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
开展PBL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旨在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实践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人,这与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育人理念是一致的。下面通过《八音盒》教学案例,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具有PBL项目式特点的教与学过程。
一、丰富小学科学的教学策略
有观点认为:“项目式学习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应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复杂问题的挑战,从而掌握重点知识和学科技能。”换一种解释,即在跨学科的深入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调动所有的知识、能力,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个体理解,并能在新情境下进行迁移。
这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高度一致,即在保持和发展研究热情、了解与自身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探究过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发展各种学科能力、运用其处理实际问题等多个目标培养维度上,都有很强的关联性。
二、以《八音盒》为例的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分析
首先,我们通过教学模型厘清教学各阶段主要任务、师生的行为指南,旨在帮助教师通过模型使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PBL项目式小学科学教学模型如图所示(见下页表1)。
《声音》学习主题体现了多学科能力、探究和实证水平的综合运用,又兼有生活经验的生动体验,具有典型的项目式学习特征。“八音盒”项目式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课时:体验操作八音盒模型,产生驱动问题。
第二至四课时:组建学习团队,明确探究任务群,制订探究计划。
第五至六课时:收集、分析资料,使用学具了解声音产生、传播、音高、音强等知识,尝试在作品中加以体现。
第七至八课时:展示作品,交流分享项目研究过程,并参与评价,产生优化意向,并对作品进行优化,以此增强学习效果。
每一个阶段完成的教学任务如下:
1.准备阶段:引导学生了解主题,激发学习动机
驱动问题在项目式教学中的作用很关键。以一个真实世界、事件的情境作为锚点的驱动问题或任务,使整个项目研究连贯一致,逻辑关系统一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情境搭建与驱动任务要有效提出。操作八音盒使之产生简单旋律,通过组织学生“头脑风暴”,提出并归纳以下问题:八音盒的音乐是怎样产生的;旋律与八音盒滚轴的凸起是否有关系;声音高低与拨片长短是否有关系;拨片与声音产生的关系;音带的中空设计与旋律的关系……最终明确“設计音带打孔位置,使八音盒演奏自己设计的旋律”项目任务。
评估节点贯穿始终过程性评估从主题的产生就开始了,通过记录单、发言、问题梳理、表达等形式,对学生整体状态进行评估。
2.实施阶段: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小学生分组尤其是项目分组还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在过动手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设计构建能力等方面给予学生具体指导,从而达到合理分工的目的。结合第一阶段教师的评估,确定项目负责人,再由项目负责人发起倡议,组建若干研究团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指导学生拆解与明确问题是小组活动的重要环节。一是探究方案中要解决的问题,二是为声音的产生、传播、音高、强弱等学科知识了解做好准备。避免只为作品展示而展示,忽略学科知识与能力培养的情况。通过“声音的产生任务拆解清单”,帮助学生明确任务。
现象:拨片与滚轴凸起接触时发出声音
问题:为什么声音会在此时出现
猜想:声音与拨片、凸起有关系
验证:利用钢片、固定架等学具模拟接触,发现其中的规律
结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项目小组将现象、问题等进行拆解和分析,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电子简报、绘本、PPT、小视频等,记录研究过程。主要目的:一是强化学习过程,二是使学科知识清晰化,三是为作品制作和交流打下基础。同时,对研究节点进行记录和评估。
在项目核心目标的设计中,增加跨学科元素,强化真实任务的学习效果,做到学以致用。通过“项目核心概念与积极探索支架”帮助学生应对复杂任务。
科学核心概念: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频率与音高成正比
数学元素:测量打孔距离,控制速度
音乐元素:音带打孔位置对照不同的拨片,产生旋律
美术元素:滚轴固定方法及装饰造型和色彩
工程体现:问题解决、工具使用、创新思考、模型设计与制作
3.展示阶段:帮助学生通过作品,激发表达的内驱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学习技术与工具产生的过程性资料,结合作品汇报学习过程、任务完成情况,培养学生自我表达能力,激发学习感悟。多个项目组的汇报,除了确定概念和探究结果,还会刺激、引发新的思考,使项目研究的延展成为可能。我们要通过“汇报交流表单”中的工程目标、解决办法、基础概念、自我感悟、自我评估等设计,提供交流汇报的抓手,引发作品优化意识。(见表2)
4.评价阶段:利用多元化评价机制,促进思考的深度
评估重在正视和引导,尤其是在学习阶段,更要体现评价引导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质疑精神、冒险精神等发生显著变化,为下一个项目研究做准备。
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项目研究中的合作、任务完成、概念解释、作品展示、自我感悟、工具使用、跨学科水平、信息分析等内容,并进行动态评估,在每一个任务完成和每个阶段结束时要进行数据采集,避免在评估中产生片面或歧义。
5.纠正阶段:借助反思过程,改善学习
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核心素养框架内的七大素养中,“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素养占到第二位,“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素养占到第三位,这个结果表明了纠正阶段的重要性,正确认识项目研究过程中的成败,不但有助于提高项目研究水平,还为下一次或长期项目研究打下基础。
总之,基于PBL项目式的学习,探讨还原真实的学习场景,提升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教与学都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责 编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