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建议*

2022-02-19 13:24蒲彦君韩建忠严玉峰
甘肃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甘南黄土高原黄河流域

蒲彦君,韩建忠,严玉峰,王 睿

(甘肃省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在我国“两屏三带”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作用重大。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首次提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目标,以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同时强调,甘肃省要担负起黄河上游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责任,以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的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坚决防止生态恶化,为黄河生态治理保护作出贡献[1]。

黄河流域甘肃段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黄河治理与保护中既具典型性,又具特殊性。本文以两个重点区域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为例,在分析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对策,由此为甘肃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指导和参考。

1 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现状

黄河发源于青海,成河于甘南。黄河干流甘肃段总长913 km,占黄河干流总长的17%,流域总面积14.6万km2,占甘肃国土面积的34%及全黄河流域总面积的19%,自产水资源量约120.4亿m3,占甘肃水资源总量的44%,超过黄河流域总水量的1/5[2]。黄河流域甘肃段分布着占甘肃省约80%的人口及生产总值,沿黄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经济基础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当地人民的生命之源、经济社会的生产之要、自然环境的生态之基,区域内生态类型多样。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作为甘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两个重点区域,其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

1.1 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概况

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位于黄土高原的西部,主要涉及甘南、临夏两个自治州,其中甘南高原是青藏高原东部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分布区,95%以上面积为具有极强水源涵养和补给功能的湿地、林地和草地,年补给黄河水量约64.4亿m3,占黄河总径流量的11%,在保障黄河径流稳定、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5]。

近年来,甘肃省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甘南地区湿地面积缩减、草场沙化退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导致黄河干流玛曲段、洮河以及大夏河的径流呈逐步减少趋势[6],如图1所示。这些问题对黄河上游水量的汇集产生严重影响,极大地威胁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方面,甘南高原土壤类型丰富,草原植被茂密,但由于可利用土地类型单一导致农牧业比重过大,同时又有频繁的地质灾害侵扰。另外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气象灾害出现概率增大,伴有蒸发相应增加和土壤侵蚀加剧,一定程度上将加快荒漠化进程[7]。人为因素方面,甘南高原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当地居民长期以来生态环保意识淡薄,且世代以农牧为生。牧民群众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牲畜存栏数量增加,使草场严重超载[8]。同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遗留的危害亦有体现,森林采伐和矿产开发严重危害当地的生态环境,易引发自然灾害,形成恶性循环[9]。

图1 天然径流时序趋势图(a为大夏河折桥站,b为洮河红旗站)

1.2 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概况

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位于甘肃中东部,与宁夏、陕西相连,主要涉及兰州、定西、白银、天水、平凉、庆阳等市,是甘肃省经济社会和产业集中分布的区域,同时也是全流域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约4万km2,达到全省总面积的9%,尤其是在泾河上游分布的约1万km2的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更为严重[10]。表1、表2为甘肃省黄河流域地级行政区及主要河流的侵蚀模数统计表。

表1 甘肃省黄河流域地级行政区侵蚀模数统计表

表2 甘肃省黄河流域主要河流侵蚀模数统计表

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径流泥沙含量大,造成江河湖库淤积。沟头侵蚀、塬面缩减现象突出,地质灾害频发[11],致使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究其原因,同样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方面,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为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但降水较少,且降水变率较大,时空分布不均匀,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为雨养农业生产区[12]。同时,黄土质地疏松,由于降雨强度较大且较为集中,水力侵蚀严重,导致黄土塬面千沟万壑,生态环境愈发脆弱。人为因素方面,由于当地人口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工业等方面用水大幅增加,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并且公众的节水意识较弱,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13],导致干旱缺水问题突出。随着农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灌溉用水量随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加之农业面源污染严重[14],导致土壤结构破坏,蓄水保墒功能降低,从而使水土流失加剧,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2 对策与建议

2.1 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治理对策

2.1.1 恢复湿地水源涵养能力

在甘肃省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加强生态功能管控,建立完善水生态空间监测网络。以尕海、首曲等湿地为重点,实施水量调度、湿地补水、水系连通等工程,以调控湿地水位,扩大水面面积。考虑与四川、青海等毗邻地区共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推动建设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区和水源涵养中心区。

