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

2022-02-21 13:39彭振阳黄金凤高华斌刘国强
水利水电快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价值实现黄冈市机制

彭振阳 黄金凤 高华斌 刘国强

摘要:流域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以湖北省黄冈市浠水流域为对象,在系统分析流域特点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必须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前提、以促进生态产业化经营为核心抓手、以实现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为核心目标,并结合浠水流域的特点,围绕健全流域生态环境协同管护模式、建立生态产品确权与权属交易机制、创新拓展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改革生态产品及其价值交易市场、健全共建共享的生态产品收益分配制度等5个方面,提出了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措施建议,也可为其他流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浠水流域;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机制; 黄冈市

中图法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74/j.cnki.slsdkb.2022.02.017

文章编号:1006 - 0081(2022)02 - 0094 - 06

0 引 言

生态产品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概念。尽管目前关于其确切定义还存在诸多争议[1-2],但一般而言,生态产品是指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可持续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总称[3],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态系统服务相近[4]。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内涵,则是指隐性的生态产品价值的显性化[5]。中国于2010年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首次正式提出“生态产品”的概念,并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近年来,研究者们围绕生态产品的监测评估、价值核算、经营开发、保护补偿与生态赔偿、绿色金融等方面开展了众多的研究[6-9],国家先后布局浙江丽水、江西抚州等两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各地方也在不同尺度和维度上开展了大量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实践和制度性成果。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提供了战略性指引。经过多年实践,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已经形成顶层设计思路基本明确、中观制度路径逐步完善、微观实践创新渐趋活跃的格局[10]。

水是生态系统中最为能动的要素,流域则是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产品分布的基本单元。目前,一些流域如新安江、赤水河等已经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开展了探索和实践[11-13],国家也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洞庭湖、鄱阳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但总体上看,目前关于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大多局限于生态保护补偿领域,同时受目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普遍存在的“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等问题制约[14],关于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与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本文以长江支流浠水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实践对策,可为探索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供借鉴。

1 研究区域概况

浠水是长江中游的支流之一,干流发源于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桃花冲林场浠水尖,由东北向西南横贯黄冈中部,于兰溪古希口汇入长江,全长162 km,流域面积2 499 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7.29亿m3;流域水系发育,支流在干流两侧均称展布,其中长度5 km以上的支流90条、长度20 km以上的支流3条。流域内建有鄂东最大的水库——白莲河水库,总库容达11.04亿m3,是以“大水库、大湿地、大电站、大供水、大灌区”为特色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国家湿地公园。

本研究的范围以浠水流域为核心,拓展至流域涉及的英山、罗田、浠水3县的全域(图1),总面积5 543 km2。2019年,区域内共有人口179万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1.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24∶28∶48。总体看,在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方面,研究区域的特点和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然生态本底良好

区域以浠水干流为主轴连贯大别山生态屏障和长江生态廊道,各类生态系统依地形梯次分布,形成了“北林、中库、南江湖”的多样生态系统格局,区域内共有植物1 400余种、动物200余种,其中省级以上野生保护动物和保护植物近百种,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多达15处,生境、生物、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2019年,区域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和国控断面水质100%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近90%,英山、罗田两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1%以上。

1.2 生态产品丰富多样

在自然资源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大别山主峰、罗田天堂寨、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等一大批风景名胜,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森林公园”之一,英山是“中国温泉之乡”。在农渔资源方面,区域内共有16个国家地理標志保护产品,涉及茶叶、中药材、经济林果和水产等多个领域,尤其是英山云雾茶、罗田板栗等极负盛名。在特色文化资源方面,研究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佛、道文化的聚集区,保留了一大批革命遗迹和传统古村落,文化资源极为丰富。

