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晶 魏慧敏
摘 要:张家口发展为繁华的城市和张库大道的建立有着密切关系,对俄贸易的发展是张库大道兴盛的重要驱动力量,京张铁路与张库公路使张家口变为北方最关键的贸易重镇,使其从“武城”顺利成为“旱码头”。张库大道是某种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经济现象,它对张家口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库大道开启张家口城市转型,赋予张家口发展新机遇,推动张家口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俄贸易;张库大道;张家口
中图分类号:F752.7;F75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2-00-03
张库大道是理论界普遍认可的丝绸之路之北道与“茶叶之路”的核心构成要素,是中国去往欧亚大陆的核心道路之一。因此,要激活积蓄于“万里茶道”上的文化存量,塑造张库大道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在历史时期,张库大道不仅是运输茶叶等主要货物的通道,也是国内各民族、中俄、中国与西方列强沟通交流思想、知识、价值的载体和桥梁,是东西方文明共同发展的核心纽带。虽然张库大道没落了近100年,但是随着茶叶贸易而遗存下来的文化财富,既见证着历史,也预告着未来。活跃在“万里茶道”的各类行为主体在开拓和发展此条“世纪大动脉”的时候,不仅继承了中华文化诚实守信、勤劳勇敢等优良传统,也淬炼出开放包容、开拓进取等时代精神,沉淀成“万里茶道”的文化基因,也是传承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业的精神动力。重识“张库茶道”,将进一步唤醒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深厚友谊,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及文明互鉴,使其发展成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符号。
一、张库大道的形成与衰落
张库大道起于张家口镇,通过化德,前往蒙古草原的库伦(今乌兰巴托),最终到达俄罗斯恰克图,整个路程超过了1.4千公里,有“北方丝绸之路”的美誉[1]。明朝兴起,清朝发展至顶峰,民国时期逐渐萧条下来,可谓“草原丝绸之路”,在国内外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其历史地位也十分显著[2]。
(一)张库大道的形成
在“万里茶道”中,张库大道属于其中的一条路线,在较早时期隶属于中俄官方贸易中的核心要道。得益于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得张库大道得到了快速扩展,由官马大道变成通商主道,之后又随着时代发展成为当代交通工具的汽车路[3]。
17世纪以前,俄国与中国没有直接联系,彼此间的贸易活动通过中介开展。1727年,中俄签署《恰克图条约》后,两国在尼布楚等地开始交易,同时可以在尼布楚、色楞格两个地方,择取喜欢的场所建造房屋、完成交易,并且还要将恰克图当作两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主要区域,两个国家的生意人都可到恰克图进行相关物品交易。由此拉开了恰克图边境贸易的帷幕,并呈现出顶峰的趋势,截至19世纪中期,恰克图的交易商品开始倾向于茶叶,万里茶道由此名副其实地成为连接中欧的重要贸易通道。
18世纪初,清政府同意俄政府提出的通过厄尔口城或古尔必答巴汗去往库伦、张家口最终到达北京的贸易之路。1720年,理藩院批准中国的生意人可拿着通行证去喀尔喀、库伦开展物品交易活动,库伦也变为中俄两国互市的一个重要城市。1728年,恰克图第一次开市,此后延续了两个世纪的互市,并发展成为贸易中心,进而形成连接中俄至欧洲的万里茶道,这也是清朝中期及末期中俄之间贸易的核心渠道。19世纪初,恰克图发展为中俄主要的茶叶交易市场,后至19世纪中叶,俄国对丝绸和棉布的需求远远低于茶叶,中俄之间也正式确定了“茶道”的贸易通商途径。该路线起于福建下梅村,走水路,经过武汉、汉口至张家口,后走陆路,通过驼队或车马等运输方式到达库伦,进而到达恰克图,并从西伯利亚到达莫斯科,最后到达欧洲列国。该路线横跨亚欧大陆,行程万余里,故被称之为“万里茶道”。茶叶的运输和贸易的往来都是按照《恰克图条约》来进行,由此可见,该条约为“万里茶道”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一方政治沃土。该茶道历经不断发展,连接中西,尤其是在19世纪中叶为中俄贸易的发展奠定根本性基础。19世纪60年代,俄国商人通过张库大道最早活跃在张家口。19世纪末,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商人也持续进入张家口。这样一来,使得各类毛皮的交易量快速提升,并通过张家口转道至天津。此时,张家口俨然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4]。俄罗斯在恰克图与张家口的贸易交往过程中,需要大量中国商品,以至于不能用同等价值的货品进行交换。以茶叶为例,1819年,通过恰克图运输到俄罗斯境内的茶叶价值高达500~600万卢布,并在1839年达到800万卢布。俄国商业把茶叶转道至下诺夫哥罗德,总价值达到1 800万卢布。另外,以张库大道第二大类商品大黄为例,早在1830年前后进入恰克图的价格是12~15卢布/普特,而转运到欧洲境内的价格为110卢布/普特,价格涨幅达到了10倍之多。“万里茶道”贯通了中俄、欧亚大陆的商贸,同时还让文化实现了互通和交流,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通道。其开始于草原的茶叶之路,往更远的时间可追溯到草原丝绸之路,连通了欧亚大陆的北方交通,是一条极为重要的要道。作為张库大道而言,隶属于“万里茶道”在蒙古一带的核心道路,从汉唐开始,该大道便对中原和北方民族的贸易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张库大道的形成和发展,不是起源于很早就形成的草原民族之间的连接商道,而是中俄贸易的发展。正因为中俄贸易的发展,开启了横跨亚欧,长度达万余里的路程,并持续发展两百余年。张库大道是“万里茶道”途径蒙古地区的核心路线,在中俄贸易中得到了官方认可,并且属于官方批准的通道,可将商品运输到北部草原的各个民族,再到库伦,然后直通恰克图,贯通了中蒙俄三国的经济要塞。
