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资讯网 2021年12月11日
编译:曹劼
瑞士联邦和梵蒂冈之间的外交关系有着非常古老的渊源。继法国之后,罗马教廷是第二个在联邦领土上建立永久外交代表机构的国家。自1586年以来,教廷使节在卢塞恩的存在对16和17世纪天主教在瑞士的巩固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所谓的文化斗争(Kulturkampf)中,冲突被不断激化,教宗无误论教义(1870年)和许多瑞士激进分子所持的反教权主义将紧张局势推至极点。1873年12月底,梵蒂冈圣座发表了名为“Etsi multa”的教宗通喻,严厉地批评了各州及联邦对天主教会施行的政策,次月瑞士政府与梵蒂冈终止外交关系,教廷使节也撤出瑞士。
不过,瑞士与圣座的纽带从未被完全割断。凡是涉及瑞士境内主教团管理的事务,仍不断需要双方代表通过对话解决。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随着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开创了教派联合的缓和气氛,瑞士才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旧有宪法条款曾禁止耶稣会和创办新修道院,这是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路障,而1973年的一次全国投票废除了这些条款。教宗约翰 · 保罗二世的全面外交攻势,也促使瑞士自1987年起具体考虑“逐步正常化”的可能性,直到“哈斯事件”提供了决定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