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弦,吴 玲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传统高校图书馆的物理空间以存储、借阅图书文献资源和提供自习室为主,图书馆服务以图书文献资源的阅览、流通及信息情报为主。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的快速变化,电脑和手机等通信设备迅速普及,自媒体兴起,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由图书文献逐步转移到互联网,从而导致图书馆到馆人数、借阅数量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对图书馆现有空间重新进行功能调整和服务模式转型和创新,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LC)是图书馆整合更多资源,为师生提供互动式的学习和研究工具,能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交流学习提供更加合适的场所的一种空间形态。 学习共享空间是在信息共享空间基础上整合空间、资源和人员发展起来的新的信息服务模式[1],是信息共享空间的高级形式,其基本架构框架与信息共享空间相同。 一般认为学习共享空间的架构主要分为实体层、虚拟层和支持层。 实体层主要为学习行为提供实体空间支持,包括文献资源区、学习区、研讨区、参考咨询区、媒体区、休闲娱乐区。 虚拟层主要为图书馆各类资源,为开展服务提供资源基础,包括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培训系统、网络课程等。 支持层是为学习行为提供服务和支持的工作人员,包括咨询馆员、教师、技术人员等[2]。学习共享空间为图书馆空间改造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模式,学习共享空间并非单一地对图书馆物理空间进行格局功能改造,而是将图书馆空间、资源和人员进行整合,从空间和服务两个维度出发,为用户提供更为立体、多样化的用馆体验,以期达到吸引更多用户到馆学习交流的目的。
图书馆是由传统藏书楼演变而来的,很好地继承了藏书楼藏书和阅览图书的功用,因此书库和阅览室占据了绝大多数传统图书馆的物理空间。 大学生和教职员工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重要来源和场所。 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自媒体等信息技术及产物迅速普及,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一度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广告语。 利用电脑、手机等设备获取信息简便快捷,使用体验良好,导致愿意到图书馆来获取信息的人越来越少,图书馆到馆人数呈下降趋势已成为不争事实。 如果图书馆死守图书收藏流通的服务模式,注定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用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长此以往,图书馆必定被边缘化。 可见,高校图书馆进行空间改造和服务创新势在必行。
图书馆的传统业务主要是图书流通与提供学习空间。 图书流通业务由于时代发展已大大萎缩,而大多数高校的自习室平时门可罗雀,但临近考试则人满为患,甚至出现占座等不良现象。 该现象固然反映了部分大学生学习的功利性,缺乏合理的学习规划和习惯,但也反映出图书馆在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上出现了与时代、服务群体的脱节。 图书馆作为高校内重要的学习空间,通过对图书馆空间和服务的重新规划和调整,可以丰富图书馆使用场景,增强图书馆对高校用户的吸引力。 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更加合理地规划时间,培养大学生更为合理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对校园的学风产生积极的影响。 图书馆通过空间改造优化其内部空间格局,使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功能设置更加丰富,视觉观感更加美观。 空间作为图书馆的重要资源,经过空间改造更能够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推动图书馆空间功能转化,丰富图书馆服务种类,推动图书馆服务向纵深发展,使图书馆从传统的以纸质图书收藏、流通为主的文献资源中心,逐步转变为用户学习、社交、休闲的多功能场所。
“90 后”“00 后”的大学生群体是伴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成长的一代,对于网络的应用驾轻就熟,善于利用网络及各种信息工具;同时,大部分大学生都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交际,思维活跃、创造性强。 对于需要头脑风暴、启迪思维的情况,他们更偏向于集体讨论和演绎,相较于较为固定的阅读和查询区域,他们更加偏爱能够自由使用的灵活空间[3]。 图书馆传统单一的功能很难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特点。 因此,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应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关注大学生的体验,根据大学生的行为对空间进行相应的调整,减少或者取消利用率低、不能满足大学生需求的空间。 增加新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个人和群体的需求,以创新的空间服务为大学生学习做出贡献。
贵州中医药大学花溪新校区图书馆(以下简称贵中医图书馆)启用于2015年,馆舍总面积2.9万平方米,拥有大型阅览室8个,阅览座位3 000 余个,全馆主要阅览区域均配备无线网络。 近些年,随着图书馆空间变革观念的深入,贵中医图书馆在现有空间、资源、人员的基础上,以学习共享空间理念为指导思想,对图书馆进行空间再造,取得了一些成效,现介绍如下。
贵中医图书馆原有实体空间主要由书库、自习室、数字体验区(电子阅览为主)等空间构成,按照学习空间理念,将其中部分空间改造成知识空间、研究空间、文化空间、社交空间和学术空间等。
2.1.1 知识空间
知识空间位于图书馆二楼,由原数字体验区改造而成,是供用户自主学习、获取文化知识、提高信息素养的场所。 改造后,将电脑数量缩减至40 台,上机操作台上配备惠普瘦客户机以替代传统台式电脑,通过高速网络连接云端服务器实现计算功能。 相比传统独立台式电脑,瘦客户机具有功能强大、安全性高、性能稳定、管理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知识空间前端设有主讲台,配置投影仪,以供师生进行小规模演讲、培训。
2.1.2 研究空间
图书馆研究空间由原采编部办公室改造而成,可容纳10 人以内举行小规模研讨、演示。 配置有纯木制会议桌椅、投影仪、有线、无线网络。
2.1.3 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由原学生活动中心改造而成,是用来举办小型讲座、报告、培训和文化沙龙活动的空间,可容纳至多50 人参与。 配置有演讲台、电脑、投影仪、有线、无线网络、桌椅等。
2.1.4 社交空间
