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AD课堂”的《幼儿教育名著选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02-19 04:32川,唐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名著读书思想

秦 川,唐 春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兴义 562400)

一、“PAD课堂”与《幼儿教育名著选读》课程简介

“PAD课堂”这一理念最初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学新教授提出,他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了名为“对分课堂”的教学改革新模式,该模式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也简称为“PAD课堂”。[1]“PAD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将课堂时间一半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使得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内化吸收所学内容;与此相对应的课程考核则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的试点教学表明,“PAD课堂”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2]

《幼儿教育名著选读》课程是学前教育学科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基础理论课。本次课程教学改革以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以“PAD课堂”教学模式为支撑,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教育家们优秀的幼儿教育思想,也一定程度地促进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为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也帮助授课教师不断开展教学研究、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反思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幼儿教育名著选读》课程教学改革初步探索

(一)重组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课程资源建设

从目前《教育名著选读》和《幼儿教育名著选读》相关的经典教材来看,教材提供的教育名著选读内容丰富,涉及国内外三十多位教育家的数十本教育著作,考虑到课程内容丰富与课程学时紧张的矛盾,需要进一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精简课程内容,避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走马观花、不求甚解。

在精简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为给学生创造更好的课后阅读条件,也需进行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教育名著原著和教育家及其教育名著思想解读的相关纸质和电子图书的收集整理,以及相关的大学慕课、网络课程资源等,帮助学生更方便地阅读和理解教育名著思想。

(二)改变教学组织方式,改良教育教学方法

以往的课堂教学比较注重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和讲授,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解法,强调教师将教育家的生平事迹、教育著作的篇章结构和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今教育现象的价值启示等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向学生全盘托出,注重教师的讲而较为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难以被调动,被动地接受学习也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同时,学生本人缺乏阅读教育原著的体验,不利于其对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的领悟,也可能使学生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教育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时产生偏差。

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改变教学组织的形式,不仅关注教师主动地教,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地学,将学生课外阅读与思考、小组交流汇报、师生课堂研讨等方式相结合,将讲解、问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阅读指导等方法相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更新考核评定方式,调整成绩组成结构

过去的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个方面,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方面组成;期末考核为自选幼儿教育相关著作阅读并撰写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内容包括对教育家及其著作主要内容的介绍、教育思想的总结以及读书的感悟和收获等;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按3∶7的比例构成课程总成绩。总体来看,之前的成绩评定方式更加侧重期末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力度不足,更倾向于关注终结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同时,期末考核的内容比较偏向理论和感性,缺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运用教育思想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儿童教育问题的要求相对欠缺。这就可能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不利于帮助学生在职前阶段牢固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和掌握合理的儿童教育方法。鉴于此,对于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的调整主要就在于改变过程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丰富过程考核的内容,完善期末考核的要求等。

三、《幼儿教育名著选读》课程教学改革组织实施

(一)精选课堂教学内容,建设丰富课程资源

第一,为缓解教育名著丰富而课时缩减的矛盾,精简了课程教学内容。挑选8部涵盖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代表作品与学生共同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对教育名著的深入学习理解;其中我国教育家的著作5部,外国教育著作3部。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四个专题,分别是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名著选读,中国现代幼儿教育名著选读,外国近代幼儿教育名著选读,外国现代幼儿教育名著选读,通过对《论语》《学记》《颜氏家训》《传习录》《家庭教育》《爱弥儿——论教育》《童年的秘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教育著作的选读,解析著名教育家的经典教育著作中的优秀教育思想,总结科学的儿童教育理念和方法,并结合教育实际案例分析其对当前幼儿教育实践的启示。

