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启花, 吴臣艳, 蒋芳芳, 杨 静, 谭国飞*
(1.麻江县农业农村局, 贵州 麻江 557600; 2.贵州省园艺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西洋菜(NasturtiumofficinaleR. Br.)又称豆瓣菜,是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豆瓣菜属(Nasturtium)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为冷凉性特色蔬菜。适合在气候凉爽、水质良好区域种植,鲜菜产量超5 000 kg/667m2。西洋菜在贵州各地均有野生资源分布和食用习惯,麻江县、安顺市、黄平县、毕节市等县市已开展了西洋菜人工种植。贵州省麻江县坝芒乡气候凉爽,流动水质优良,平均海拔1 300 m,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地区,年平均气温14.7℃,最高气温不超过28.0℃,适合种植西洋菜。从2019年开始,麻江县依托环境优势,引进西洋菜种植,截止2021年11月种植面积超53.33 hm2,已成为贵州省西洋菜种植规模点,2023年种植面积预计将达100 hm2。为麻江县西洋菜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将西洋菜品种、生长环境要求、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介绍如下。
广州豆瓣菜为广州市郊区地方品种,植株匍匐并斜向上丛生,高30~40 cm,茎粗0.6~0.7 cm,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长2.0~2.5 cm、宽2.1~2.2 cm,深绿色,遇霜冻或虫害时易变紫红色,各茎节均能抽生须根,分枝多,环境条件适宜时生长较快,定植后20~30 d即可开始采收,每季可多次采收,产量较高,产鲜菜4 000~5 000 kg/667m2。适应性较广,一般不开花结实,以母茎进行无性繁殖。
百色豆瓣菜为广西百色市地方品种,植株匍匐并斜向上丛生,高44~55 cm,茎粗0.4~0.5 cm,奇数羽状复叶,小叶近圆形,长宽均约2 cm,深绿色,遇霜冻或干旱时变紫红色,生长快,产鲜菜6 000~7 000 kg/667m2。一般在春季开花结实,以种子进行有性繁殖。
英国豆瓣菜从英国引进,植株匍匐斜向上生长,株高40~50 cm,茎粗0.79 cm,小叶1~3对,顶端小叶圆形或近圆形,长3.2 cm、宽3.4 cm,绿色,耐寒性较强,在低温和冬季不变色。辛香味略淡。春季开花结籽,产量高。
江西豆瓣菜主要分布在江西省,植株匍匐斜向上丛生,株高40 cm左右,茎粗0.75 cm。顶端小叶卵形,长3.0 cm、宽1.6 cm,叶片绿色,叶脉红色,冬季和低温条件下不变色。春季开花结籽,抗逆性强。
云南豆瓣菜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植株匍匐斜向上丛生。株高50 cm,茎粗0.54 cm。顶端小叶圆形或近圆形,长2.7 cm、宽2.9 cm,叶片绿色,叶脉红色,耐寒,冬季低温不变色,分枝多,产量高。春季开花结籽较早。
贵州豆瓣菜在贵州各县市均有分布,株高50 cm,茎较细,须根多,茎薹短,叶圆形或近圆形。植株小,不宜作栽培用,一般用于做酸菜。
西洋菜性喜冷凉,怕热,耐寒力较强,能忍耐短时间的霜冻。生长发育适温为15~25℃,20℃最好,低于15℃则生长缓慢,超过25℃时虽生长快,但植株细弱,叶片黄化,节上长出许多不定根,品质变差。
西洋菜要求有较强的光照,每天最好有7~8 h的光照时间,连阴雨天,植株被遮阴,光照不足时,主茎徒长,叶片细薄,黄化,品质下降。
西洋菜喜湿润条件,可以在水沟中种植,也可以进行水培,但高温季节通气不良时易产生烂秧。要求水质优良,病原菌少,以流动水最适。
西洋菜对土壤适应性广,壤土、沙壤土、黏土都可栽培,但以肥沃的中性或微碱性黏壤土或壤土种植最好。适于水田种植,也可以旱地栽培,但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需肥量较多,并且要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其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4∶0.9。若氮肥过多,易引起徒长导致品质差和容易感染病害。
西洋菜繁殖分为种子和扦插繁殖,用种子繁殖的需培育壮苗,用嫩茎扦插繁殖时用优良性状的无病菌种株剪茎插植。
3.1.1 种子繁殖 栽培前1个月播种育苗,早春、冬季在保护地内育苗,其余季节露地育苗。选用肥沃地块,并适当施用底肥,做成1.5 m宽的育苗畦,畦面平整后浇透底水,然后播种,一般播种子3~4 g/m2,150 m2地育苗可供667 m2地栽植用。因西洋菜种子细小,为使播种均匀,一般50 g种子先与2~2.5 kg细沙土拌匀后一起撒播,播后覆细沙土约4~5 cm,并注意保持畦土湿润,以利发芽和出苗。出苗后若发现肥力不足,可适当追施少量速效化肥,以促壮秧,长至12~15 cm时即可移栽。