2.1.2 开展植被修复和保护措施

加快推进人工草场建设,逐步实施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对退化、沙化草原进行综合治理,并兼顾鼠虫害防治。对于禁牧、轮牧措施做到严格执行,并适时对草地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促进草畜平衡,实现以草定畜、定耕、定牧。推进中幼林抚育及退化林修复的工作,加大对公益林、天然林的保护管理力度,以完善森林的生态系统结构,并逐步恢复其功能。

2.1.3 加强重要河流水生态治理

加强洮河、大夏河等黄河重要支流的水生态空间管控,结合河道管理、城乡环境整治和防洪能力提升,强化城镇河段生态空间管控,推进生态岸线建设,逐渐增强黄河上游的水系补水功能。

2.1.4 推进生态畜牧业及生态移民工程

在甘南、临夏适当推进粮改饲,实施智慧生态畜牧业建设,以促进种养双赢,实现农牧一体化。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和严重退化草原范围内的农牧民进行生态移民,并加强配套供水、灌溉等民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2 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治理对策

2.2.1 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

围绕子午岭等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域,采取封育治理等措施,局部生态受损区域开展造林种草,借助自然修复作用,逐步增加林草植被覆盖度。以渭河等支流和巴家咀等大中型水库周边区域为重点,实施远山封育保护,中低山丘陵实施以林草植被建设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15],减少泥沙和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确保水质安全。对于水蚀风蚀交错区,加强水土流失预防,进行封禁治理及管护,并推进农田防护林建设。

2.2.2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1)高标准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针对渭河、泾河流域等主要防治区域,以支流为骨架,按照小流域划分单元,结合沟道坝系、梯田以及植被种植等措施,构建综合防治体系,加快推进综合治理。以兰州、白银等城市为重点,开展以植被修复保护为核心的城市水土保持治理,同时总结推广平凉、田家沟等生态小流域建设的成效,建设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生态小流域。

(2)推进固沟保塬工程建设。以董志塬为重点,在平凉、庆阳推广黄土高原固沟保塬项目,针对塬边、沟头、沟坡和沟道建设“四道防线”[16],通过实施塬面蓄排引水、塬边沟头防护、沟坡综合整治和沟道分级拦蓄等措施,防止沟头前进和沟岸扩张,有效遏制塬面侵蚀,保护优质耕地资源。

(3)开展淤地坝建设。以庆阳、平凉、天水、定西、临夏为重点,在水土流失剧烈的黄土高原沟壑区以及黄土丘陵沟壑区,大力实施高标准淤地坝建设,阻止沟道泥沙下泄进入各级河流。加快推进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改造提升一批老旧淤地坝,充分发挥淤地坝效益。

(4)因地制宜开展旱作梯田建设。在村庄和道路附近,对集中连片、坡度在5°~15°以及正在耕种的大面积坡耕地,推进建设高标准旱作梯田,并实施老旧梯田的升级改造,结合农村人口转移、生态移民和相关政策,对部分区域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5)推进水土保持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建设具有实验示范、先进创新技术、不同区域治理模式等多种功能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示范区[17],在兰州、白银开展以植被修复保护为重点的城市水土保持治理,加快建设兰州国家城市水土保持综合示范区,依法依规对低丘缓坡地区土地进行科学利用。

2.2.3 强化水土保持监测监管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组织协调机制,促进相关部门在资金投入、组织管理和综合防治等方面形成合力。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运用遥感信息、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推进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并逐步提升监测预报能力和生态建设管理能力。

2.2.4 结合国家双碳战略实施,积极开展国家生态补偿先行试点建设

陇东陇中黄河段是全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甘肃省煤炭、电力、油气等产业集群区,生态地位非常重要但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矛盾突出。建议将黄河中上游区域列为国家生态补偿先行试点地区,在明确生态补偿受益者和保护者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化筹措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黄河上中游地区水源涵养保护与建设,促进流域生态保护修复。

猜你喜欢
甘南黄土高原黄河流域
甘南走读
甘南九章
甘南记
《去甘南》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赵红云的国画——黄土高原系列(二)
赵红云的国画——黄土高原系列(一)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