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力量
——记“全国青年文明号”虹口消防救援站

2022-02-21 05:40煜/文
东方剑·消防救援 2022年2期
关键词:虹口救援消防

董 煜/文

2021 年9 月,第20 届“全国青年文明号”评选结果揭晓。

“全国青年文明号”是全国青年集体的最高荣誉,能评上“全国青年文明号”的都是“硬茬”,必须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工作作风、岗位业绩等方面名列前茅。经过综合考察、逐级推报、集中审核、社会公示等评选程序,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虹口区虹口消防救援站被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担负着上海市虹口、静安等部分区域近10.3 平方公里灭火救援任务的虹口消防救援站,是全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消防站。站长蒋云飞,85 后;指导员张屹捷,90 后。两个年轻的指挥官带领着这个平均年龄不到24 岁的青年团队。他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执着无悔地用自己的青春,守护万家灯火,守得一方平安。

他们是英雄,也是凡人

最近有一部叫《火线救援》的系列纪录片上了热搜,这部在长达八个月时间内,入驻虹口、宜昌消防救援站24 小时贴身蹲守拍摄的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消防员火场之外平凡的日常,感动了千万人。

虹口消防救援站出类拔萃的人很多,王大景算一个。但王大景的出类拔萃不是娘胎里带来的,而是靠后天的努力“拼”出来的。

王大景是特勤分队二班班长,2015 年9 月加入消防队伍。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总是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跟自己的“短板”死磕,最后成功逆袭。

“我身体素质并不是很好”,这是2019 年他被选调参加全国首届“火焰蓝”消防救援技能对抗比武竞赛备战集训时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他原来一直是支队的业务尖子,到了集训队,却一下子被淹没在各路精英之中,有些成绩甚至还拖了后腿。凭着不服输的信念,王大景练得比谁都起劲,其他人一上午操八遍,他就操十二遍。以后,这个大家都不看好的王大景从替补成了“主力”,再以后,在全国赛场上,他与他的四名队友共同取得了纵深灭火救人项目第四名的好成绩,为上海消防赢得了荣誉。

“我有个特点,学东西比较慢,记住之后,忘得还比别人快”,这是王大景备考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时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中国消防救援学院被称为“火焰蓝”的“黄埔军校”,报考竞争激烈,要求很高,所以,王大景又一次跟复习资料较上了劲。白天要训练、出警,学习只能放在晚上,数、理、化、政、语、英……每天都复习到深夜甚至凌晨。终于,他成功被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指挥系本科录取,从红门走进了校门。

王大景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是拔尖的。

他参加过两次总队新训团带训任务以及一次市公安局新警集训带训任务,个人被评为“优秀班长”,所带班组被评为“队列标兵班”。

执行救援任务,他更是身先士卒冲在前面:丧失了自救能力的瘫痪老人被困火场,他将自己的空气呼吸器面罩让给老人,与另外2 名队员抬起老人从31 楼一直转运到底楼,在浓烟密布的狭小的楼道里艰难地完成了生命的“接力”。有女子溺水,被救上岸时已奄奄一息,来不及穿鞋的王大景,抱着该女子赤脚狂奔几百米,再与其他消防员一起抬着担架将溺水女子送至医院。事后,人民日报、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等主流媒体第一时间报道了王大景的救援事迹,“生死200 米”“赤脚奔跑的样子真帅”这些关键词在朋友圈内疯狂刷屏。

入伍6 年,他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3 次,受到嘉奖3 次,并带领班组荣立集体三等功1 次。获评总队“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暨安保之星”和支队“优秀义务兵”等称号,是消防救援队伍中的“金字招牌”。

覃玲敬是广西柳州人,2016 年入伍,现在是特勤分队一班班长,业务骨干。虹口消防救援站平均年出警800 余次,几乎所有重大的消防救援现场,都有覃玲敬的身影。

2020 年5 月20 日,位于虹口区九龙路的一排三层老式民居突发火情,消防车赶到现场时,大火已经蹿出了窗子,浓烟滚滚。二楼有两位被困老人探出身子正在呼救,情况危急。为了节省时间,覃玲敬就近搬来一把梯子架在窗口,让老人快速撤离,又带着水枪进入主要着火点内攻灭火。房子本就老旧,加上瓦片下的油毛毡助燃,很快就撑不住了。在现场指挥的队长发现不妙,赶紧通知覃玲敬等人撤离。刚撤出不久,房子就烧通了顶,因为高温,覃玲敬空气呼吸器的外壳都已经烧化。

