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多业务需求的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2022-02-21 10:42张建美汪健张根
微型电脑应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巡河安康市河湖

张建美, 汪健, 张根

(1.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安康 725000;2.安康市平利县水利局,陕西,安康 725500)

0 引言

自河长制推行以来,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河湖保护管理中,加大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工作力度[1]。按照水利现代化要求,越来越多地区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搭建了形式多样的河湖管理信息平台,力图通过信息化建设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然而,随着河湖管护水平的提升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参与主体对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日益多样化,但现存信息平台或多或少存在功能模块不够全面、难以完全满足使用者要求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梳理、分析河长制中不同参与主体的业务需求,为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方向。

本研究以安康市为例,根据其河湖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河长制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业务功能需求。在平台建设目标指引下,理清建设思路,构建面向多业务需求的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框架,提出保障措施,以此推动河湖管护高效化。同时为其他地区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1 安康市河湖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安康市河湖管理信息化现状

安康市在2013年即试点推行河长制,现已在陕西省率先探索“河长湖长+警长+X”机制,即河湖长落实具体管护、警长加强联合执法,另有督察长监督管理及村级护河员实时巡河,全面加强汉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

安康市多个县区分别搭建了不同的河湖长管理平台,开发了相关移动应用程序,涉及基础资料上传维护、日常巡河跟踪查看、督导巡查监管、公众投诉建议等功能。部分区县在主要河湖、库区安装视频设备,辅以无人机空中巡河,实时监控“四乱”、违法捕鱼、污染水源等行为,保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快速处置。

安康市构建了集信息采集、传输、发布、预警于一体的防汛综合管理平台,系统由无线报警系统、短信应用系统、视频会商系统、防汛行政资源管理系统和水文报汛信息接收传输系统组成,可实现雨量及洪水跟踪监测速报、异地会商、资源共享等。

1.2 河湖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安康市河湖管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并有独特的实践创新,但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2.1 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

河湖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针对河湖管护权责建立了不同的信息数据库。这些信息平台虽满足了各自工作要求,但由此产生的信息孤岛使得部门之间数据不能有效共享,造成资源浪费。部门之间管理职责不明,又缺乏统一的协调平台,导致遇到问题互相推诿,致使河湖管理整体情况不明。

各区县河长办根据辖区内的河流情况及业务内容建立了不同的管理平台,而安康市河长办并未进行顶层设计,未建立市级统一的河湖管理信息平台,导致各区县间信息流转不畅,数据难以共享利用,不能为整体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1.2.2 覆盖不全,功能单一

安康市虽然有些区县建立了河湖管理平台,但整体空间范围覆盖不全;已有平台虽包含了一些基本的功能模块,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信息反映不够全面;防汛预警系统虽功能较为全面,但未与水域岸线管理、水生态修复等业务有效结合;部分区县针对相同管理功能,重复建设了多个平台,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资金浪费。

1.2.3 平台功能与业务需求偏差大,运维升级困难

在平台建设前期的需求分析阶段,管理单位不能准确描述业务需求,加之系统开发商仅精通信息技术,缺乏河湖管理专业知识,造成平台功能模块与河湖管理业务需求存在较大偏差,致使系统利用率偏低[2]。在运维升级阶段,由于开发商掌握着源程序代码,导致管理单位在后期完全依赖于原开发商,致使系统运维升级困难[3]。

2 不同参与主体的业务功能需求

根据安康市各级河长、河长制办公室、成员单位、巡河人员、社会公众等不同管理主体的治理业务需求,信息平台需设计不同的功能模块,如河道信息查询、日常管理、公开公示、事件处理、投诉建议、督办考核、统计分析等。

2.1 各级河长工作职责及业务功能需求

各级河长工作职责为组织领导、协调安排实施辖区内河湖管护工作,对相关部门和下级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督查,开展日常河湖巡查。因此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需为各级河长提供监督管理和决策服务应用,包括河湖信息、河长巡河、问题查询、协调安排、监督考核等功能模块。

2.2 河长制办公室工作职责及业务功能需求

河长制办公室的工作职责为统筹安排、组织实施河湖管护的具体工作,协调督查河长及成员单位履职情况,考核评价各单位及人员工作绩效,受理转办公众投诉,总结统计、开展数据分析。针对河长办工作人员,平台主要开发以下功能模块。