3.1.2 扦插繁殖 利用西洋菜茎节再生不定根能力强的特点,剪取嫩茎扦插很容易成活,对不开花结果品种的繁殖极为方便。留种母茎在冬季能在温室内越冬,栽植前只要剪取有5~6节、长12~15 cm的粗壮嫩茎移栽即可。种苗不足时2~3节即可栽植,繁殖系数为4~5。如在温暖季节,可直接从生产田剪取茎移植,扩大生产面积。
旱地栽培西洋菜,应选排灌方便的地块,栽种前结合耕翻土地施足底肥,施用腐熟细碎的有机肥3 000~4 000 kg/667m2,做成1.0~1.5 m宽的平畦,平整畦面。
根据不同栽培方式确定栽植时间,选取苗高12~15 cm的壮苗或截取的嫩壮茎,栽入土中3~5 cm,每穴栽1~3株,最好半卧式栽苗,株行距10 cm×15 cm或12 cm×12 cm即可。
旱地定植后土壤常保持湿润,高温炎热天气避免午间阳光下浇水,选择早晚浇水;遇大雨要及时排水,防止淹泡植株导致烂茎;保护地栽培主要控制好生长适温,增加光照,防止受害。旱地和水田栽培在移栽成活后以速效氮肥为主立即追肥,以后每剪取1次追施三元复合肥5.0~7.5 kg/667m2,旱地栽培的追肥后立即浇水。冷凉季节追肥也可用腐熟细碎的有机肥,每次1 000~1 500 kg/667m2。生长期间如杂草较多应及时拔除。
西洋菜主要病害有丝核菌腐烂病、褐斑病、软腐病和病毒病4种(图1)。
注:A为丝核菌腐烂病,B为褐斑病,C为软腐病,D为病毒病
4.1.1 症状 丝核菌腐烂病主要危害西洋菜的叶片和茎,属半知菌丝核真菌。多从叶缘或叶尖开始侵入,湿度大时病叶腐烂,病部产生蛛丝状菌丝,发病严重时枯死或腐烂。基部染病初呈水渍状,后变成浅褐色、不规则形斑点,随病情发展病基软腐或干腐,病部缢缩,其上产生较明显的白霉,后期转变成菌核,最后全株倒折,萎蔫死亡。
4.1.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内及病残体上越冬,借浇水、施肥或农事操作传播,形成初侵染。西洋菜生长期间,空气潮湿,植株生长茂密,施氮肥过量,易发病,病菌生长发育温度4~34℃,适宜温度23℃左右,23~28℃最适宜菌核形成。
4.1.3 防治措施 1) 避免干旱。西洋菜喜欢生长在冷凉湿润的环境,如果环境干燥,温度较高且田间无流动水降温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叶枯及烂根。因此,建议将已枯死的蔓挖除,加入流动水以降低田间温度,增加肥效,提高植株抗逆性,促进植物对营养的吸收同时可以预防丝核菌病的发生。2) 避免偏施过施氮肥。3) 发病初期喷洒30%苯噻氰乳油1 000~1 500倍液、3%甲霜恶霉灵水剂 6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500~1 000倍液,连续喷施2~3次,隔7~10 d喷施1次;多菌灵用50%可湿性粉剂100~200 g/667m2,于发病初期对水喷雾,共喷2次,间隔5~7 d。
4.2.1 症状 褐斑病病原为水田芥尾孢,属真菌界半知菌类,主要危害叶片,形成直径3~5 mm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严重时病斑密布整个叶片,使叶片干枯,无法食用,产量大幅减少。
4.2.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叶或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或雨水溅射传播。种植季节天气温暖多湿或偏施过施氮肥导致发病。
4.2.3 防治措施 1) 精选种苗,培育无病壮苗,合理轮作,清除田间病残体。2) 进行土壤消毒,及时排灌。3) 合理施肥,在高温高湿天气来临之前或其间,要少施或不施氮肥,保持一定量的磷、钾肥。4) 多菌灵用50%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喷雾,在发病初期第一次用药,间隔7~10 d喷1 次,连续喷药2~3次;重病区及早喷洒40%多菌灵或硫磺悬浮剂或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液,隔10 d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4.3.1 症状 软腐病是由软腐欧氏杆菌引起的十字花科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植物多汁肥厚的器官,如植物块根、块茎等,发病初期在茎部和靠近地面的根部出现不规则病斑,随病害不断加重,植株逐渐失去恢复能力而使整个或大部分叶片青枯,随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病斑向上下左右扩展蔓延,造成茎基和根、叶柄腐烂,如未及时发现,到后期内部全部软腐才散发出臭味,最终失去商品价值,造成经济损失。