2021 年8 月的一个晚上,一艘游艇在黄浦江上起火燃烧。起火游艇上的11 名人员很快被到场的民警救离,但是,正值黄浦江落潮,等覃玲敬和战友到达报警人提供的地点时,该艇已顺着江水漂远了。穿戴着七八十斤重的装备,覃玲敬等人开启了长跑追船模式,一直追了好几百米,最后还是登上公安的巡逻艇,用水泵直接抽取黄浦江的水,再用水枪追着游艇灭火。这一追,就追到了浦东。火灭之后,还需登船检查,前前后后大约折腾了三小时。出警前覃玲敬正和妻子聊天,警铃响起时他只说出警了就挂了电话,等回到宿舍开机一看,妻子已经发了上百条微信,急坏了。

还是夏天。有个小朋友哭着报警,说同学下井了!到现场才搞清状况,不是人下井而是小狗掉进一个空置的工程井已有两天。小狗是小男孩的玩伴,据说还曾经救过男孩的命,所以这两天男孩茶饭不思整天围着井转,一心想救出小狗。最后,他让同学在上面看着,自己绑上绳子准备下井救狗。覃玲敬等人赶到时,小男孩已被闻讯赶来的妈妈拉了上来。工程井足有三层楼高,那绳子只有小拇指那么粗,一旦断裂,还是很危险的。覃玲敬劝慰小男孩说,你不要急,叔叔帮你下去救。他绑上背带下到井底,跟警惕的小狗周旋了一会,最终将小狗救了出来。孩子的父母千恩万谢,要送东西,覃玲敬不要,问他名字,他也不说,孩子父母只能用深深的鞠躬表示谢意。

除了灭火,覃玲敬还救过很多人,究竟有多少,他说记不清。除了灭火救人等大事,日常出警还会遇到抓猫捉蛇等小事,但“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老百姓需要,我们都会管”。

王大景、覃玲敬,他们是虹口消防救援站里青年团队的代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说出很多很多类似的故事。

他们是救援者,也是宣传员

虹口区是上海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区之一,房屋老旧且结构复杂,居民老龄化严重、外来流动人口多。前些年,虹口区老式旧里发生的火警一直占全年火警量的25%左右,且一旦发生火情,消防救援的难度非常高。2019 年,虹口消防救援站作为“全国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主动融入街道社会综合治理,将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有机结合,推行“巡防消防一体化”和“社消合一”模式。在原有1 名消防救援指挥员对接街道的基础上,选派10 名有丰富工作经验、政治素质强的消防救援指战员对口22 个居民区,在全市首推“消防救援辅导员进社区”的消防专群结合工作机制。

吴艾帆就是其中之一。

吴艾帆是特勤分队二班班长,在消防救援岗位上已经10 年,王大景、覃玲敬之前都在他手下当过副班长。

吴艾帆是河北保定人,爷爷和爸爸都当过兵,所以他从小就有从军志向,一心想要报效祖国。15 岁那年,他偷偷修改了年龄,提前进入消防队伍。

吴艾帆身体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雷厉风行,就是脾气不太好,遇事按捺不住“砰”就炸了,战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黑犬”。他也意识到了,取网名“艾小默”,默字分开就是黑犬,时刻提醒自己要改改脾气。

消防救援辅导员进社区,却体现出吴艾帆工作耐心细致的另一面。

在老城区的消防救援中,如果不熟悉地区状况,救援处置的难度会大大提升,不但直接威胁到居民群众、消防救援员的生命,而且房屋的复杂构造使消防救援的“避免破损性”效应难以有效实现。因此,消防辅导员进社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走“街巷”、做“美工”。在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平安志愿者的带领下,吴艾帆等消防辅导员按照操作守则,首先全面掌握所对口居民区的街面道路、小区名称、小区出入口、水源情况、居民状况,并且按照商品房、售后房、老旧房屋等类别,对各类房屋连续走访、深入观察。

在“走”的同时,还要根据消防救援的工作需要,和社区合作,集思广益,以小区地图为模本,结合地区房屋性质、人口密度和结构,将消防救援与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相对接,制作每个居民区的“消防救援作战卡”,并对一些重要的设施、出入口以及独居老人住所、文保场所等注意事项进行标注。

针对四川北路社区独居老人多、棚户区多的特点,吴艾帆积极向街道建言,为四川北路街道下的80 户棚户区居民进行了用电设施的改造,为独居老人家庭免费更换电气线路、电线插头,提高重点人群的防火能力。同时,还联合街道平安办在居委会、小区停车棚等处设立了100 多个灭火点,配置灭火器等消防设施,提高社区防火和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

目前,双方正探索将22 张“消防救援作战卡”合成为“四川北路街道消防救援和应急处置电子作战指导图”,结合“智慧虹口”中的安防项目,形成具有“川北慧眼、虹口镭射”的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消防救援工作新体系,使消防专业救援更精细、更精确,用最短的时间处置险情、用最低的成本消除火患。