1.3 生态产业初具规模

在生态农业方面,板栗和茶叶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全国领先,茯苓、杜仲等特色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333 km2(50余万亩),桑蚕、食用菌等林下经济已形成规模,鲜鱼等水产养殖实现企业化运营。在生态旅游业方面,红色文化旅游辐射范围不断拓展,生态康养旅游、民俗休闲旅游等新旅游业态已形成规模,区域的游客接待数量由2012年的270万人次增长至2019年的2 3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14亿元增加至150余亿元。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打造了集精加工、观赏、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绿茶产业体系,发展“生态+中医+温泉”的康养新模式,形成了传统种桑养蚕、缫丝织布与休闲体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等。同时,区域内绿色品牌价值也在快速提升,尤其是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已超20亿元。

1.4 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出台了湖北省首个天然林保护办法——《黄冈市天然林保护办法》,实现了河(湖)长制、林长制全覆盖,建立了野生动物管护制度体系,尤其是针对白莲河水库这一重点水域成立了白莲河示范区,打破行政区划分割,开展系统治理与保护。在自然资源确权流转方面,区域内自2007年便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12年又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同时,政府主导、市场主体运作的水资源、地热资源、文化遗迹等资源的开发经营模式不断深化。在生态产品经营方面,设立了大别山振兴发展产业基金,推进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以人民银行黄冈支行为引领,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以及地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

2 推动浠水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策略

浠水流域生态环境本底优越、生态产品多样丰富,近年来流域各地区围绕生态产业发展和体制机制建设开展了一些工作,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上来看,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制度体系,生态产品的转化收入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的支撑效能也较为有限。如何进一步挖掘和利用生态产品,更好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流域面临的紧迫任务。总体来看,推动浠水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2.1 应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前提

生态产品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出,也是二者相互联系的关键节点[11],其内涵决定了在生产生态产品和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也要守住生态环境的安全边界,为生态系统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保障生态系统的可持续产出。在浠水流域,生态产业主要集中于生态农林渔业和生态旅游业,这些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基于优良生态环境的农渔产品产出与溢价、以及形成的美丽自然风光。例如在白莲河水库,通过3 a左右的治理,水库水质实现了从Ⅴ类甚至劣Ⅴ类水体向Ⅱ~Ⅲ类水体的飞越,水库成为了黄冈主城区等地的城乡供水水源地,日供水规模达到550 000 t/d,水库养殖从人工投喂改为“人放天养”,在保护了水质的同时实现了水产溢价50%,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为湿地旅游和库周开发利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共赢。无论从需求还是从实践看,浠水流域必须坚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生态产品,使良好生态环境创造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保障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产出。

2.2 应以促进生态产业化经营为关键抓手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在于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而经济价值实现的核心则在于发展生产、交易和消费[11],以生态产品的生产和再生产为主线实现生态产业化经营[9],一些研究者甚至提出了有别于三次产业的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等新产业概念[8,16],但其本质上无外生产、经营、消费等产业环节。就浠水流域而言,生态产品的产出不足、经营流通不畅、消费市场受限都是制约生态产业发展的因素。从目前的发展情势看,浠水流域应积极把握武汉城市圈等区域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政府与市场协同,一方面以产业的绿色化、标准化、特色化、规模化为导向,合理推进自然资源流转与优化配置,挖掘和生产更多的生态产品,加强产业链延伸与产业融合,完善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绿色金融等保障机制,促进生态产业的供给侧提升和壮大;另一方面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湖北省“促进消费扩容升级”的机遇,积极拓宽产品经营销售渠道,探索创新市场交易模式和机制,全面打通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支撑破解生态产品“交易难”和“变现难”的困境。

2.3 应以实现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为核心目标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要实现其长期可持续和不断壮大,必须在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的基础上,以生态产品的价值收益反哺生态系统[11],维护生态系统健康,提升生态产出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的核心在于收益分配。①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与生态损害赔偿机制,让长期隐性的公共权益价值显性化,破解“公地悲剧”;②要完善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收益分配机制,并确保政府基于生态产品收益的生态环境保护投入,落实政府作为公共产品主要提供者的责任;③要完善市场主体之间的收益分配,让经营开发商、社会公众、交易平台以及支撑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获得合理收益,凝聚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的共识,促进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3 健全浠水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主要措施

