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和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扶贫开发问题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扶贫开发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和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扶贫、脱贫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内在逻辑体系
从党的十八大发展到今天,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构筑,形成了涵括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内核、战略重点、战略保障在内的严密逻辑体系。
以“两个重中之重”为战略定位。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之定位体现的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扶贫开发的重视程度。2012年12月,习近平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工作时明确强调:“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5年6月,他在贵州调研时更是从战略高度提出明确要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2015年11月,他再次强调:如果我们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边却还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这无疑会影响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习近平的这些重要论述,分别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党的重要使命、人民群众满意度以及国际社会认可度等方面阐释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他强调:“三农”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扶贫开发”又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两个“重中之重”是习近平对扶贫开发的具体战略定位。
以“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和贫困县脱贫”为战略目标。扶贫战略目标的制定对扶贫开发工作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凝聚全党以及全社会的力量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攻坚克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扶贫战略目标的设定必须充分体现客观性和科学性,既要体现一定的鞭策性和牵引性,又不能好高骛远。正如习近平所要求的那样,要“合理确定脱贫目标”,“坚持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不吊高各方面胃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脱贫目标。2015年11月,习近平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从我国当时的贫困状况看,实现这个扶贫目标绝非易事。但经过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努力奋斗,这个目标如期达到了。
以“四种扶贫思路”为战略内核。所谓战略内核,是指战略的核心主线,蕴含着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和实践路径。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战略内核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精准扶贫。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湘西考察时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这是“精准扶贫”概念的首次提出。2015年6月,他在贵州遵义调研时又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不能再“撒胡椒面”了,要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以此增强扶贫开发的针对性。
二是内源扶贫。2012年12月,习近平在河北阜平调研时指出:这个地方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不能得到增强,那么,它的后续发展还是有问题。
他多次强调,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开展精神扶贫和教育扶贫。党的十九大报告又一次强调:“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实质上,“扶志”和“扶智”均属于“内源扶贫”的范畴。只有通过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才能避免造成贫困地区“一扶就富,一走就穷”的窘境,增强扶贫开发的实效性。
三是绿色扶贫。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调研时对当地领导干部语重心长地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扶贫绝不可取,“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由此可以看出习近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绿色发展和扶贫开发不是“冰炭同炉”、水火不容的,相反,它们可以互相融合成为“绿色扶贫”“生态脱贫”的新路,从而增强扶贫开发的可持续性。
四是合力扶贫。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他指出:扶贫开发不是靠某一个方面的努力就能办成的,而要靠全党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奋斗,“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在这里,习近平超越“动员全社会力量”的层面,要求形成“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大扶贫格局”“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就是要求社会各界“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协同发力”,增强扶贫开发的聚合性。
以“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为战略重点。深度贫困地区大多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以及连片贫困地区。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确定为脱贫攻坚的重点。
2017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扶贫问题”进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会上提出:接下来的脱贫难度只会越来越大而不会愈来愈小,“因为剩下的大多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将“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域攻坚重点”,如此,才能“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7年4月,习近平在听取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时强调:“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地方,要采取超常措施加以扶持。”2017年6月,习近平在山西调研时又指出:“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并强调:“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要“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攻坚战,守住主阵地”。毫无疑义,这里的“主阵地”指的就是“深度贫困地区”。
以“三大机制”为战略保障。解决扶贫开发中存在的“脱贫质量不高、帮扶工作不实、扶贫措施不够精准、资金监管有待加强”等突出问题,保障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推进,根本在于体制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一是层层落实责任。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即对“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好,并强调:“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深入贫困乡村调查研究,亲自部署和协调任务落实。”
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要层层落实好责任,并对那些“贫困帽”戴了多年仍然“面貌不改”地方的领导干部及时问责。
二是引入激励机制。针对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热衷于搞GDP增长快的项目,对扶贫开发工作“不闻不问”或者搞形式化的问题。习近平要求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2015年11月,他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通过扶贫成效和干部选拔挂钩的激励机制,各级干部开展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三是加强检查督查。一方面,随着大量资源、资金投入扶贫之中,扶贫领域的腐败亦越演越烈,成为阻碍脱贫进程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完成脱贫任务最后期限的临近,一些基层组织和部分领导干部搞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针对这些问题,在2017年4月,习近平指出,必须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工作报告制度、责任制度、考核制度、督查巡查制度,把从严治党落实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同年6月,他再次强调,要加强检查督查,坚持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对挪用、贪污扶贫款项的严肃处理。“加强扶贫领域的检查督查”是防治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战略保障手段。
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意义
无论是从扶贫开发的实践成就还是理论贡献来看,不管是从中国的扶贫开发还是从全球减贫事业着眼,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关注农民以及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在深入分析贫困的制度根源基础上,提出了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教育提高人的能力素质等消除贫困的有效路径,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基本内容。这一宝贵理论遗产为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固的理论基石。同时,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也为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增添了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
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理论。
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就是立足新的实践,对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进一步拓展,对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是将扶贫开发事业引向胜利的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脱贫成效稳步提升,贫困地区面貌改善显著。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评价过去5年扶贫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成功的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
豐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扶贫开发旨在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完全契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作为当代中国扶贫开发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融入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
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它都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而持续存在。
对全球贫困进行有效遏制乃至彻底消除,必须树立“全球减贫观”,这就要求各国在减贫行动上互相扶持,在减贫理念上互相借鉴,在减贫经验上加强交流。
中国为全球贫困治理树立了中国榜样、提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正如世界银行原行长金墉所指出的:“中国扶贫开发的经验对其他中等收入国家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
(责编/李希萌 责校/李志琛、陈小婷 来源/《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曾维伦、谢卓芝/文,《红旗文稿》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