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域下《人世间》的叙事探究

2022-02-19 08:28文娅妮
视听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世间符号情感

文娅妮

对于一部文学作品来说,故事内容就是整个作品的核心要素,也是编剧最能表达情节与情感的出处,无论是对国民性格的探索,还是与时代背景融合,故事、人物的正反面以及情绪与欲望影影绰绰地暗示和透露,都需要读者挖掘。符号学认为,社会上的一些人或事都可以看作符号的代表,以此来指明方向。符号学理论的关键是提供线索,促进人们从表象到本质的深挖。《人世间》根据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以周家三代人的视角讲述人世间50年的跌宕起伏,全面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表现中国人民的生存状态,帮助不同年龄的受众在剧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人世间》背后文化图式的符号

电视剧《人世间》从字面上解释是关于历史与个人,生活在时代中的故事,无论重现还是再现,落脚点仍然是“剧”。《人世间》将背景放在20世纪60年代末,反映历经几十年的当地变化。编剧在创作中巧妙地将大环境放入家庭小环境下,加入其他视觉符号,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和心理需求。由此可见,电视剧《人世间》不仅遵循类型化的成规,也具有明确的时代指向和现实表征。这种文化图式建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与灵魂,是中国人千百年以来的生活写照。由于时间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嬗变,剧中引发了许多人的共同回忆,在特殊的社会语境中构筑集体记忆。集体记忆是在一个群体里或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共享、传承以及一起建构的事或物①。像《人世间》这样的电视剧在社会语境的结构性制约与创作者主体能动性中寻找自身的发展路径,向着真情背后的文化图式成功迈进。2022年1月开始热播的《人世间》,使得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在剧中都找到了认同感和归属感。世间总有磕磕绊绊,同行的还有人性的温暖和生活的烟火气息。在《人世间》这部剧中,有许多富有年代感的物件,如砖房、东北土炕、烧火的土灶、喝水的瓷缸子等,都生动地反映出那个年代所具有的特色。它们代表着老一辈的集体记忆,又糅合了当下人们对当时年代的理解与感受。正如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世间》这样的电视剧通过集体记忆的符号隐喻传达出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

二、《人世间》的叙事艺术

(一)角色符号彰显脉脉温情

《人世间》作为一部有深度的影片,导演借助时代洪流,以峥嵘岁月的温情去打破世俗常规来叙述整部作品。形象的塑造与作品相互配合,成为点燃观众思想情绪的一剂良药,也成为作品主题表达的重要手段,更能在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同时让观众获得心灵的震撼。《人世间》剧中将周家三兄妹(周秉义、周蓉、周秉昆)代表的“光字片”区居民为起笔,父亲周志刚参加西南地区的“大三线”建设,周蓉追随爱情去了贵州下乡,家里只留下小青工周秉昆和母亲。这样的剧情设置营造了年代感,强化了代入感。剧中周秉昆的角色符号塑造得很成功,在叙述中着墨最多。他是“民间伦理本位意识”和“好人文化观”的角色载体。对理想主义的爱情坚守,友情道义的担当,亲情守望的主心骨,是周家几代人的角色符号。导演在剧中借着这些符号,把沉浸于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的生活状态以及身心所赋予的儒家文化,展现给世人看。

每个人物身上都被赋予了一种符号化象征,“名、权、利”以角色为线索,在出现之前都必须变成一个故事。零起点的他们在奋斗与努力中成就了自己,平民化的角色拉动着观众的认知心理。周秉义代表“权”,一生为“仁义”而活,可以说是人民心中的好公仆化身,一心向正,没有一丝污点。周蓉代表“名”,是浪漫自由的知识分子,敢爱敢追求,在生活中磨平了棱角,角色立体鲜活。周秉昆代表了“利”,哪怕具有再优越的条件,但不被父亲认可,没有正式工作的编制也是不行的。看似发生在20世纪,却与现实生活贴得很近,能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亘古不变的是“家”文化的传承。留心观察《人世间》中如乔春燕、郑娟、曲书记这样的女性形象,观众会发现其角度之深刻。角色中把充满裂痕的情感关系裹藏在人性温柔之下,让女性的形象在剧中有了新的含义,对当下年轻人的生活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下,男子地位高,女人就应该以家庭为主。而周蓉是一位有文化、有学识的女性,在她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出女性地位的提升,更符合当下的社会观念。这部剧的表现方式与以往的不同,个人视角下的所见所闻成功消解了剧中宏大叙事的刻板印象,不再渲染大背景,而是把重点放在剧中人物身上,角色联动,更能引发受众思考,充满了生活化气息。不脱离现实,让受众能产生自我折射,对当下人的家庭观、婚姻观具备现实关怀作用。在以往电视剧中,通常历史是主体,个体为主体叙事服务。进入新时代后,为了制作更加精良的作品,拉近与观看者的距离,剧中的叙事视点发生了转向,个体成为叙事主体,更具贴近性。

