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文化觉悟
——从文化觉醒、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2022-02-21 10:22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理论研究中心
前进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道路马克思主义

□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理论研究中心

社会深层的变革源于思想大讨论、文化大觉悟。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中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走向强起来,这一积累百年的奋斗实践体现着我们党从文化觉醒、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深层规律。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深刻领会把握这一规律,对中华民族在百年变局中开新局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以人民性为底色,带领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觉醒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是中华民族在救亡图存奋斗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中华民族整体觉醒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觉醒的必然产物。近代以来,各种谋求中华民族觉醒,谋求救国图存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都先后以失败告终。20世纪初,以救国强国为目的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出现,其中有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救国图存中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传播新思想新观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送来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实践,五四运动将爱国救亡与思想启蒙、文化革新融为一体,成为一场中华民族从思想到行动真正觉醒的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吹响中华民族伟大觉醒的号角,十月革命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两者结合直接促成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性为底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觉醒。理论、道路的选择深刻反映一个政党的文化觉醒和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坚定继承者,把中华优秀文化融入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才是中国的根本出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强调“民惟邦本”“民贵君轻”。从远古尧舜禹尊民爱民的德贤之治,到夏《五子之歌》云“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商周提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武王曰“民乃国之本”。春秋战国老子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中华文明史中的民本、民贵观念,代代相承,终以“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融入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执政理念。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人民的共同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是人民大众的富裕幸福,人民性、群众性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选择资本性还是选择人民性,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同的根本价值所在,中国共产党坚定地选择了人民性。中国共产党命名为“共产党”,是因为这个政党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纲领就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建党伊始就开宗明义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同资本主义制度、道路划清了原则界限。中国社会实践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立足于相同的逻辑起点——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实践奋斗归宿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

中国共产党因为文化上的觉醒,坚定理论和道路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深刻地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人民性底色,以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文化和现实觉醒,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带领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觉醒和使命担当。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核心在于正确认识本文化和正确对待他文化。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社会就一直存在“本位文化论”“全盘西化论”的论辩,毛泽东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终结了这个长期困扰国人的争论。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指出,在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无论在党内还是在思想界、文艺界,主要的和占统治地位的必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我们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坚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文化是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的土壤,中国土壤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在1944年《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中就说道,“我们既反对盲目接收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坚定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深入融合,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坚定批判崇拜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自由化倾向,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979年邓小平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讲道:“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明确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社会主义要赢得比较资本主义的优势,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并特别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进行的实践探索中形成基于中国实际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裕,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

三、中国共产党坚定走合作共赢之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为世界提供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在立国、富国之后,进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只能致富,文化方能致强,坚定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的强音。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首先是解决站起来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团结人民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经济富起来,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新时代我们要解决的是失语问题。因为我们文化不自信,有理不敢说不会说,导致我国在国际社会处于失声失语状态,话语由他说,形象被他塑。我们一路走来,面对的是傲慢、曲解、抹黑、打压。“中国崩溃论”“中国霸权论”两极观点在国内外持续喧嚣不绝。

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深刻批判了主观主义的学风,号召全党树立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图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手稿。

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革命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兵,密切联系实际,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改造世界观的重要性。图为晋绥分局印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时代强调文化自信是我国发展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现阶段的必然要求。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要解决的时代之题。中国共产党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兴盛的必然选择和要求,只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行稳且致远。

用中国文化解读中国道路中国制度,我们最彻底。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解读中国实践中国发展,作为亲历者的中国人最有发言权。中国道路坚持把平等相处、和平发展放在首位,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孕育出的文化是和合慎战,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处理争端,而不是开战。我们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与西方“国强必霸”的思维模式不同,同崇尚“丛林法则”的西方文化不同,正如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中所言: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是和平性格,与西方新教的扩张性格截然不同。中国的文化基因是协和万邦,主张平等合作,追求的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处,以“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携手抗疫等一个又一个成功实践,积极给世界提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对中国文化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做全面客观的理解,在国际表达时要进行全面阐释。如对中国文化中仁义的理解和阐释,仁义是双向的,既包括爱己爱人爱国家,国家面对危难之时人人都负有为国家利益舍生取义的担当,还包括国家负有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同时仁义又是刚柔并济的仁义,中国有合作共赢的文化价值理念,同时又深知“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的硬道理,中国道路坚持平等相处、和平发展,中国人不惹事,但中国人也不怕事,“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汲取五千年中华文明交流互鉴共存的经验,以“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的从容气概,共克时艰,坚定走合作共赢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为世界提供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道路马克思主义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