社交空间是用户进行社会交流、知识分享和创意碰撞的场所,在这里可以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抒发各自的观点,甚至可以在此小憩片刻。 社交空间是一个开放式空间,未设围挡,与阅览室、自习室保持有效距离,不会对其他区域读者造成影响。 空间内提供舒适的实木皮质长沙发6个,茶几若干,可接入无线网络。
2.1.5 学术空间
学术空间由流通部期刊阅览室部门空间重新围挡后形成,共建设有3 间,主要用于教师专题性学术研究、教学研讨、指导学生等,如需使用需提前预约,如没有预约,研讨室可给予学生使用或进行小组研习。
虚拟层主要是为服务用户提供支持的各种资源。服务是图书馆的内核,图书馆提供的服务需要和其空间布局和功能相匹配。 图书馆对空间进行改造,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为良好的使用环境,是实现传统图书馆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满足用户在新图书馆空间格局下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需求,在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同时要不断更新、优化图书馆资源,才能将实体层改造的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2.2.1 资源建设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得益于电子资源获取、使用的方便快捷性,图书馆用户对纸质书报的需求减少,而对数据库、网络等数字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图书馆进行空间再造时,需保证每一处空间都具备接入网络的能力。 同时,图书馆在资源采购、建设时,也应与用户阅读习惯改变趋势相适应。 贵中医图书馆数年前各种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采购经费的比例大约为2 ∶1,近年来,这一比例逐步变小,电子资源的采购经费占比逐步升高。 图书馆电子资源采购经费逐步增长,2015—2020年间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1.2%。
2.2.2 文献采访工作
传统的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由采编人员根据书目报等为基本订购源而完成,由于我国图书出版事业迅速发展和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大量的书目信息在采访工作中被遗漏,用户需求与图书馆藏脱节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用户想要借阅的部分图书图书馆没有馆藏,而图书馆馆藏的部分图书乏人问津。 为了减少这个矛盾,图书馆在采访工作中引入了“众包”理念,将一部分图书的订购选择权交给图书馆用户,推出“畅想之星阿法购图书荐购平台”,提供以读者为中心的“你 选 书, 我 买 单” PDA 模 式(Patron - Driven Acquisition,简称PDA,读者主导式采购),用户可以将想借阅而又无馆藏的图书信息通过平台提供给图书馆,图书馆会经过查重等手续确认后适时购入。
学习共享空间的支持层主要指能为用户学习工作提供支持服务的人员,要求结构合理,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包括图书馆咨询馆员、IT 技术人员、教师。由于教师在岗位设置上不归属图书馆,本文仅就图书馆的学科咨询馆员、IT 技术人员等人员进行介绍。
咨询馆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为用户解答图书馆及图书馆资源、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基本问题;解答科研人员等专业人士的学科咨询。 服务方式有当面咨询、电话咨询、邮件咨询、QQ 咨询等方式。 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特点和大学生信息获取方式特点,图书馆在常规咨询方式的基础上,强化了网络咨询服务通道,加强了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的质量和实效,目前微信公众号后台由专人负责回复,并对后台回复应答的时效提高了要求[4]。
另外,图书馆设立了贵中医图书馆学科服务微信号,该微信号由图书馆学科馆员管理并提供服务,由有学科服务需求的师生自主添加为好友。 该微信号定期通过朋友圈信息形式向关注者转发学科前沿信息,并提供学科咨询服务。
图书馆由于空间改造产生了许多新生的用途,例如讨论、培训、研学等。 传统的借还、参考咨询服务对于这些用途的支持力度不足,因此,嵌入式学科服务应运而生。 嵌入式学科服务指图书馆员嵌入用户环境而开展的各项服务[1],图书馆员主动融入用户学习、教学和科研生活过程中,为用户推荐、提供合适的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和培养用户利用图书馆的习惯。
针对新的服务需求场景,贵中医图书馆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了一些嵌入式学科服务,例如嵌入学习的资料提供、培训和咨询;嵌入科研的课题和课题咨询;嵌入教学的文献检索课程或培训等。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实现方式上,目前主要以虚拟嵌入为主,即通过电话、即时通信软件等方式在虚拟的空间内参与用户的学习、科研与教学,图书馆员一般不直接出现在用户使用图书馆的场合。
由于图书馆所能提供的资源相对有限,尤其是自习室座位、培训室、电脑等场所与设备,为了便于管理,同时减少用户间发生时间冲突,贵中医图书馆推出了数项预约服务,主要有入馆预约、图书预约、空间预约。
入馆预约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推出的举措,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缓解,入馆预约制度虽未取消,但每日预约数量限制已扩大到完全能满足所有用户入馆需求。 入馆预约可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行操作。
图书预约属于图书馆常规服务,主要针对副本已全部借出尚未归还的情况,用户可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对该类图书进行预约,如书已归还至图书馆,已预约的用户便可借阅。
空间预约主要针对空间再造后形成的新处所,使用者需通过电话向图书馆提出预约登记,告知使用时间、用途、时长。 空间预约避免了用户间使用时间冲突,也便于图书馆进行管理。
传统图书馆的传统业务在信息时代受到冲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许多图书馆为了应对借阅量、入馆人数下降的问题也采取了很多措施。 学习共享空间是近些年兴起的图书馆空间改造的主要构建模式,该模式不仅涉及图书馆物理空间格局的改造,还涉及图书馆各种资源和人员,力求打造一个便于大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学习的崭新场所。 通过学习共享空间模式的构建,可以提高图书馆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也促进了图书馆员业务能力的提高。 经过改造后的图书馆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社交习惯,能够吸引更多大学生到馆学习,起到改善高校学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