(二)时空符号展现情感脉络

如何让叙事结构把剧中包含的元素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向观众呈现完整的视听故事成为重中之重。《人世间》按照时空符号顺序,以周家三兄妹为主,讲述他们身边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伴随时代转折下的梦想与坚持。看似平凡的生活,自然流露出点点滴滴的细节,都能撑起剧中情感的脉络起伏。在每一集中都会有几个矛盾冲突点,在认知角度下,通过环境的转变与人物关系来激发受众的情感。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人物故事改变着受众的心理节奏。在观看作品时,故事发展脉络、时空架构、情绪基调的把控、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节奏形式及各种角度所揭示的人物情感和情绪,都影响着观众的主观感知。即使是在线性叙事中,该剧的节奏也不拖沓,而是紧凑巧妙地弱化了时代背景,就此突出不同时空下的人物关系图。

由赵孝思、沈亮所著的《影视剧作的叙事艺术》一书将叙事的空间分为大空间和小空间,大空间是说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小空间则是他们生活的地方,矛盾冲突发生的地方②。在电视剧《人世间》中也有着这样的叙事空间。编剧很巧妙地把大的背景放在了小人物身上,通过他们的故事架构展开叙事。就居住环境来看,《人世间》聚焦在吉春市“光字片”这一平民社区;就时代属性而言,导演选择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现在的年轻人对于1969年到1988年这19年的生活是比较陌生的,该剧以平民为代表,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中体现时代的变迁。本来是大的历史,却定格在一群小人物身上,在小环境下用故事来叙事,以此让观众感受到以周家为代表的几个家庭在生活中情感交织的矛盾。剧情有起有伏,每个人物在生活背景的压迫下也逐步转化,这样的叙事让观众更能体会到真实。历史只是剧中的背景,只有好的故事结构才撑得起它的内核,这样的结构安排的确很精妙。

(三)文化符号一窥内容之美

文化符号是一种高度浓缩的价值观念传播载体,它在传播信息方面有效便捷、易于辨认、认同度高,是文化传承、传播的高效工具,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符号。能指与所指的符号分类单一,扩展后可赋予其更多的文化象征内涵。在《人世间》中,周秉昆不顾家人阻拦及周围人的闲言碎语,勇敢追求幸福,娶了郑娟。正是这种单纯而炽热的情感,才写下了那段最美的爱情宣言。《人世间》也表现了一种绿叶对根的情谊。与原著相同,坚持将工人群体的艺术形象置于作品的高光时刻,讴歌周秉义、周志刚他们这一群人的奋斗精神,他们不与命运妥协,一直隐忍与坚持。该剧以微小的事件或冲突为切入点,慢慢展开叙事,身在剧外,心随剧行,以小见大。拒绝简单化的剧情,在追求真实感的过程中,还原大半个世纪中国人吃穿用度的细节。物件在剧中显得格外突出,大众澡堂、绿皮火车、粮票、邮票等,均勾勒出一幕幕鲜活的生活画面,也展现了东北吉林当时的风貌全景。该剧最终表达一个宏大且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体现着一部精良作品所带给观众的美学意蕴和艺术价值。

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在文章《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中提出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他认为,人类追求真实来复现内心所需,这就要求电影电视剧技术内容的完善,“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与任何艺术对比都更接近生活现实③。因此,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无论是从主题、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应时刻注意艺术的审美作用。美学的特征显得很突出,在形式上,注重作品整体的格调和意境,特别注重细节真实。从演员在不同时代的服饰变化、造型、台词、动作,到使用的道具、场景还原等,都是经过导演们的精心考量、打磨而成的。比如周秉昆穿着的被接了好几节的红色毛裤、接雨水的盆子、冬天房屋外檐做的长冰美术工艺,可以看出剧组在每一处细节上都很用心,力求真实,在体现深刻主题的基础上带给观众记忆的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人世间》中的一首同名歌曲,将承载50年光阴的一家人的苦乐年华表达得非常清晰。从开始低诉到中间的婉转悠扬,再到最后的讴歌,“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辞藻间与剧中人物命运的关系紧紧相扣。不管世间有多少沧桑变化,平凡的小人物都能够撑起屋檐下的一方烟火。歌曲渲染了当年峥嵘岁月中发生的故事。剧中用不同的音乐旋律划分,既交代了大的时代背景,又规避了直接、生硬的表现。最难能可贵的是,电视剧呈现出真实的视觉效果,令欣赏者心旷神怡。用音乐调动观众的情绪,抚慰每一个灵魂,温婉或深沉,抒发了人物在时代下的情感,以及对“家”不变的信仰。