4.3.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由于病菌寄主广泛,主要随同病株和病残体在土壤、留种植株、堆肥中积存,也可在一些害虫体内越冬,在田间各种蔬菜上借助昆虫、灌溉水及风雨冲溅,从植株伤口侵入传染繁殖,发病不仅限于田间,在运输过程和储藏期间也可发生。多雨湿热气候、咀嚼式口器昆虫密度大、植株自然裂口多、肥料未腐熟地块连作等均是发病的主要条件。
4.3.3 防治措施 1) 避免高温高湿环境播种。2) 培育壮苗。3) 用72%农用链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20%井岗霉素水溶剂25 g对水50 kg喷药预防。轻微发病时,叶柄基部和茎基部喷施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200 mg/L,或敌克松原粉1 000倍液,或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或50%代森铵600~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施,5~7 d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按600倍液稀释喷施,3 d用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4.4.1 症状 西洋菜病毒病由芜菁花叶病毒侵染所致,表现出花叶、坏死斑和畸形3种类型症状。花叶型即植株系统染病,由下向上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出现网状花叶,病株轻度畸形,叶柄扭曲,叶片均向下呈勺状扣卷,较短时期内病株即枯黄枯死。坏死型染病植株中下部叶片上出现许多不规则红褐色坏死小斑点,其边缘常有黄色晕圈,病叶向下反卷。随病情发展多个病斑连接汇合,致叶片坏死。畸形症状即中后期染病植株,仅幼嫩部叶片表现出轻度花叶或斑驳,所出幼叶变小,节间和叶柄缩短或腋芽丛生,心叶和外叶比例严重失调。
4.4.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田间主要通过蚜虫传播病毒引起,汁液接触摩擦也可传染,种子也带毒,苗期即可发病。病害发生与发展和天气直接相关,高温干旱病害较重,一般平均气温18℃以上和长时间缺水,病害发展迅速,病情也较重。
4.4.3 防治措施 1) 防蚜虫,减少传毒,控制病害发展。2) 发病初期可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病性。也可在发病初期用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167~250 g/667m2,或20%可溶性粉剂150~200 g/667m2,或25%可溶性粉剂134~200 g/667m2,或60%片剂56~83 g/667m2,或15%水剂220~345 g/667m2,或1.5%水剂400~500 g/667m2,对水50~70 kg喷雾, 7~10 d喷1次,共喷2~3次。
西洋菜主要虫害有菜青虫、蝽象、蜗牛等(图2)。
A为菜青虫,B为蜗牛,C为蝽象。
5.1.1 特征 菜青虫主要为幼虫危害叶片。幼虫初孵化时为灰黄色,后变青绿色,体圆筒形,中段较肥大,背部有一条不明显的断续黄色纵线,气门线黄色,每节的线上有2个黄斑。体密布细小黑色毛瘤,各体节有4~5条横皱纹。
5.1.2 危害特点 幼虫咬食西洋菜叶片,2龄前仅啃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表皮,3龄后蚕食叶片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全部被吃光,只残留粗叶脉和叶柄,造成绝产,易引起西洋菜软腐病的流行,苗期受害严重时整株死亡,一年中以春秋两季危害最重。
5.1.3 防治方法 氯氟氰菊酯6~10 mg/L、6.25~12.5 mg/L浓度喷雾。
5.2.1 特征 体扁,略呈六角状椭圆形,头小狭尖,与胸部略呈三角形,背部棕色或棕褐色膜质半透明翅2对,长18~24 mm,宽10~12 mm,体紫黑而带铜色光泽,触角5节,黑色,第一节较粗,圆筒状,其余4节较细长而扁,足3对,后足为长,若虫无翅,成虫具翅能飞。
5.2.2 危害特点 成虫、若虫将针状口器插入西洋菜幼茎、嫩枝、叶片等组织内吸食汁液,造成植株生长缓慢,枝叶萎缩,甚至植株死亡。
5.2.3 防治方法 万吉(高效氯氟氰菊酯5%)200 g对水3 000~4 000倍,均匀喷雾、德满园(溴氰·噻虫嗪)500 g悬浮剂,1 450~2 400倍液稀释,即一瓶对水725~1 200 kg喷雾。
5.3.1 特征 蜗牛是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纲,蜗牛科。壳一般呈低圆锥形。头部显著,具有触角2对,大的1对顶端有眼。头的腹面有口,口内具有齿舌,可用以刮取食物。
5.3.2 危害特点 蜗牛主要取食西洋菜的叶片或其它幼嫩器官,形成较大的叶片残缺和孔洞,也会令叶片发黄、减产。
5.3.3 防治方法 可选用四聚乙醛80%可湿性粉剂20 g对水30~40 kg/667m2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