除了服务实战,指导员张屹捷还给辅导员们下了一个任务:“对于消防安全的普及,我希望在瞭望塔上能看到哪里,我们的消防安全就能传递到哪里。”所以这些年,消防救援辅导员还同时承担着向居民宣教消防知识、培训初期火灾扑救、组织逃生疏散和应急处置演练等工作,提醒和督促居民加强用火用电管理及火灾隐患自查,做到“会报警、会疏散,小火会用灭火器、大火会用消火栓”,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和学到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为辖区消防安全注入新的力量。

消防救援辅导员进社区的这一创新模式,使群众性消防工作实实在在得以提升,虹口消防救援站的年出警量从2016 年的近1000 起,逐年下降到2020 年的500 余起,火警也从300 多次下降到180 多次。

吴艾帆获得过很多荣誉,优秀士兵、优秀消防员、岗位能手、安保先锋等等,2020 年在总队灭火救援装备业务比武竞赛中还获得液压剪切钳项目第二名的好成绩。但是,自2020 年他被总队调去带训,自己训练的时间少了,2021 年比武,只拿到第五名。

“带训很操心的。”他说,新成员来自全国各地,要关注他们的思想状况,留意他们的生活习惯,要让他们学会遵守纪律,还要教会他们消防员的基本技能。譬如,白天45 秒内要穿戴完全套战斗装备登车出库,晚上也不能超过60 秒;60 斤重的梯子,从架梯到登梯到顶不能超过6 秒。一开始做不到,就反复训练。有的身体单薄或者意志薄弱的,就会产生思想问题,需要带训教员“见招拆招”、因人施教、解决问题。可带训再忙,社区的工作他还一直做着,他很享受忙碌充实的日子。

吴艾帆很希望能在消防救援站一直干下去,即使以后回归社会,他也一定会坚守消防救援队伍的好思想好作风,“这些都是刻在骨头里的东西,忘不掉的。”他说。

他们是火焰蓝,也是红门传承人

火焰蓝,是火焰在极度高温时的颜色。2018 年,“橄榄绿”成了“火焰蓝”,消防救援队伍也正式承担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从原来灭火救援为主向“全灾种、大应急”拓展。

虹口消防救援站是一个闪耀着历史光辉的老牌标兵站,距今已有155年的历史。该站多次获得先进中队称号,尖子班更是以消防硬功夫闻名。但是,站长蒋云飞和指导员张屹捷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带领的这个团队,不应仅仅是“近代百年消防历史的见证者”,更应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评价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称他“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在华工作生活60 年,为中国人民和新西兰人民架起了友谊之桥,为支援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位路易·艾黎与虹口消防救援站也有着特殊的情缘,1927 年,路易·艾黎来华后的第一站就是上海虹口救火会,并在这里从事了11 年的消防工作。对于路易·艾黎而言,在上海的这段消防生涯,是他在中国革命事业的“萌芽阶段”,而他与虹口消防救援站的这段“红门情”也一直延续至今。虹口消防救援站“150 岁”那年,对接上海市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虹口消防救援站挂牌全国首个“国际主义教育基地”,努力打造上海消防对外的“窗口”与“名片”。

队站每月定时向市民及国际友人开放参观,讲述消防历史、传承国际主义精神,已累计吸引来自全市乃至全国的中小学生、社会群众3000 余人到队学习参观,其中还包括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路易·艾黎亲友团一行、香港消防处原处长李建日、上海日报外籍记者安迪等国际友人、港澳同胞100 多人。

虹口消防救援站辖区内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中共四大纪念馆、鲁迅纪念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李白烈士故居等都在其中。站领导创新“队史加党史”模式,依托优秀青年骨干组建红色卫士国旗班、志愿党史解说队,主动服务中共四大纪念馆,迄今已累计轮训青年指战员50 余人,接待参观者18000 余名,团队70 余批,收到观众留言2600 余条。同时,他们主动融入区域化党建和团建联盟,依托虹口区“四川北路红色文化生态示范区”,以队史馆为基础,辐射李白烈士故居、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制定“红色路线图”,开展“红色足迹寻访”活动,在中共四大纪念馆、鲁迅纪念馆等多处红色会址挂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担负着近10.3平方公里灭火救援任务的虹口消防救援站,是全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消防站

这些举措,使青年指战员在服务党史圣地、服务人民群众中激发了荣誉感、使命感,在互动体验式中“学党史、讲党史”,也充分激活他们体内的“红色细胞”。近年来,虹口消防救援站获得了很多荣誉:市政府“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团市委“上海市优秀青年突击队”“上海市青年文明号”、虹口区“青年突击队”、总队“五四红旗团支部”等,2021 年又荣获第20 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已经是百尺竿头了,怎么才能更上一层楼呢?

对这个驻守老站的青年团队,我们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虹口救援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紧急救援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上海虹口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3D打印大救援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虹口三至喜来登酒店推出明悦礼盒专柜
救援行动
老城区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