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娟
雷州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广东 雷州 524200
急性阑尾炎作为临床较常见的急腹症,发病机制与细菌侵入、阑尾管腔堵塞、阑尾畸形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使患者出现持续性腹部疼痛,且病情发展快速,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1]。针对此,临床多选择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尤其是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更好,具备创伤小、恢复快、副作用少等优势,成为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重要方式。据相关资料显示[2],及时、快速且有效的抢救是挽救急性阑尾炎患者生命及改善预后的关键,同时我国近年来的阑尾炎患病率不断增多,临床及患者对护理的要求逐渐提升,因此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随着临床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急性护理流程的效果更好,可起到一定指导意义,并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保证手术顺利开展,同时还可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护理问题出现,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3-4]。因此本文展开试验,结果如下。
选择本院2021年3月-2021年12月接收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两组,分别42例。研究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5~63岁,平均(48.21±2.57)岁;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28~65岁,平均(48.74±2.69)岁。两组基础信息相比无差异(P>0.05)。
入组标准[5]:①经腹部超声确诊;②患者及亲属均知情;③符合阑尾炎切除术指征;④意识正常,且病历资料完整;⑤本研究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
剔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血液疾病、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腹腔粘连、广泛性腹腔感染者;②存在意识障碍、交流障碍、精神疾病者;③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护理者。
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术前进行访视,评估病情,提前准备手术相关物品,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操作,术后监测体征变化,遵医嘱指导用药等。
研究组选择急性护理流程:①创建护理小组,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构成,经开会讨论制定急救护理流程,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展开护理,并由护士长监督。②接诊患者后,按先抢救后挂号登记的顺序,并开放绿色通道,由分诊护士接诊后立刻将患者送至抢救室,随后通知医生进行抢救。③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检查瞳孔、神志以及气道是否通畅,随后在1~2min之内供氧,3min之内测定血压,5min创建静脉通道,同时在短时间之内通过大量血液补充的方式维持患者有效循环血量,建立人工气道,处理口咽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另外依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抢救方式,提前准备好手术期间需要的物品。抢救结束后记录整个抢救过程,以便于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④术后2~3d,等待患者肛门排气,指导患者进行流质饮食,还可增加营养摄入,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术后4~5d更换切口敷料,指导患者可增加活动时间。术后6d,若患者恢复较好,提供出院指导,告知居家注意事项,并定期通过电话或者上门等形式进行随访。
(1)统计两组术后排气、排便、进食、肠鸣音恢复以及住院时长。
(2)护理后选择院内自拟的调查表,评价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满分100分,85分以上是十分满意,65-85分较满意,低于65分不满意,满意度是十分满意+较满意。
(3)护理前后检测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
(4)护理前后评价两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满分低于50分无抑郁、焦虑,50~60分轻度;61~70分中等,超出70分严重[6]。
研究组术后排气、排便、进食、肠鸣音恢复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的对比
研究组满意度90.48%高出对照组69.0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的对比[n(%)]
护理前两组炎症因子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CRP、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的变化
护理前两组SDS、SAS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SDS、SAS评分的变化(分)
急性阑尾炎表示患者阑尾部位出现炎性反应,使患者出现右下腹疼痛、腹胀等症状,若未能够及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随着疾病持续进展,可能引起腹膜炎、感染、穿孔、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7-8]。近些年,随着医疗服务行业的进步发展,护理理念的应用广泛,特别是急诊护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急性阑尾炎患者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成为目前临床研究重点[9-10]。
研究发现[11],既往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临床要求,而急性护理流程作为新型护理模式,若能够优化护理流程,将患者的满意度作为目标,患者的需求作为方向,流程改造作为对象,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开展护理流程的优化十分关键。同时优化流程能够缩短患者在医疗相关服务中的滞留时间,防止手术时间延迟,并保证护理工作更有针对性[12-13]。除此之外,优化流程也展现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人文关怀,进一步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将责任落实到人,不仅避免风险事件发生,同时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14-15]。对此,本文进行试验,结果中看到:研究组术后排气、排便、进食、肠鸣音恢复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出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炎症因子、SDS、SAS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研究组能够缓解负性情绪,缩短住院天数,促进患者排气、排便,尽快进食,显著提升其满意程度。经分析发现,与常规护理相比,急性护理流程的效果更好,通过对急救护理的流程进行优化,有效预防医护人员在急救期间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保证护理服务的完整性,使得患者术后尽快康复,缩短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同时急性护理流程使得护理工作更加规范且标准,提升了整体护理效果,使其情绪更加稳定,患者对此满意度高[16-17]。
综上所述,急性护理流程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炎性反应减轻,同时改善胃肠功能,满意度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