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与推动力
——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视角

2022-02-22 06:41余金艳张英男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余金艳 张英男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 北京 100024)

一、引言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元单点支撑,国际社会抵御风险的水平较低。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到2020年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美股多次熔断揭露出全球货币体系依赖于一国管理的单一货币的重大弊端。如何在世界格局发生重大改变之际抓住机遇,寻求促成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力,以构建更为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现如今我国学者面临的重大课题。鉴于此,本文首先对货币国际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进展和热点进行分析,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呈现;重点对关于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在理论上构建一个关于影响货币国际化因素的完整体系框架;以此为基础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建议,为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提供支撑。

二、研究历程与热点、前沿

通过Citespace对知网上以“货币国际化”或“人民币国际化”(精确)为主题词的所有核心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历程与热点分析,如下:

(一)研究历程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研究,经历了由数字货币概念——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危机及国际货币体系的反思——银行、国际金融中心等组织机构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货币国际化路径的探讨——人民币加入SDR——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等的发展脉络。

图1 关键词突现图谱(图表来源:citespace分析)

(二)研究热点

当前货币国际化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人民币国际化、金融风险、丝绸之路经济带、libra加密货币、跨境贸易、跨境资本等方面。其中“一带一路”“国际货币体系”“财政金融”“外汇储备”“离岸市场”等是热点词汇。

图2 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图谱(图表来源:citespace分析)

(三)研究前沿

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已从最初对机遇、可行性、意义、经验等的探讨,深入至影响因素、时机、途径、模式选择等。当前研究前沿可立足于以下几点:从国际货币职能如跨境结算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的金融治理等角度出发,考察货币国际化的进展;从libra加密货币等新兴货币形式,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机遇等。

图3 高频关键词出现时区图谱(图表来源:citespace分析)

由上,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始终较为分散,尚未形成框架体系。为此,本文系统研梳理了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分类、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实证,以求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理论参考。

三、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基础

货币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美国依托其战后强大的经济基础,顺利实现了美元国际化;相比之下,1992年—2015年内日本年均经济增长率远低于世界与美国经济增速,日元的国际地位也难以与美元抗衡。经济基础主要体现在一国的产值水平与贸易结算方面。一方面,大多数学者认同一国GDP或人均GDP与该国货币国际化呈正相关。而对于中国、日本等国家,GDP水平对于提高货币在国际储备中占比的作用不是很大。[1-2]另一方面,货币的国际化进程要依次经历贸易结算计价货币-金融资产计价货币-国际储备货币三个国际货币职能的实现,才能彻底完成其国际化。其中,实现贸易结算计价,是货币国际化必经的首要环节,对货币国际化程度有重要影响。[3]

(二)货币特性

货币特性主要体现在货币稳定性、货币惯性与网络外部性上。一方面,币值的稳定或温和上升,有利于提高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币值稳定性对外表现为汇率的波动,对内则表现为通胀率水平。对于两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从经济发展阶段的角度出发,可为该争议作出合理解释:当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汇率波动不再显著影响货币国际化程度,而对内币值波动影响依然明显。[4]另一方面,货币惯性以及网络外部性的作用,巩固了本就适用范围较广、认可度较高的货币的国际地位。二者将通过历史环境、国际货币交易支付职能等路径作用于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但相较于经济基本面而言,货币惯性较多作为实证拟合的手段,其本身的经济内涵较弱,需要考虑其在特定条件下的适用性。

(三)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对货币国际化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金融市场表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性、离岸市场、国际债券市场发展等因素。

1.金融市场表现

发达、稳定的金融市场为融资者及投资者提供了诸多便利,如低成本、便利的交易流动性等,这均是提高一国货币国际需求的关键要素。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在价值储藏、交换媒介这两个职能层面对货币国际化构成了直接路径,[5]但金融市场表现对国际货币计价作用的影响较为有限。[6]

2.资本项目可兑换性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现能够提升一国货币作为国际投资货币的作用,提供该货币的流出和回流通道,从而推动其国际化进程。但与其他重要基本面影响因素相比,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性在实证分析中影响并不突出。

3.离岸市场、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

首先,一国货币在其离岸市场的流动性越强、离岸市场越发达,对推进该国货币国际化越有益。更深入的研究则表明,资金进入离岸市场受离岸汇率差异、宏观经济走势、进口贸易是否对外支付该货币等因素影响。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水平也将影响该国货币国际化进程。[7]

(四)东道国区域差异

在货币国际化路径研究上,学者们普遍认同一国货币要实现国际化,需要依次经历周边化,区域化,最终达成国际化。因此,东道国的区域差异也会影响货币国际化进程。总体而言,东道国区域差异,将通过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差异、文化观念差异、贸易人文往来等各方面影响母国在东道国的货币流通。

(五)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主要影响因素外,地缘、军事、政治、科技力量等因素也对一国货币国际化起到作用。在地缘关系方面,由于美国的特殊地位,美国对其他国家的举措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国的货币国际化进程;货币国际化也是国家间政治地位和军事力量博弈的结果;[8]科学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进而对货币国际化产生影响。

四、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实证与核心结论

国内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已经展开诸多实证研究。现实中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如较大的经济总量和较低的人均GDP;金融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常年国际收支双顺差;独特的经济制度,以及同主要国际货币主权国,尤其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等等,均使影响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各因素的作用结果表现出特殊性。

在经济基础影响方面,经济规模对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边际贡献最大,双边贸易额、第三产业生产率、对外开放等也起到正向作用;但目前我国GDP占全球比重与人民币在官方储备中的占比并不相称,且我国长期以来面临“国际收支双顺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在币值特性影响方面,人民币对内温和通胀以及对外汇率的稳健升值或预期升值有利于推进其国际化进程;而人民币贬值导致外资大量流出等情况,将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了不利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在短期内将减缓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长期看这种作用将逐渐减弱。实证经验显示,现存国际货币结构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无法在短期内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9]

在金融体系影响方面,我国已实现经常项目自由兑换,但一直在探索资本项目的开放,且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不完善。在现阶段,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对一国货币国际化并没有起决定性制约作用。[10]借鉴德国、日本等国家货币国际化进程经验,在人民币国际化初期,国内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资本项目开放会使短期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对国内经济稳定性造成冲击。[11]

东道国区域差异方面,中国和东盟之间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推动了人民币在该地区的流通使用;对人民币在非洲区域的流通来说,东道国债务负担则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债务负担越重,人民币被使用的可能性越小;(亚非国家)各国的双边贸易总额越大、双边地理距离越近、各国的经济规模越小,人民币被使用的可能性越大。

在其他方面,科技创新是不可忽视的正向促进因素;2011年8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向全国、2015年人民币加入SDR等重大政策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积极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更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五、政策建议

当前有关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中,“一带一路”“外汇储备”“离岸市场”等是当前热点研究领域;粤港澳大湾区、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全球的金融治理,libra加密货币等新兴货币形式的出现等,为该领域提出了新的课题。基于相关梳理,本文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出如下建议:

1.要将以往我国出口导向战略和利用外资发展战略,转变为增加进口、加大人民币对外投资的战略,鼓励企业真正“走出去”。

2.现阶段,在适度的资本管制下,发展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建立有效率的金融市场更为重要,也是摆脱“美元陷阱”、实现货币国际化的关键。同时,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债券市场,特别是在本国居民发行国际债券时更多地以人民币进行计价,有助于丰富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机制。

3.与东道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互通往来等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尤为重要。应结合各东道国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策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4.未来应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一带一路”建设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由于现阶段国内金融市场仍不健全,“一带一路”进程中的人民币国际化,尤其是在金融方面仍需以政府主导、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