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欣烨
一学就会:
作者是一位善于体察生活,并能从中捕获精神养料的高手。他从熬粥这一常见的生活琐事中发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精神的、物质的;生活的、思想的;历史的、现实的……并且以精练优美的文笔记载下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有深度,有新意。尤其是对于熬粥过程中米的“躬身”和米与水的“交融”的分析,很有想象力,读之令人耳目一新。这篇文章也给我们这样的启发:仔细观察生活,深刻体悟生活,我们定会有无尽的收获。
熬粥,是把原本坚硬挺拔的米粒熬躬了身子,并与水完美交融。它是黎民百姓的温饱诉求,更是我们的生活哲学。
熬一碗稀粥,便是熬一碗哲学。
粥,是米与水的双人舞,温柔、缠绵,如胶似漆,是“和”的形象体现;饭,是米的独奏曲,明明與水结伴而来,最后却牺牲了水成全了米。作为中国人,我更欣赏粥的融通与温和。生活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而是合作共处的陪伴。母亲曾经教导我:“学粥的智慧,学米与水的相处,学它们的圆通、大度、包容,然后你就会完美地与他人相处。”这实为中国传统哲学中“和”的理念的精妙演绎。
粥,满怀悲悯之心。听老一辈的人讲述他们的童年:一碗粥,九分为水,一分为米。说是连喝几碗粥,怕也抵不上现在的一碗。它是贫苦百姓最后的尊严,它稀薄,但可以满足人们一时的口腹之欲,使人重燃生活热情。它亦可黏稠,就像今天,粥不仅黏稠,而且可以配以各种富含营养的辅料,熬制成一种保健食品。盛上一碗稀粥,是普通百姓对生活的尊重、对自身尊严的维护、对苦难生活的应对,更有对未来生活的希冀。
即使现在的生活远比过去富足,我的早晚餐大多仍为稀粥。这是我对从前生活的一种致敬、一种铭记。我不愿因眼前的繁华盛世,而忘却曾经的艰难粗粝。让胃记住从前生活的不易,再传达给心,这会远比口头上的允诺更刻骨铭心。在记住盛满一碗粥的不易时,我的内心深处也会增添一种悲悯情怀——感受、同情、记住别人与自己曾经的痛苦。
人活着,当然不只是为了平和的相处、痛苦的感受,也应有多姿多彩的快乐享受。
就像粥,经过人们的巧手,加上赤色的枣、金色的菊、墨色的豆、素色的莲……便会由朴素的白粥,变得美丽多姿、香甜可口而且营养丰富起来。
再平淡无味的生活,只要人们心中有美,有爱,也会变得饶有兴味;再苍白的生活,只要人们心中有绚丽的色彩,生活就会被染得五彩缤纷,变得鲜明生动起来。
粥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生活亦然。凝神端详这盛着粥的碗,展开你的想象,你会蓦然发现,人便是碗,生活是粥,人是生活的容器。你也许决定不了你的质地和大小,但你可以决定你盛装的是什么样的粥,盛装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人,是一只易碎而有思想、有灵魂的碗,你的生活便是盛在你碗里的粥。
好好熬制你的粥吧。人,是生活的容器,其价值不在于大小、形状,而在于所盛的内容。
熬粥,将原本坚硬的米熬躬了身。躬身,便可与人和睦相处,不再高高在上;躬身,便能拥有悲悯之心,时时放低自己的身段;躬身,便易与万物相调和,少了与外物的抵触;躬身,让你失去了挺拔的外形,却赢得了与世界的通融……
熬一碗粥,便是熬一碗生活的哲学。 (指导教师:王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