓库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物品的入库、存储、出库的活动[1]。为了更好实现这些功能,仓库的合理布局是必不可少的。
设施布置设计是指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生产纲领,在已确认的空间场所内,按照从原材料的接收到零件和产品的制造、成品的包装再到发运的全过程,力求将人员、设备及物料所需要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2]。1961年,美国物流专家缪瑟(Muther)提出“系统布置设计(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SLP)”[3]。其中需要的5个要素为:物料种类(P)、物料数量(Q)、物料移动路程(R)、作业单位(S)、物料运送的时间要求(T)。这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范围广,不仅可运用于生产制造车间的布置,还可以应用于餐厅、超市、办公室等服务设施的布置。
W公司是一家从事润滑油及化工产品、胶带、数控机械加工刀具产品等批发业务的综合性企业,主要负责这些产品在西南地区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工作。其厂房面积为2000m2,仓库面积为500m2,仓库中货物的存储不固定,根据到货情况随时变动。该仓库用于货物的存储和加工,只有3台手动液压叉车,其余作业均靠人工。
图1为仓库布局的示意图,该仓库主要划分成了三个区域,一个是装卸、装盘的区域,另一个是储存区域,最后一个是加工区域。装卸、装盘区域主要负责入库时卸货,货物堆码放盘,然后入库储存以及出库时货物的装车。储存区域中的货物都是堆码于托盘上,但托盘间不能重叠,因此只能放一层。加工区域就是将货物按订单要求切割成相应尺寸后装车出库。
图1 仓库布局示意图
该仓库的作业流程主要包括卸货、堆码装盘、验收、存储、拣选、加工、发货出库。出入库流程具体如下:
①入库流程:仓库收到入库通知,准备设备人员进行卸货,通过数量验收和质量抽查后收货,根据仓库空位进行分配储位、货物堆码装盘、储存。
②出库流程:在接收到客户的订单后,仓库根据客户订单拣选物品并进行加工,然后发货出库。
首先是库房的作业效率不高。根据仓库作业效率的鱼骨图(如图2)的分析,可以看出库房空间利用率不高导致货物存储量低;库存量信息更新不及时、库房货物数据信息不准确导致货物补充不及时。
其次是库房搬运设备配置以及库房存储布局不合理,导致作业效率低下。
最后是货物堆放不规范、成组货物摆放杂乱增加了拣选货物的难度,使出库货物数量、种类的准确性难以保证,这一系列问题都会影响仓库作业效率。
图2 仓库作业效率鱼骨图
合理的布局能够减少人员的行走路程和行走时间,使不同作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配合更为流畅。W公司仓库进行布局调整需要参考以下原则:
①系统整体优化的原则;
②符合作业流程的要求原则;
③最有效地利用空间原则;
④物料搬运费用最少原则;
⑤柔性原则;
⑥管理方便原则;
⑦最舒适的作业环境原则。
根据仓库的作业流程结合其设备,将仓库整体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如图3所示。
图3 W公司仓库仓库功能区划分
运用从至表统计仓库各个作业单位间的物流量,并汇总物流强度,形成图4所示的物流关系相关图。
图4 W公司仓库作业单位物流关系相关图
由于传统SLP方法中非物流等级并不匹配案例实际,因此根据仓库的问题、结构等影响因素及指标的实际可操作性进行指标选取[4],制定非物流关系评价表(表1)及非物流关系密切程度取值表(表2)。据以上表格所给出的各作业单位间的关系密切程度等级,统计后得到图5。
表1 非物流关系评价表
表2 非物流关系密切程度取值
图5 W公司仓库作业单位间非物流关系相关图
将物流关系和非物流关系等级按2∶1进行配比,得到较为综合的指标,如表3所示。判断出各作业单位的综合关系密切程度,如图6所示,并据此得到综合接近程度的排序(表4)。
表3 综合关系密切程度等级表
图6 W公司仓库作业单位间的综合关系图
表4 综合接近程度表
由综合关系图可以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如图7所示。
图7 W公司仓库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根据各个作业区域的面积和作业区域位置相关图(图7),可知装卸区和装盘区,装盘区和储存区,储存区和出库区这几个之间关系密切程度较高,应该紧挨在一起,再根据作业流程、仓库规模、人员配备等因素,将整个仓库设计成类似于“U”型,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可以得到作业区域面积相关图,有以下两种方案(见图8和9)。
图8 面积相关图1
图9 面积相关图2
由于仓库的布置过程是一个多目标优化设计的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权因素法就是把布置设计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因素,并对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评定一个优先级(加权值),然后分别就每个因素评价各个方案的相对优劣等级,最后加权求和,求出各方案的得分,得分最高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5]。
本文采用加权因素法对W公司仓库总体布局方案进行评价。首先对新得到的总体布局方案进行评价,选出最优的一个方案;然后将这个最优的方案与原仓库布局进行对比评价,验证新的方案是否对原仓库进行了优化。
运用加权因素法进行评价时,列出因素评价及等级:A(很好)7分、E(好)5分、I(较好)3分、O(一般)1分、U(较差)0分,以及考虑因素和权值:作业效率(0.3)、空间利用率(0.3)、搬运路径(0.2)、利于管理(0.2)。
对方案1和方案2进行评价,根据因素评价等级和考虑因素及权值得到新方案评价表(表5)。由表可知,第一种方案得分为5.2,第二种方案得分为4.2,因此方案1优于方案2。
表5 新方案评价表
将选出的较优方案1与原仓库布局进行对比评价,得到新旧方案对比评价表(表6),由表可知,新方案得分为5.2,原布局得分为2.8,新的总体布局(方案1)优于原仓库布局。
表6 新旧方案评价表
通过对W公司仓库进行仓库布局分析,找到了W公司仓库存在着仓库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本文采用系统布置方法(SLP)对仓库的各作业区域的相对位置进行重新布局,首先进行了作业区域的划分,其次进行物流相关性与非物流相关性分析,然后进行综合相互关系的分析,进行作业相关位置的布置,最后运用加权因素比较分析法对新的布局图进行分析。相较于原来的布局,新方案细分出了装卸区、待处理区和发货区,对其他区域位置进行了较大的改动,节约了仓储空间,提高了仓库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W公司仓库整体运作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