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义军 (广东白云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2019年1月,国家在职业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即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始试点“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简称“1+X”证书制度),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五个试点证书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对于解决当前许多本科院校物流专业教育培养同质化问题,提升物流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物流产业需求吻合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分支多,内容涵盖广,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将普通学历教育的“1”和职业技能教育的“X”有机融合,必须结合高校自身的培养目标和特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教材、教法、教师(简称“三教”)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解决了教育的三个关键问题:教什么、怎么教和谁来教?[1]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真正落地实施必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以1+X证书制度为抓手实施“三教”改革是推动当前物流专业教育从外延式规模发展向内涵式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1+X证书制度试点阶段,许多高校为提高考试通过率会采用短期集中培训的方式来进行考证辅导。这种应试培训方式使得专业课程与证书培训基本分离,违背了1+X证书制度设计的初衷。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和标准由物流行业专家和国内龙头企业共同制定,充分体现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在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下,企业会不断尝试使用各类新型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运营模式,这使得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在变化,证书的考核内容也会不断进行调整。传统的“课证分离”模式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必然会导致专业人才培养与物流企业需求“两张皮”的现象。为保证课证融通,1+X证书制度必然会对高校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主体都提出新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以1+X证书制度为抓手,关注企业需求侧对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变化,顺应目标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变化,在教育的供给侧“三教”方面做出变革。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学历证书教育和职业技能证书教育的融合,建立包含教材在内的立体式教学资源。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高度关注学生学习效果,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主体上,打造一支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且适应1+X证书制度试点的高质量教师队伍。1+X证书制度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三教”改革的内在逻辑如图1所示。
当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确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时虽然也在强调应用性,但实际实施过程中教材、教法的选用和对教师的要求却与研究型高校没有明显区别,导致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所在区域物流行业经济发展需求。当前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在“三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当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只是在研究型高校教材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和增删,虽然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备性好,但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征不明显。在内容上没有紧密结合当下物流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没有充分体现当前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导致最新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考核标准与要求与教材融合度也非常低,一些物流专业主干课程的重点内容与考证重点相差较大。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导的第一批试点证书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高级考核大纲里的大数据应用和人工智能应用知识点在现有教材里体现得非常少。第四批试点“智能仓储大数据分析”“智能制造生产管理与控制”“供应链数据分析”等证书都要求学生掌握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经济知识,能利用人工智能来进行物流需求分析和日常生产与物流运营,这些内容在许多应用型高校的物流管理教学资源体系里均较少涉及。另外,在教材的内容编排方面,大部分教材都采用传统的学科式体系,整体强于理论性,应用性特色不明显。
目前许多应用型高校的老师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物流管理作为一门技术性和应用性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专业,必须使用“布鲁姆认知模型”中“应用”“分析”“评价”等参与度更高的高阶学习手段,这就需要教师从以自身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2]虽然部分老师也在尝试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借助微助教、蓝墨云、超星学习通等信息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总体上形式大于实质。第一批试点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里关于物流中心设计与规划、运输方案规划、实施与优化、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的物流成本KPI设计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都很强,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实现对应高阶能力的提升。
教师是“三教”的主体,也是提升物流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现有高等教育评价体制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引进教师也非常重视学历和职称,高学历高职称的老师物流理论基础方面非常扎实,但在企业实践方面往往比较欠缺。“双师型”物流教师的缺乏导致应用型高校中能够承担实践技能课程教学的老师非常少,部分开设的实践课程也存在更新慢、和企业实际情况脱节的情况。部分高校会通过引进企业工作人员来校兼职授课以弥补缺乏实践类授课教师的短板。但是,企业兼职老师虽然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企业的真实情况和实际工作制度、流程和方法,但教授内容总体上缺乏系统性,和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契合度较低。
为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保障物流教学活动与物流产业需求有效对接,达到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一致性,需要构建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物流教学体系和基本教学内容。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其编写不能仅由高校教师来完成,需要学校联合企业专家来共同建设教材。1+X证书制度的推行为校企共建教材提供了很好的契机。1+X证书制度中,“1”是基础,“X”是“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3]通过校企共同组成专家团队,将物流管理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融入高校的课程体系中,保证书、证的有效衔接和融通,使职业标准和要求贯穿物流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材内容体现出企业的实际物流运营过程,将相关物流管理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等都融入专业教材内容中,最终实现物流管理“X”证书标准与专业课程教学标准有效对接。高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的“双主编”制度还能保证新编教材能及时吸收物流行业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流程、新模式和新案例。这样编制出的教材更能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特色,同时更具实践性、操作性和创新性,也更加能满足物流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在教材内容编排形式上则采用项目式、任务式的内容设计方法,让学生感受物流实际工作的真实应用场景,充分体现教材的应用实操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教材”不能理解为只是纯粹的一本书,更应该理解为是综合性的专业“教学资源”。教学和培训团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建设优质、丰富的网络化教学资源体系,满足学生在线学习和教师混合式教学的需要。另外,针对物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内容涉及多门课的现象,在教材编写和实际授课过程中需要确定好各门课程的教学范围,以保证教学体系的逻辑连贯性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基于现代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和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规律,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针对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结合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和标准来进行课程设计,做到课证融通。“X”证书的评价制度和考核方式非常适合项目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等方法,教师结合相关物流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来设计模拟项目,将专业知识点融入项目当中,让学生在项目分析和实施过程中充分感受具体物流作业和决策的场景。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在模拟物流工作场景中独立思考、分工合作,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真正理解相关物流专业理论知识,锻炼职业化场景中的沟通合作能力,提升分析综合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新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好,项目活动具有挑战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又能感受到自身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要求与研究型高校是不一样的,他们需要成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且同时懂得实际生产运营和职业技能标准的“双师型”教师。这批教师需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深刻理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和1+X证书制度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标准等进行深入研究,能够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考证要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有效对接和融合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确保1+X证书制度的实施效果。
应用型师资团队的打造需要从以下多方面着手:首先要优化教师培育制度,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使教师及时了解物流行业前沿和动态,掌握行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流程。其次,在教师聘用上需要转换观念,重点关注物流行业和企业内相关实践经验丰富的社会高端人才,[4]解决当前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结构与应用型高校定位不匹配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从物流企业或者工商企业的相关物流岗位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人作为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可以一起探讨专业人才培育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和优化。在配套激励制度方面,应用型高校需要探索建设与教学质量及贡献相匹配的薪制和聘用制度,能够保证为校内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提供略高于物流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待遇,并将相关物流职业应用技能作为职称晋升的条件之一。
1+X 证书制度是从顶层设计的宏观策略,其实施与落地必然会带来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大变革,是应用型高校打造自身办学特色的重要制度创新。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性实践性强,因此,1+X证书制度为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打造应用型特色、提高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
对于已经开始试点1+X证书制度的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如何有效衔接“1”和“X”,做到“课证融通”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必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1+X证书制度为抓手深化教材、教法、教师的“三教”改革,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和“谁来教”三个关键问题,构建基于“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做好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建立与“X”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的培训、考核机制和“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切实提升物流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