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热爱与传承,谱写教育的百年乐章

2022-02-19 03:12
师道(人文)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校语文老师

聂 燕

2014年的那个夏日,当我听说即将高考的儿子填报了师范教育时,心中讶异不已。疑惑的我追问理由,孩子回答得很简单: “我觉得当老师挺好的,就像您和爸爸一样,既充实又有趣……”原来,在耳濡目染中,孩子早已认定了今后的方向。

和儿子一样,我也自小在学校长大,几乎一辈子都在校园里度过。记忆中, “教师之家”这个称号一直伴随着我们整个家族。我家五代亲属中就有14个在教育战线工作,是一个庞大的教师家族。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的曾外祖父杨援沉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回到湖南省衡山县贯塘乡的老家,在杨氏正本小学任教,先后担任教师和校长,用自己的学识和思想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农民的孩子,让他们看到更远的世界。

爷爷聂福之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商贾之家,自幼聪慧好学,但是身体羸弱。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武汉大学专攻英语教育。毕业后,他手执“一号文凭”、怀揣教育梦想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湖南省岳云中学任教,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是天妒英才,40岁那年,爷爷因肺结核而离开了人世,他为期12年的教育生涯也戛然而止。

爷爷离世时,父亲刚好十岁。

父亲继承了爷爷的聪慧,也继承了爷爷的衣钵。他虽然只念了中学,还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本,但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且兴趣广泛。他18岁踏上讲台,成为一位“四方桌子都能坐”的 “全科老师”。他教过语文,写得一手娟秀的小楷;教过数学,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教过体育,在篮球场上被人戏称为“小老虎”;教过音乐, 《二泉映月》的二胡独奏曲、《浏阳河》的笛子独奏曲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耳畔;教过绘画,家里的墙上挂满了他的人像素描画……他热爱工作,也热爱生活,课余时间经常畅游湘江、组团演奏、观看电影……每天清晨,他还会在校园一角练习几套太极拳,几十年从不间断。因为工作表现突出,父亲被任命为教导主任。在担任教导主任的22年里,他任劳任怨,带领着老师们为城南完小的电教事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关于学生的素质培养,父亲认为“全面发展”尤为重要,而“科学创造力”的培养则是重中之重。于是,父亲想尽一切办法来为学生创造优质有效的科学创新力培养环境。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任教自然(现在的科学),课堂轻松幽默又意味隽永,孩子们总是能够在宽松愉悦中学到知识。他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电教教具的设计和制作,自制了幻灯机和幻灯片。有了这些“新式武器”,同学们学习自然的兴趣就更浓厚了。但父亲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于是将自己的想法、做法、经验传授给学校的年轻老师们,带领全校老师一起来进行电化教学的专题研究。这一举措为湖南省的电化教育开了先河,得到了湖南省电化教育馆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为小学电教事业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母亲也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她因为仰慕父亲的为人、欣赏父亲的才学,和他走到了一起。从17岁进入教师行列至55岁光荣退休,她服从安排,曾经在贯底、沙泉、师古、九龙等地的8所学校任过教,教过语文、教过数学、当过辅导员、当过校长,不管在哪个岗位上她都毫无怨言。直至1978年调入县城,才与父亲团聚。在母亲长达38年的教育生涯里,她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辅导员工作等方面都表现得首屈一指。