第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突出课程思政。如将《论语》中孔子谈论教师和师生关系的篇章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的论述相结合,[3]将《传习录》中“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的观点与习近平总书记“知行合一”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4]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我国优秀教育文化,不断挖掘我国优秀教育传统,深刻体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第三,完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幼儿教育名著阅读专门资料库。通过收集教学所需的教育名著纸质和电子书籍,结合学生的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资料,辅以学校图书馆和学院图书资料室已有相关文献资料,加上学习通、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慕课)等相关精品课程资源,满足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著作内容和思想的需求,丰富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资料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内容涉及的与儿童教育相关的教育著作原作和经典译文,主要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教育名著丛书”和“外国教育名著丛书”系列;二是其他专家学者对经典教育名著的节选和解读丛书及高校教育名著选读课程的相关教材,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学名著提要、中国教育文选系列丛书、中外教育经典解读丛书以及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的对中国古代教育著作的解读及翻译丛书等;三是各大网络学习网站上共享的其他高校的相关慕课视频及线上教学资源,如华南师范大学的《〈论语〉教育智慧品绎》,复旦大学的《〈论语〉导读》,浙江大学的《先秦诸子思想》《王阳明心学》,西安交通大学的《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等。

(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由“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化,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一方面,增加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基于“PAD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时间分为学生读书汇报交流和教师讲解答疑总结两个部分,摒弃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将一部分课堂时间返还给学生,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好更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同时创造性地调整“PAD课堂”的各环节顺序,先由学生在课外个性化地吸收教育名著内涵,再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向其他同学进行名著阅读的读书汇报,汇报过程中与其他同学就相关教育思想、教育现象以及阅读名著后的疑惑以及能够引发新思考、获得新启示的观点等开展问答、讨论等互动交流,并提出在阅读过程中的疑惑不解,促进汇报小组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名著教育思想;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交流学习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学习的困惑不解、讨论的焦点问题以及相关的典型案例和热点事件等内容进行讲解,跟学生分享观点、交流看法,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教育思想的渊源以及不同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教育案例总结其意义和启示。如此,课程中既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又有教师的指导提点和总结概括,充分开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学与教的双向互动,有效实现教学相长。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后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提升反思能力与沟通合作能力。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总结通常只能了解其大概,要理清教育名著的思想脉络、掌握思想内涵离不了课堂之外对名著的全面阅读,这也是“PAD课堂”中小组读书汇报的基础,即只有在完整地了解教育名著的全貌之后,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在课堂中与他人分享心得、交流收获。学生在课后对教育名著的阅读首先需要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自主地开展个人阅读和思考;此外,也应重视同伴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探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先独立思考提出观点,再依次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开展小组讨论,在小组成员从不同视角用不同理论分析和解释同一个教育思想、教育现象后,取众人之长补个人之短,整理成小组读书笔记;再以思维导图、PPT等形式汇总成小组名著阅读成果,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互动,探讨交流学习心得,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改革课程成绩评定,注重学生学习过程

与以往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三七分成、侧重于终结性评价的考核方式不同,新的课程成绩评定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形成性评价。既要开展课内评价,又要开展课外评价;既要考察学生掌握教师讲解的情况,更要关心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付出;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评,推动学生多种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为考查,改革后的评价内容由平时表现、读书汇报、期末考查三项内容组成,按3∶3∶4的比例计算课程最终成绩;其中为突出名著选读特色而专门新增了小组读书汇报单独考核,平时表现和期末考查内容也重新进行了调整。

平时表现。平时表现展示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内外学习的基本情况,考核内容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读书笔记四个部分,所占比例为2∶2∶3∶3。其中课堂出勤考查学生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包括是否旷课、迟到或早退;课堂表现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情况,包括遵守课堂纪律、提问、发言、回答问题等与教师的互动以及与同学间合作、讨论交流等情况;课后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对幼儿教育名著及其教育思想的认识以及对于不同教育家教育观点的反思、比较和理解的情况;读书笔记则包括学生在课内外阅读和学习时记录的学习感悟和补充资料,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和其他补充资料的理解与思考。