(1)综合门户,以水利一张图的形式展示河湖水文、河长资料等基础信息,水资源、水域岸线及水质水量等动态信息,污染监测及工程分布等空间信息,河长制文件、法律法规等政策信息。

(2)基础信息,主要展示河湖信息,如河湖名称、境内长度、水资源量、断面信息及排污口等基本信息,展示河长信息及“一河一策”内容。

(3)日常业务,包含新闻资讯、通知公告、数据填报、科普宣传、互动交流等管理。

(4)巡河管理,可查看巡河记录、总结巡河问题等。

(5)应急管理,根据水位、水量、水质等监测数据,进行防洪安全预警、水环境治理。

(6)遥感影像,可整理视频监控、遥感影像等数据信息,并进行有效管理。

(7)GIS地理信息服务,利用电子地图直观展示河湖地势、污染源、监测站点、违法违章区域、群众报料问题及整治措施等信息[4]。

(8)督查督办,根据公众爆料及河湖巡查发现的各类问题,指派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处理,实时查看事件进展并督促及时处理反馈。

(9)考核评估,设置评估指标,对评估对象进行考核评估,计算并展示评估结果。

(10)统计分析,融合内部所有数据,统计分析巡河情况、常见问题及整改率、考核情况等。

(11)视频会议,联合相关单位及人员召开视频会议,协同解决河湖管护问题。

(12)微信发布,采用文本编辑工具,编辑发布微信公众号信息,包括河湖信息、汛情查询、地理空间信息、工作动态、政策法规、科普文化、投诉建议等。

2.3 河长制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及业务功能需求

河长制成员单位包括水利局、环保局、国土局、农林局等。成员单位根据各自涉水管理职责,协同推进河湖管护工作。成员单位可将本单位所有相关数据资源链接或上传至平台,可在平台上报送发现的问题,受理河长办委派的任务,汇报处理进程,也可通过平台与其他部门沟通交流。

2.4 巡河人员工作职责及业务功能需求

巡河人员工作职责为日常巡河并汇报,收集上报违法行为,督促涉事人员及时整改并加以反馈。巡河人员可查看河道基本信息、地理空间信息及通知公告,生成巡河轨迹,查看巡河历史记录,上传巡河照片、发现的问题及事件类型,执行河长办指派的任务,处理后进行反馈,参加视频会议等。

2.5 社会公众需求

社会公众可通过信息平台的微信公众号查询河湖基本信息及雨情防洪信息,查看地理空间信息,关注河长服务管理动态,接受科普文化宣传,投诉违法违规行为及建议等。

不同管理主体的业务应用场景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管理主体的业务应用场景

3 安康市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构建

3.1 建设目标

依据河长制责任体系要求,按照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GIS等技术,建设多载体、多功能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3],从而实现河湖管理的网格化、实时化、公开化,推动多主体协同长效管理。

3.2 设计思路

根据不同业务功能需求,依托安康市现有河湖管理基础设施及信息资源,构建以实时监测监控及人工采集数据为基础,以光纤专网、移动通信、GPRS及北斗系统为纽带,以数据管理交换软件为支撑,以数据存储库为枢纽,针对各级河长、河长办、成员单位、巡河人员、社会公众等不同管理主体,通过PC管理端、移动App端、微信公众号等交互展示的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促进河湖管护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3 平台架构

系统整体架构包括6个部分,如图2所示。

图2 安康市河长制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架构

(1)交互展示层,包括PC端、移动App端和微信公众号。PC端主要服务于各级河长、河长办管理人员及成员单位的日常办公;移动App端可服务于各参与人员的移动办公;微信公众号使各参与人员尤其是社会公众能够查询信息、投诉建议、互动参与等。

(2)业务应用层,主要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图表、文字、动画等多种方式呈现各类数据资料,执行多个功能模块,开展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及执法监管等各项工作[5]。

(3)应用支撑层,主要为业务需求提供功能组件,包括数据库管理软件、数据交换软件、消息中间件、GIS软件、备份软件等。

(4)数据存储层,对各类河湖数据进行计算、存储和对象关系组织[6]。涉及的数据库主要有河道岸线、水系分布、排污口、污染源分布等基础数据库,水质、水位、流量监测等实时数据库,河长业务、公众服务、监督管理、考核评估等业务数据库,河湖地势、水功能区等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暴雨径流、洪水演进、水质污染、生态基流等模型计算库。