(二)张库大道的衰落
从清朝晚期开始,以张家口为重要物流基地的张库大道快速崛起。20世纪初期,中国开始研发且竣工的首条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开始投入运行,大幅提升了张家口与北京两个城市间的货物流通效率。1918年,张库公路以中国首条“国有公路”的名义开始通行,汽车运输逐渐代替了过去的骆驼与马车运输方式,使物流传输变得更为迅速。历史的车轮在持续滚动着,为张库大道的人们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张库大道渐渐地发展到最高峰。由于京张铁路与张库公路的投入使用,张家口的各种物品出现在库伦、俄国等地,张家口就这样被称为“陆路商埠”,变成海内外知名的“旱码头”。因为历史条件的影响,如此繁华的张库大道在20世纪初逐渐变得萧条起来,这条过去“以黄金打造的草原贸易之路”开始受到人们的冷落[5]。
从张库大道兴衰的经过可见,外部条件对贸易活动在某个固定阶段有着决定性影响。尤其是政治环境的影响与战争的干预,没有反抗能力的民间商人在战争面前唯有忍受。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对经济贸易、物品交易、城市建设与地区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不仅如此,经济的繁荣、现代工业的建设与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对张库大道从出现到发展顶峰,直至逐渐没落,也有决定性影响。
二、北方商城张家口的崛起
张家口驰名中外,在历史上属于重要的陆路商埠,对中国而言,是从北方进入俄罗斯的张库大道的始点,张家口是连接俄罗斯“茶叶之路”的重要中转站[6]。
春秋时期,张家口一带不含张北、康保等地的其他地区都为北燕国所有。那时以古代国为核心,建立了一个基本的商贸市场。因中原战乱纷纷,每个国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而不断发动战争,这使得张家口一带境内交通变得十分发达。
两汉期间,当时匈奴人从事的农业、手工业已有了较大成长,然而还有待持续改善。所以,他们十分渴望将牛羊等物品换为汉族的工具、布匹等产品,进而满足在生活方面的主要需求。此类贸易主要是在关市进行,关市在那时是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开展贸易活动唯一的地方。因此,匈奴人十分希望和汉族人开展商品贸易。不久后,匈奴和汉族间尽管已经十分不和,然而还是没有停止和汉族的贸易活动。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33年匈汉之战兴起,匈奴尽管不想与汉政权联姻,却还是希望能和汉族开展贸易活动。匈奴人用马、车将自己的牛羊等运输到汉族生活地,并获得工具、陶器、黄金、服装等物品。利用关市贸易,汉匈间长时间开展着大规模的商品交易,此类商品流通不仅使汉族和北方民族的经济文化能更好地互动,还使道路能更好地建设。
到了唐代,我国交通条件已经十分发达,为张家口的百姓开展外贸活动带来了便利。那时张家口的农业和畜牧业与其他地区相比位于前列,是北方皮货交易的汇聚之地。甘肃、宁夏等省的牛皮、羊皮等都是先运到张家口,接着再进入其他地区,这就使南方民族和北方民族的经贸往来有了较大发展。
进入到明朝后,为了巩固北部边防政权,开始设立了移民制。张家口的村庄有许多都是从其他地区迁入的百姓组成的。据史书中的叙述,张家口移民较多的出现始于明朝年间。有很多移民从其他省份前来,和本地民族相互结合。所以,张家口的常住人口不断攀新高。而人口增加并不能代表什么,也无法证实张家口的经济就十分优良。而必须承认的是,其实那时的张家口经济仍旧特别萧条。截至清朝,中俄贸易的迅速通行才为张家口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张家口发展为北方最关键的贸易城市,和张库大道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明清时期的张家口,汇聚在当地的生意人手握手工艺品、布匹等物品进入草原,在草原中与百姓交换牛羊等物资。对俄贸易的通行为张库大道的兴盛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环境,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之后,俄国商队从中国获得了极高收益,沙俄政府也极为注重中俄贸易。为了确保俄国商队的贸易能获得更大程度上的发展,沙俄政府制定了各种举措来保障与内地贸易的发展。《恰克图条约》中,中俄两国将恰克图当作互市场所,清政府主张途经张家口与库伦,最终在恰克图交易。而那时的首次外贸往来活动便是在恰克图进行的,所以恰克图是张库大道的终点,张库大道开始完全通行。在“万里茶道”中位于要塞之地的张家口那时已变为对蒙、对俄贸易中心与仓库,在清朝的贸易活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康乾盛世,张家口发展成为“塞外商埠”。起初,张库大道运输流通的主要是布匹、绸缎等货物,然而由于俄国对茶叶需求量的持续增加,截至1768年,茶叶已变为张库大道的核心交易物资。各种路径的投产,让张家口获得了迅速发展,每日都有北方生意人在张家口排队做生意。而张家口当地的外贸商店也迅速发展壮大,从俄商于19世纪中叶在张家口创办首家洋行,直至1902年,西方各国都在张家口创办了洋行,鼎峰时期达到40余家,并使张家口汇聚了众多中外商人,经济呈现一片繁荣之象。
