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文课程培植和发展学生的文化自信

2022-02-19 03:12周彩霞
师道(人文) 2022年9期
关键词:填平钟子期精卫

周彩霞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方面,文化自信位列核心素养之首。语文课程是学生接触、理解、弘扬“中华文化”的最佳途径、最好阵地。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利用语文课程培植和发展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在浸润与对话中构建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以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形式把自然生长的观念和扶持的观念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需要一个持续的、不断培植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上,文化认同更多体现为一种柔性的、渐进的熏陶与濡染,通过浸润与对话进行渗透与融入,以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学片段为例:

师:同学们,我们看这幅图片(东海与精卫对比图),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东海和精卫呢?你觉得精卫能把东海填平吗?

生:东海波浪滔天,而精卫是那么弱小,我觉得精卫不可能把东海填平。

师:是呀,它们的强弱对比是那么明显,可是精卫却无所畏惧。想象一下,它们在一起互相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互相演说一下。(小组演练后做汇报)

学生演说: (东海)弱小的精卫,你衔来这么小的树枝和石头,怎么可能把我填平?

(精卫)木石再小,我再弱小,只要我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把你填平的。

师:大家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精卫?

生: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等)。

师:同学们,精卫只是一只小小的鸟,但它早已成为非凡勇气和坚持不懈精神的象征。其实,在中国神话故事里,还有很多像《精卫填海》这样的故事,它们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千百年来,这种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华民族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浸润与对话中,学生认识到了神话人物的顽强不屈和神话世界的无穷魅力,感受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每节课,我们都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让中华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不断地播撒、生根、发芽。

二、在积累与梳理中丰富文化积淀

中华文化的主要成果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并传承下去的,因此,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不光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学习任务,更是丰富学生文化积淀的主要渠道。以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片段为例:

师:这是一个有关知音的故事,故事发生在2500多年前的中秋那天,伯牙和钟子期在汉阳江边相遇了,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呢?

生1:我从 “方” “少许之间”中体会到钟子期能迅速领会伯牙的弦外之音。

生2:我从两个“善哉乎”体会到钟子期听懂了俞伯牙的琴声,明白懂得并欣赏自己志向和情怀的便是知音。

师 (扮演俞伯牙):当我弹奏时心里想着高山,子期你看到了什么? (引读)

生 (扮演钟子期):善哉,巍巍乎若太山!

师:当我心里想着流水,子期你听到了什么? (引读)

生:善哉,汤汤兮若流水!

师: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呢?

生: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师: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这就是——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

生:知音。

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在积累、梳理、运用“巍巍高山、汤汤流水、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语言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及“知音文化”的深刻寓意。

三、在拓展与运用中加深文化理解

中国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清丽的神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甚至跨越国界,将真善美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看看我们班孩子的真实心声:

当我看到84岁高龄,与病毒战斗了大半辈子的钟南山爷爷,眼中泛起了激动的泪光时,我想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我看到一批批人民子弟兵国难当前,用血肉之躯筑起守护人民的钢铁长城时,我想到了“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当我看到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不肯落下一节网课,刻苦好学的大姐姐时,我想到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可见,在具体情境中,有感而发地拓展与运用中华文化,让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变得更加深刻了。

四、在梳理与传播中加强文化参与

文化参与是了解、认同、热爱、传承中华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文化参与于小学生而言,主要体现在对文化的梳理与传播两大方面:

梳理。语文教材所涵盖的中华文化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我们可以把相同主题的内容加以梳理和整合,引导学生开展主题式学习,帮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更多元地了解中华文化。如,引导学生在送别诗中感受诗人的离情别绪,感悟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在思乡诗中感受他乡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在爱国诗中感受作者慷慨激烈的民族情怀……久而久之,学生在脑海里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经典诗文进行归类和整理。

传播。中华文化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传播和传承。从代代传诵的唐诗宋词到朗朗上口的蒙学读物,从千年流韵的名篇雅言到慷慨激昂的红色经典,它们汇聚成耀眼夺目的文化瑰宝……我们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为诗词作画、用诗词编写歌曲、以诗词表演等方式引领学生去传播和传诵,享受中华经典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洗礼。

我们要将中华文化春风化雨般渗透、融合于学生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增强其文化自信,拓展其文化视野,丰厚其文化底蕴,打通文化意象与学生个体生命之间的通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填平钟子期精卫
伯牙鼓琴
精卫填海
黑夜填平了许多(外一首)
精卫的烦恼
何谓“知音”
山区高速公路路侧填平区设计研究
给马路装拉链
“撕名牌”大战
海外赤子吟
精卫鸣,歌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