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平,张晨光,马守科,赛迪阿合买提·吾买尔江,张振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 可克达拉 835219)
兵团第四师位于新疆西部边陲的伊犁河谷。玉米是第四师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21年第四师玉米种植面积达22 180 hm2,品种多达41个,主要分布在新源县、巩留县、伊宁、察布查尔、霍城县、特克斯和尼勒克垦区的13个团场。第四师玉米种植具有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产量稳定、经济收益好、便于就地转化的特点,玉米植株各部分均可作为畜牧业优质饲料,玉米产业已成为第四师种植业中相对经济效益较好和稳定的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分析近几年玉米种植情况,总结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结合区域特点提出玉米生产对策,以为垦区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选择一个好的品种是提高玉米单产水平的主要因素,当地的土壤肥力、模式化栽培技术和精细化管理程度是提高玉米生产水平的关键措施。引进高产优质玉米品种、增加农田基础设施投入、推进玉米模式化栽培是玉米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经调查发现,当前伊犁垦区玉米生产中存在以下问题:
近年来,由于兵团农牧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种子市场的放开,职工片面追求产量而忽视了玉米品质,出现了玉米品种“多、乱、杂”的现象,从而造成玉米品质不高,产量也不稳定。在生产技术方面,当前职工大多数都是选择耐密抗倒品种,每个品种都需要有一整套的综合栽培技术来保证种子本身潜力的发挥,但在实际生产中调查发现,没有根据当地的水肥地力条件、光热条件、耕作栽培技术等要素去选择玉米品种。
由表1可以看出,2020年种植的11个玉米主栽品种占第四师玉米种植面积的98%以上,品种区域布局相对集中,品种和相对应的栽培技术较相适应,田间管理措施落实到位。2021年种植的13个玉米主栽品种占全师玉米种植面积的75%,品种和相对应的栽培技术相适度不好,播种、水肥等田间管理不到位,供给紧张。
表1 2020—2021年伊犁垦区玉米主栽品种变化情况
一个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是配套的,品种之间存在差异,田间管理的农艺措施有时间的不同。伊犁河谷降雨量呈现东部地区偏多,西部地区少的趋势。东部新源垦区七十一团海拔高度900 m,西部霍城垦区六十四团海拔高度600 m。根据地理气候条件,东部新源垦区较适宜种植紧凑型(叶片直立型)中晚熟区品种,代表性品种为迪卡159、登海8883;西部霍城垦区较适宜种植半紧凑型(叶片半直立型)品种,代表性品种为先玉335、新引KWS2564等;南部的察布查尔和特克斯垦区较适宜种植紧凑型早中熟品种,代表性品种为金谷玉6号。但据调查结果,2021年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面积有所降低,大都是职工自选品种种植,未统一种植。
具体表现在种植密度,化除化控,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1.3.1 种植密度不合理
提高种植密度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有效途径之一。增加种植密度可增加绿叶面积,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加生物产量,但是当种植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果继续增加那么会导致后期叶片严重重叠,相互遮阴反而影响光合作用。另外,密度的增加必须与生产水平的提高相适应,否则会导致果穗变小、籽粒减少,当增加的果穗数不足以弥补果穗变小、籽粒减少所带来的损失时就表现为减产。据调查,2021年玉米种植密度在7万~12万株/hm2。
1.3.2 化学调控不及时、不精准
化学调控的目的是降低植株高度防倒伏、增加收获穗数和穗粒数、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穗粒重,从而提高产量。化学调控剂的用量和效果与种植密度、品种有直接关系。试验证明,在伊犁垦区玉米种植密度超过7万株/hm2时必须进行化学调控。据调查,2021年新源垦区七十一团4连有30 hm2迪卡159由于玉米蹲苗期的连续降雨,没有及时化控,未达到“控上促下”的目标,导致玉米植株较高,后受7月大风影响倒伏严重,产量仅达10 500 kg/hm2。
1.3.3 施肥不科学,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率不高
当前垦区沟灌的玉米没有完全实现分阶段施肥,存在玉米后期脱肥早衰现象。水肥一体化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技术保证,是提高水肥资源的利用率,解决水资源日益紧张和农业发展用水需求的有效途径[1-4]。据调查,2021年玉米滴灌面积仅占种植面积的50%。
土壤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近几年来,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提高综合地力的措施没有得到大力提倡,有机肥的使用有所下降。其主要表现在土壤有机质和大量养分明显下降,土地分散经营不利于轮作,发展畜牧养殖、过腹还田增施有机肥的力度不大。
由于农场取消“五统一”管理后,部分职工在玉米生产中存在抢墒整地、中耕、化肥深施不到位,病虫害绿色防控不及时,后期投肥少易形成早衰等问题,影响了玉米的产量。
玉米产业的发展要以提高玉米单产和职工收入为目的,以提高玉米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以优化玉米品种结构和提高玉米转化能力为重点,从而实现玉米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在玉米种植上,要以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依托。在品种选择上,针对玉米加工企业需求,发展专用品种种植,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品质,重点发展高淀粉玉米、鲜食玉米、饲料玉米等的种植[5-6]。在区域布局上,新源县、霍城县、察布查尔垦区形成玉米优势产业带,并制定玉米产业发展规划,指定种植区域,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
重点引进、推广早熟、高产的糯玉米、爆裂玉米、高油玉米、青贮玉米等比较效益高的专用品种,推进专用品种区域化种植,严格控制越区种植,改善玉米品质,提高商品玉米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021年在六十五团7连试验地,试验种植2020年在兵团第四师种植面积较大的20个玉米新品种,对照品种为先玉335,种植密度设置7 500 株/667 m2,行距50 cm,膜下滴灌栽培,按照第四师地膜玉米栽培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试验结果单产在16 000 kg/667 m2以上(见表2)。由此建议,在伊犁垦区推广应用新引KWS2564,金北516,华农866,天赐19,垦丰90,新玉63,华农159,东单1331,金园15等品种,是目前创造高产田比较理想的品种,但仍需进行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
表2 2021年20个主栽玉米品种小区种植试验情况
精细管理能提高玉米群体的整齐度,缺苗断垄情况少,减少了壮苗欺弱苗、以大压小的情况,使个体间的竞争基本协调发展。要重点推广大型联合整地机械、单粒精量播种机械、节水灌溉、高地隙机械和无人机绿色防控、大型籽粒联合收割机、籽粒干燥仓储等机械化生产技术。有组织地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全面提高科技种田水平。
2021年棉铃虫发生严重,双斑萤叶甲等害虫都有发生,玉米瘤黑粉普遍发生。要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普及频振式杀虫灯和紫光杀虫灯诱杀虫害,提高防治效率,降低防治成本,有效减少玉米病虫害的发生。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节水灌溉水平,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水肥一体化,提高肥料利用率。
合理密植根据自然条件、品种特性、以及耕作施肥水平等种植要素来确定,使所种品种发挥其最大的生产潜能,这样田间能形成合理的叶面积,使生育前后期协调发展。生产实践证明,在种植密度增大时,配合适当的种植方式,更能发挥合理密植的增产效果。对于一般株型紧凑和抗倒耐密品种,留苗密度不宜超过10万株/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