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答主|鲁瑾
微信公众号《鲁智深姐姐》主笔、浙江广播电视集团107城市之声主持人
禾心问:
放假的时候翻订阅号,看到一篇文章里提到了杨绛先生的一句话:年轻人,你的问题在于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彼时的我,正觉得生活中有很多不如人意之事,关于自己,关于他人。于是,我放下手机,决定要去多看书。但想请教老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多少书是多?
鲁瑾答:
读书能不能让生活变得更尽如人意?我的答案是“不一定”。读了励志书,你可能被激励,但不一定能达成书里的目标;读了经济学,你未必能赚大钱;读了情感读物,你也未必能找到如意的另一半,开始美满人生。
读书,不是一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
但读书能让你的思维爬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帮助你站在新高度上看世界。当你以新的视角看世界和人性时,你处理问题的方式就会不一样;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一样,结果就会不一样。
杨绛先生说,年轻人的问题在于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我的理解是,读书少的人不是不会想,但这种想基本都是在思维的低端徘徊,很难有深度思考,也就给不出更有意义的行为指南。
比如谈恋爱被辜负了,你若借助网络寻求解忧方法,那么网络上可能会告诉你种种报复方式。但你如果读过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你会很深入地了解人性的复杂,了解如何去接受和化解。如果你读过法律作品,你会了解如何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你读过哲学书,你会觉得这一切都太正常了,因为利己就是人的天性,社会规范的只是不损人。都是失恋,一个天天想着报复,一个选择继续过自己的日子,你说哪一个日子好过点?
比如学生时代,不少孩子时常会和父母起冲突,总觉得父母啰唆平庸,斤斤计较,不会生活,不够完美。你觉得他们的价值观与你灿烂的青春期不匹配。但如果你读过经典或名著,了解了更多成年人的人生,你会尝试了解,父母都经历了什么,又在承担着什么,他们为什么不完美。当你了解了这些以后,你就不会再轻易钻牛角尖,觉得全世界都不理解自己。
这就是读书带来的变化。读书能让我们的精神丰富起来,让我们有目标、有弹性,让我们变得坚定、清晰和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