(5)数据传输层,通过数据传输网络,将现场数据传送至平台,并对各级河长制管理部门、成员单位及不同客户端之间的数据进行交互。传输网络包括光纤专网、5G/4G、GPRS、北斗卫星系统等。

(6)采集感知层,实现各类河湖信息的采集收集。数据采集方式包括水位、水量、水质等实时自动化监测,日常巡查、无人机、巡查车等人工采集,外部成员单位相关数据接入,收集水雨情况信息及违法行为的视频监控等。

4 应用场景

4.1 巡河管理业务

村镇护河员在日常巡河时,可利用移动App生成巡河时间、巡河轨迹等信息,记录河道水体、岸坡完整性、河岸绿化等情况,拍照上传并上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对于轻微违法行为,巡河员可直接现场督促整改,并反馈汇报。河长办工作人员可通过PC端及移动App端实时查看巡河信息,准确了解所有河道动态;对于较严重的违法行为,河长办依据管理职责,指派相关成员单位处置整改。成员单位可将处置过程、结果及时上传汇报。各级河长可实时了解管辖河道的最新信息,对违法违规问题做出批示,并督促相关单位及人员及时整改。利用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台,可实现巡河事件的登记、问题上报、委派、处理、反馈、结案、监督的全过程闭环管理,高效完成河湖巡查任务。

4.2 实时监控业务

以视频监控为例,在排污口、垃圾填埋场及重点河段布置高清摄像头进行全天候监控,可对违法捕鱼、采砂等水面长时间逗留行为进行识别、报警,并督促工作人员检查落实;同时可及时发现污染水源、河道乱占乱建、河岸乱堆等行为。利用实时视频监控,可便捷地追查水体受损行为,为河湖管护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可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5 保障措施

5.1 重视顶层设计

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台涉及多维度、多层次、多领域数据整合、集成、开发和利用,人财物资源投入较大[7],因此平台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尤为重要。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把握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平台架构、业务功能、资源整合等,使平台能够长期发挥作用,并达到更好的整体协同效益。

5.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河湖水利基础数据种类多、数量大,水利信息化后的数据资源更呈级数增长,需要强大的采集、存储、计算、管理等基础设施支撑[8]。要加强前端感知、数据采集设施的建设,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实时性;加强计算存储能力及环境建设,保证设备具备充足的处理能力和存储空间,满足河长制信息化的多功能业务需求。

5.3 促进信息共享

加大部门之间资源共享,促进水利部门的水资源管理保护、水域岸线、跨界河流断面监测、水土保持、防汛抗旱、水利工程等数据,环保部门的入河污染源、水质监测等数据,住建部门的城镇建成区污水、黑臭水体等资料,交通部门涉河交通项目的污染防治等资料,林业部门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及湿地修复等资料,测绘部门的矢量地图、卫星遥感等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提高信息利用率。

5.4 健全保障体系

制度化、标准化是河长履职的保障,信息安全及维护升级是平台安全有效运行的基础。完善管理主体共同参与制度、强化资源整合和数据协同制度,为平台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通过业务功能、数据库、开发技术、运行维护等的标准化建设,为平台运维升级奠定基础;通过硬件、网络及安全建设,提高安全防护能力,为平台运维提供环境保障;通过确保运维资金投入,保证管理单位的主动权,使平台运维升级有序顺畅[9]。

6 总结

河长制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多方人员,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要求高、推进难度大,因此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分析确定业务需求,围绕建设目标,明确建设思路,设计好平台架构,完善保障措施,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推进,构建一个安全健康、高效运行的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猜你喜欢
巡河安康市河湖
试析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的要点和措施
水清岸绿生态美
巡河记
陕西省安康市蒿坪镇:“认养农业”让市民体验现实版“开心农场”
营造“搬迁后的幸福感”——安康市推行“党建+3”后续扶持服务模式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
我省一大批重要河湖水质达近30年来最好水平
基于PC端和移动端架构的重庆市河长制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分析
强村富民的引路人——记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唐淌村党支部书记张晏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