三、《人世间》精神眷恋的隐喻寄托

家国情怀和文化伦理在《人世间》是有所体现的,时间跨度50年,体现其间的人生故事。有人在《人世间》剧中看见了岁月的伤痕,有人在剧中看见了生活的苦难,也有人在剧中看见了温情与希望。伴随着时代的变迁,爱情早已升华为亲情,《人世间》表现了传统文化中平凡又感人的情感主题。这样的设计歌颂了主人公对待爱情的精神,也是一种小家情怀的表达。在《人世间》中,周秉昆用善良温暖了郑娟,郑娟的付出给予了周家母亲第二次生命,作品之外还有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坚守。周志刚只有一场三线隧道工作的场景,表现他一次次放弃回家过年的机会。在这样的职业精神下,从生活的角度去打磨人物的高光时刻。作为一种常见的影视表现形式和文化载体,因与“非虚构”和“信息价值”紧密相关,这样的剧作建构旨在让观众在感受情感的同时能重新审视他们一生的艰苦历程。

家国情怀是大部分中国电视剧导演都非常偏爱的主题。剧中不乏浸润中国人身心的“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文化。在《人世间》的结局中,周秉义患了胃癌,令观众感到惋惜。他一生铭记父亲的教导,兢兢业业,不给周家丢脸,不给国家拖后腿,拼尽最后一口力气也要改变“光字片”,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尽自己所能去改变现状。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脉交织缠绕,以映照历史的人文视角呈现出一种家国同构的史诗格局。该剧的着眼点不仅在爱国的民族大情怀上,更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家国情怀与文化伦理的表达。从周父口中可以隐约感受到家是《人世间》这部剧的主题,在老“光字片”中也有体现,而“光仁、光义、光礼、光智、光信”五条街道则暗喻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既定的轨道,复杂的人世间,周家三兄妹的人生轨迹也紧紧跟随时代的洪流,代表着五四运动以来第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主流意识。长兄周秉义响应党的号召,最终成为清正廉洁的公仆,一生兢兢业业;二姐周蓉是追求自由的知识分子,过于理想化;三弟周秉昆是踏实能干的工人,也是真正维护周家的人,恪守中国传统的道德观。而剧中的人物都是历史的缩影,“小家庭、大国族”“小情感、大故事”。将普通的人物深深嵌入时代的画卷之中,以不同的人物情节体现时代烙印,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故事的转变以及剧中隐藏的深厚文化内涵。

四、结语

有学者认为,《人世间》恰如一江浩荡的生活流,在50年的蜿蜒曲折中写出了国家发展和老百姓生活的磅礴变迁,其中流淌的人与人之间的无限情义深深打动并温暖了观众的心,堪称一部当代中国的影像心灵史诗。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人世间》正是在这情、义与语之间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平衡,彰显了主题创作中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新高度④。在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的观照下,《人世间》这部电视剧具备真实的历史故事。在历史和现实中,书写了当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史诗,既没有脱离历史的轨道,又与现实契合,并非用一些背景史来谋取噱头,而是让人物故事富有现实浪漫的色彩,展现出温柔敦厚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剧情形成了一种相互拉扯的张力,耐人寻味。《人世间》通过平实的叙事,年代生活的点滴营造,给观众呈现出久违的平民感,让观众一下子回到那个充满浓郁人情味儿的年代。剧中角色符号更加点明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从美学角度看,《人世间》注重作品整体的格调和意境,服饰、道具等一系列文化符号让真情在剧中出圈;用音乐调动观众的情绪,温婉或深沉,抒发了人物在特定时代下对亲情、爱情的表达;在符号学视域下探究影视剧中的叙事艺术,用传统文化中平凡感人的情感主题来体现小家的情怀,让观众产生自身观照,引发情感共振。《人世间》不仅具有教化方面的价值导向功能,而且为电视传播发展的再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注释:

①王明柯.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3-56.

②蔡骐.影像传播中的历史建构与消解——解析电视传播中的“口述历史”现象[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02):59-67+111-112.

③鸿钧.巴赞是什么?——巴赞电影真实美学与文化人格精神读解[J].当代电影,2008(04):33-44.

④张斌.《人世间》:人世间浩荡的是情义无限[EB/OL].中国青年网,2022-02-1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5063479216585109&wfr=spider&for=pc.

猜你喜欢
人世间符号情感
看《人世间》谈家庭教育
人世间
解密电视剧 人世间
学符号,比多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符号的由来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活在这荒诞的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