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熟知的过敏原有尘螨、海鲜、花生、牛奶等,但还有一些过敏原令人意外,比如蟑螂。
蟑螂属于蜚蠊目昆虫,分布在全世界人类居住的地方,是各种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媒介。在已知的6000多种蟑螂中,最常见的有美洲大蠊、德国小蠊、东方蜚蠊等。
早在1964年,就有明确记录蟑螂是过敏原的皮肤反应试验。它的唾液、排泄物、皮屑、蜕皮、虫尸等,以及被它咬过的东西、粪便污染过的地方,都有致敏作用。最近的研究也证实,如果婴儿在出生3个月内暴露在蟑螂过敏原下,会在后续一年的发育成长中经常发生哮喘。
有研究曾经对1000多例过敏性皮肤患者进行吸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显示,除了大家熟知的屋尘、尘螨之外,蟑螂的阳性率高达42.2%,位列前10种高发过敏原的第4名。
钟南山院士在《全国多中心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门诊患者对蟑螂变应原(过敏原)皮肤反应性》的调查报告中,也着重说明了蟑螂的危害。
报告从全国范围内选取了6000余例就诊于呼吸科、儿科或变态反应科门诊的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统一的标准试验后发现: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患者对常见的两种蟑螂(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抗原的反应性是显著相关的。
可以说,蟑螂是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患者的主要变态过敏原之一,患者对美洲大蠊的阳性率高于德国小蠊,成人的阳性率高于儿童,男性的阳性率高于女性。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身体出现过敏症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做检测,明确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过敏物质,同时,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如氯雷他定、盐酸左西替利嗪等。
◎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