三、张库大道视域下的中俄贸易通商史的价值意蕴
(一)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到2月20日在北京和张家口市举行。“万里茶道”(中国段)沿途8省,河北段主要集中在张家口,文物局批准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中蒙俄经济文化走廊的阶段性成果,这使“万里茶道”的研究变成空前的高潮,也从民间学者的自发呼吁变成国家行动。在2022年冬奥会举办的机遇下,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形势下,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背景下,从国家层面到各地政府都在抓住发展机遇,重新审视中俄“万里茶道”河北段对河北旅游發展的推动作用,对河北省发展中蒙俄“万里茶道”旅游、为前冬奥会做好文化铺垫、为后冬奥做好文化积累,以及做好旅游文化先行的选题,乃至未来编制俄语宣传册占领文化竞争高地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为俄国人认识中国提供有益资料
《恰克图条约》签订后的俄国史料中对茶叶的记载比较少,可见茶叶对当时的俄国人来说意义并不大。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茶叶终于在中俄贸易中占据领先地位。俄国政府利用茶叶贸易的税收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推动了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茶叶贸易成为俄国制造业的引擎,它迫使商家增加采购,促使资本家开设新的工厂,茶叶使得新的工业部门出现。1861年汉口茶市开放,俄国茶商的运茶路线不再走汉江,改走长江的黄金水道北上天津,再从大运河的通州上岸,运到张家口,走张库大道,再到恰克图。得益于茶叶贸易,也成为俄罗斯完成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甚至许多俄罗斯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公司都是在恰克图贸易中成长起来的。例如,19世纪上半叶至中期,与恰克图有贸易往来的商人包括萨瓦·莫罗佐夫(尼科尔作坊合作社)、扎哈尔·莫罗佐夫(博戈罗茨克—格鲁霍夫斯基纺织厂)等,不胜枚举。两国的经济互动使两国的文化交流频繁。尤其是清代,南北东西各民族、中蒙俄人,都到张家口来互市,使其人口由一万爆发到十几万。张家口的旅蒙商人有的在俄罗斯设有分号,甚至有自己的经纪人,还用俄语问话。俄罗斯人在张家口也有教堂,但在《万里茶道河北段》一书中,只介绍了天主教、佛教、伊斯兰教,却没有提及东正教。在恰克图也同样会在节日共同庆祝,在不同的文化碰撞中既学习了语言,也促进张家口地区与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交流。
四、结语
以史鉴今,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冬奥会筹办的契机下,以区位和交通优势为依托,让张家口再一次受国际包装,打造国际化都市。此研究结果可以为张家口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智库作用。尤其是对中(国)俄(罗斯)两国持续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深度挖掘两国交往的历史和文化都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作用。具体来说,深度挖掘张家口与俄罗斯在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的历史资源,有利于更好地稳固和发展中俄关系,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实施,形成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尤其疫情当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中俄两国的关系需要更加强劲的纽带共克时艰。展望未来,张家口势必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实施,助推沿线各国发展“合作共赢、平等互利”的新伙伴关系,促使“丝路精神”得以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信仰、种族的各国之间进行广泛传播,最终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共享新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王立功.张库大道历史文化研究中需要厘清的几个概念[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51-54.
[2]黄柏权,平英志.以茶为媒:“万里茶道”的形成、特征与价值[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6):69-80+167.
[3]舒曼.古代张家口茶马互市与张库大道(茶叶之路)之刍议[J].农业考古,2014(2):215-222.
[4]邓九刚.复活的茶叶之路[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3.
[5]任君宇.论中国近代长途运输业的发轫——以张库大道贸易兴衰为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32-140.
[6]耿海天.“一带一路”视域下张家口与俄罗斯通商史[J].山西档案,2017(3):183-185.
(责任编辑:董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