读书汇报。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幼儿教育名著,形成读书心得,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读书汇报PPT、思维导图的制作,并在课堂上作读书汇报,与同学们交流读书经验,考查学生的对教育名著的理解和总结能力,反思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考查主要内容为对教育名著的理解、PPT制作和读书汇报过程三个方面,比例为3∶3∶4。学生对教育名著的理解主要通过思维导图来体现,思维导图主要呈现学生对教育著作中教育思想的总结提炼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简短的原文,考查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PPT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家和教育作品的简介、著作原文的呈现和教育思想的提炼,以及实际生活中相关的儿童教育案例,考查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能力。读书汇报由各小组同学自选幼儿教育名著阅读后,在课堂上依次为同学们解读著作内容,包括介绍教育家及其教育著作的创作背景和著作的篇章结构,讲解经典语段并概括其蕴含的教育思想,结合儿童教育实际案例分析相关教育现象等,同时发起课堂讨论,交流读书心得,引导同学们参与思考讨论,考查学生对教育名著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反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期末考查。每名学生自选一本与幼儿教育相关的著作,阅读完成后撰写一份读书报告总结学习收获,作为期末考核评价的依据。主要考核学生对幼儿教育名著中教育思想的理解、反思与运用以及阅读教育名著的情怀感悟。读书报告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能概述教育家的生平及其教育著作的主要内容,从教育著作原文中总结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并对其做出客观评价,其中对教育思想的总结需要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以巩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总结概括能力;二是阐述阅读教育名著后在教育情怀方面的收获及感悟,考察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等;三是能从教育思想中引发对当今幼儿教育现状的思考,将教育思想与生活实际中的儿童教育案例相结合,分析案例中儿童与成人的言行表现,解读案例中体现的儿童教育问题,运用教育名著中的儿童教育思想提出改善问题的策略或建议,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幼儿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四、《幼儿教育名著选读》课程教学改革反思改进

其一,教学内容选择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目前,课程教学的内容即教育名著的选择依然以教师确认为主,缺少学生的参与,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部分章节的过程中兴致不浓,参与课堂交流讨论的积极性不够高、参与程度不够深。

在以后的课程开展中,可以考虑在教师初步选定名著范围的基础上,在学期之初对学生开展教学内容学习意愿调查,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儿童教育家及其教育著作的兴趣,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下一步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总体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同时,对课堂教学环节没有涉及的教育著作,也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后主动与其他同学和教师交流心得,并在课堂上将其与相关的教育思想联系起来做对比分析。此外,还需进一步探索教学内容特别是中国教育名著选读部分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重要论述,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5]

其二,教学过程可依托智慧教学平台辅助教学。为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支持学生的探究学习,课堂中可以引入学习通、雨课堂等现代化智慧教学平台辅助教学,持续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环节常会出现平时表现积极的学生总是争相参与互动,与同学和教师探讨问题;而部分不太擅长表达观点的学生经常默不作声,很少参与师生交流,课堂参与度不高,久而久之则容易形成“马太效应”。针对这一现象,在鼓励支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之外,可以依靠智慧教学平台的选人作答功能随机或隐蔽地选取参与度较低的目标学生加入课堂探讨,引导和激励其积极思考并发表意见。另一方面,通过在智慧教学平台中上传教学参考资料、教辅资源和发布练习、主题研讨、小组任务、问卷投票等活动,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智慧教学平台记录的后台数据也能帮助教师了解每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其三,学生学习过程考核材料要持续收集完善。目前,课程对学生学习过程材料的收集还不够细化,比如对读书笔记的要求比较简单,形式不够统一且仅在期末阶段检查评价;小组读书汇报材料仅收集了思维导图和PPT,汇报的过程材料比较匮乏,因而还可以适当增加学习过程相关支撑材料的收集。如要求学生每个月提交一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包括教育名著原文的摘录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人思考,记录阅读的主要收获和心得体会。而小组读书汇报的材料还可以增加文本形式的总结汇报材料,同时设计读书汇报记录表,由教师记录汇报过程、小组各成员的汇报表现和同学们讨论发言的具体情况,作为学习过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名著读书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