3.1 健全流域生态环境协同管护模式

(1) 优化以流域为单元的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以维护生态空间为前提,以浠水流域为单元,优化国土空间保护与開发方案,在筑牢生态安全基底的同时,引导、约束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产业布局。

(2) 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管护制度改革。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建立流域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管护领导小组,建立跨行政区、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实现生态环境管护上下联动、全域协同;同时,健全生态环境管护监测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监测、管理、治理、执法、司法的全链条管护机制,全面推进各类“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为核心目的,改革当前保护地众多但条块分割严重的保护地体系,整合、拓展流域内外的保护地范围和功能。

3.2 建立生态产品确权与权属交易机制

(1) 加快推进生态资源确权与流转。牢固确立生态产品的资源属性,界定水域、湿地、森林、耕地、地热等生态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转让权等各类权益的权益主体与权益边界,健全生态资产的确权登记制度和交易流转机制,鼓励生态资源权益流转,促进生态资源集约化、高效利用。

(2) 探索市场化的生态权属交易。细化县级行政区水资源“双控”指标,细化排污权分区分配方案和指标,建立水权、排污权交易平台,完善交易体制机制。开展碳排放量核算及配额核定,主动融入碳排放交易。

(3) 探索市场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水源涵养、水环境保护修复、防洪抗旱减灾等方面,开展纵向、横向的生态保护补偿;探索资金补偿、项目合作等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模式;同时,以优质瓶装水生产、生态鱼类养殖等产业发展为契机,探索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模式。

3.3 创新拓展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

(1) 科技创新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提质升级,建立特色农产品科技研发基地,开展种质改良与引入、绿色种养技术和模式及标准化、高效现代农业技术研究,全力推进新品种、新技术落地应用。加强以模式创新壮大农业规模,完善农业合作社建设,鼓励市场参与,发展农林业规模化发展;利用白莲河水库优质水资源,推动渔业高质量、生态化发展。

(2) 整合资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推进“红+绿+蓝”(红色资源与森林、水域相融合)的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依托森林、地热、空气优势资源,打造高端康养休闲旅游业。优化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建立旅游集散地,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3) 延伸产业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发展农副产品绿色深加工技术,实现产品生态溢价;以茶叶、板栗、桑蚕丝绸为核心,创建“三产”融合发展综合体,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

(4) 推进品牌体系建设,提升生态产品价值。丰富地理标志产品种类,以英山茶叶、罗田板栗为重点,开发高附加值品牌生态产品。引入权威第三方进行生态产品验证,重视品牌形象维护,打造可追溯认证体系,严格管控产品质量。

3.4 改革生态产品及其价值交易市场

(1) 探索丰富的商品交易渠道。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打造生态农副产品直销平台,谋划线上购物节,发展网红经济,打造电商销售试点。发展订单农业,对接国内尤其是周边城市线下消费市场;利用传统节假日,举办各类文化节等,增加商品曝光度,扩大节假日消费。

(2) 加强与城市圈消费市场对接和交易平台同城化。打造特色商品交易中心,对接国内新兴交易中心与交易平台,拓展商品销售市场与方式。对规模化产品,对接期货交易,探索大宗商品交易可能性。

(3) 探索生态产品信用交易体系。设立浠水流域生态产品信用交易中心,重点围绕商品林赎买、公益林收储、土地流转、水域经营权转让等开展绿色金融服务。建立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制度与产权交易监管制度,切实保障生态资产与产品市场化交易的公平、公正、公开。

3.5 健全共建共享的生態产品收益分配制度

(1) 健全多种所有制经营模式及其权益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引入社会资本后的经营模式及其收益分配制度,以财税政策为依托,以补偿、带动就业、产业孵化等为手段,重点保障当地居民的收入,打造生态+乡村振兴的样板,引导社会资本助推乡村振兴。

(2) 健全公共权益的使用及其产出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公共资源、权益使用及产出分配,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生态保护基金、农村发展基金、绿色产业信贷、生态产品消费补贴、政府购买生态产品等方式,合理分配公共权益产出,通过政府反哺企业与农户,进一步鼓励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4 结论与建议