父母退休后,家族教师职业的传承落到了我的肩上。1991年,20岁的我初为人师,担任班主任的第一个班是聋哑班,来这个班报读的都是来自于全县各地的后天性聋哑孩子。这是一个静悄悄的班级,没有琅琅的读书声;但又是一个特别闹腾的班级,因为学生们一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或问题就用自己无法控制的 “啊啊”声向你求助……从看到他们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到了肩上那沉甸甸的责任。为了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对他们进行教育,我一方面加强阅读专业书籍,一方面尽可能多地同孩子们待在一起,和他们一起看书、画画、运动、看电视、逛街……在这样的亲密相处中,他们建立起了对我的无限信任,也为我的教育生涯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第一学年结束后,在父亲的引导下,我将自己在日常教育中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撰写了教师生涯中的第一篇文章——《我爱这些孩子》,发表在《湖南残疾人》杂志上。1995年,短短四年的特教生涯因为生源不足的问题而结束,但是那段经历却在我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它一直提醒我——作为老师,首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2003年9月,因为工作调动,我从湖南来到了全新的南沙小学,仍旧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环境的陌生、语言的隔阂、文化的差异都让我一度感到茫然甚至惶恐。但是在学校领导的开导启发下,在同事们的鼓励帮助下,在家人朋友的支持关爱下,我很快适应并投入,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家长的赞赏和学生的喜爱。

在过去的30年里,我担任了25年班主任,教了4年数学和26年语文,这既是研究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我不断探索并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历程。我一直从事大循环教学,对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学生特点和教材都非常熟悉。根据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提出并坚持推进“温情教育”和“生活语文”课堂,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灵动课堂引导孩子们去 “求真、求善、求美”。2015年,我承担了南沙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的工作,2018年又承担了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工作,为年轻老师们的成长提供无私的帮助和锻炼展示的舞台。我还先后承担了教育集团教师发展中心和德育中心的工作,为集团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培养、粤港澳姊妹学校的交流贡献了几乎全部的力量。

我的进步离不开父母亲的熏陶和教导,也离不开丈夫的引领和帮助。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86年考入湖南省衡阳市第三中等师范学校,18岁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偏僻的农村小学任教。满怀热血的他很快在衡山县教育行业崭露头角。1993年,22岁的他被教育局安排到衡山县实验小学先后担任教导主任和业务副校长,一当就是十年。期间,他带领老师们上公开课、研究课题、参与比赛,使实验小学的课题研究及教育教学在衡阳市乃至湖南省都小有名气。他个人也因为表现突出被评选为 “衡山县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9月,我们来到了广州市南沙小学,他继续担任副校长。2008年,又因为工作调动,他担任了南沙区金隆小学校长一职。为了让金隆小学的师生能够得到进步和发展,他经常整宿整宿地思考策略。记不清有多少次他为了处理好学校周边环境去村里一家一家进行劝说,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他半夜还跑去学校查看情况,甚至最后还把家也搬去了学校隔壁,为的是站在阳台上就能将学校尽收眼底。一转眼,他已经在金隆小学工作了13年。在他的带领下,金隆小学从一所寂寂无名的小规模学校发展成为了拥有五所分校的教育集团,这期间的艰辛我也感同身受。他多次上示范课,无数次进行即兴讲座,带领老师们通过说课、上课、评课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对于青年教师,他事无巨细全方位指导,通过备课、上课、写作、演讲、研究课题等方面的培训来提高能力。他开门办学,广泛收集社会和家长的建议,取长补短,为学校的发展殚精竭虑。

在不断的实践与思考中,他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向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他说,教育最大的智慧就是“将孩子的健康发展放在心上”。2012年,他创新性地提出了“以慧启慧、以心育心”这一 “慧心教育”理念,并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坚持以此为指导,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慧心教育”办学成果被评为广东省特色办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金隆小学被教育部人社部授予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慧心教育”更成为南沙这一国家级新区响当当的教育品牌。在不断的奋力前行中,丈夫自己也得到了提升,他是广州市首批教育家培养对象,是广州市卓越校长,是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就像一个自带光芒的“小太阳”,总是给身边的人带来光明、希望和满满的正能量。

2018年9月,在 我 和 丈 夫 的潜移默化中,儿子也义无反顾地踏入了教师的行列。我坚信,他定能汲取我们这个教师家族的力量,将我们虔诚信仰的教育事业一直传承下去,也定能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无私奉献继续谱写我们这个“教师之家”的华丽乐章!

猜你喜欢
学校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