浠水流域生态环境本底良好、生态产品多样丰富,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展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路径,是黄冈市加快推进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也需认识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浠水流域应立足自身特点、把握区域发展机遇,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前提、以促进生态产业发展为关键抓手、以促进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为目标,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产确权与流转-生态产品挖掘与生产-生态产品交易-生态产品收益分配的环节逻辑,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为更好推进浠水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组织领导。由黄冈市政府成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机构和人员配备;统筹流域与区域、兼顾近期与远期,研究编制浠水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制定阶段性重点推进任务和实施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加强组织实施,确保落地见效。

(2) 加强政策支持。争取国家和湖北省政府支持、做好市县两级政策配套,加快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争取在黄冈市成立碳排放市场交易区域中心,推进建立大别山国家公园;在壮大黄冈大别山绿色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同时,支持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的信贷投放力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的审批绿色通道,支持有利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项目落地见效。

(3) 加强资金支持。争取国家和湖北省对白莲河水库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重大项目的支持,加强市县两级财政的投入力度,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生态保护与生态产品开发;优化和整合各类资金设立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化方法与核算结果应用管理、生态产业税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损害赔偿、生态产品生产过程管理、生态产品供给市场管理等制度体系。积极争取开展国家或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重大改革措施突破现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部门规章规定的,在按程序报批并取得授权后实施。

(5) 加强公众参与。加强舆论宣传,深入解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内涵和目标,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能动性,积极宣传各方面的创新做法和实践成效;结合各类节庆活动,进一步优化和拓展生态旅游、生态产品推介等各类节庆活动举办模式,让全社会直观、充分了解生态产业发展的成效,鼓励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 沈辉,李宁. 生态产品的内涵阐释及其价值实现[J]. 改革, 2021(9):145-155.

[2] 刘江宜,牟德刚. 生态产品价值及实现机制研究进展[J]. 生态经济, 2020,36(10):207-212.

[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机制与模式研究”课题组.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机制与模式研究[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9.

[4] 曾贤刚,虞慧怡,谢芳. 生态产品的概念、分类及其市场化供给机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7):12-17.

[5] 石敏俊. 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与机制设计[J]. 环境经济研究, 2021, 6(2): 1-6.

[6] 李忠,刘峥延. 生态产品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思路[J]. 宏观经济管理,2020(4):13-19.

[7] 吴峰昌,张林波. 福建省生态资产核算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战略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8] 王金南,王志凯,刘桂环,等. 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理论与发展框架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21,13(4):5-13.

[9] 黎元生. 生態产业化经营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4):84-90.

[10] 马建伟. 流域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创新[J]. 中国投资(中英文), 2021 (13):76-77.

[11] 周伟,沈镭,钟帅,袁国华.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边界及路径研究[J]. 资源与产业,2021,23(4):94-104.

[12] 高程,王金亮,刘广杰. 区域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研究——以抚仙湖流域为例[J]. 环境科学导刊,2018,37(2):12-17.

[13] 朱俭凯,吕伟. 还湖泊清静 做岸上文章——鄂州梁子湖新发展模式探索[J]. 学习月刊,2019(10):20-23.

[14] 蒋金荷,马露露,张建红. 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选择[J/OL]. 价格理论与实践: 1-4[2021-09-22].https://doi.org/10.19851/j.cnki.CN11-1010/F.2021.07.127.

[15] 毛明芳.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把握四方面要求[N]. 中国环境报,2021-08-26(3).

[16] 王金南,王夏晖.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理念的时代任务与优先行动[J]. 环境保护,2020,48(14):9-13.

(编辑:李 晗)

猜你喜欢
价值实现黄冈市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邬思本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题黄冈市老干合唱团旅游照
赞黄冈市“校企合作”
传统媒体内容供给侧改革的三条路径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价值的实现
解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下“微课”应用价值的实现
黄冈市行政村名的语源类型及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