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雯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城市定义为“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够互相支持的城市”[1]。健康是城市重要的评估因素,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设计应融入健康理念。健康城市包含活跃的市民、积极的休闲活动、方便可达的绿地、便捷的交通工具、健康建筑和健康饮食等元素。21 世纪以来,霍夫斯塔德、马库斯等诸多学者及相关研究机构,探索了通过干预空间设计和社区生活来提高公共健康水平、改善个人健康的设计原则,以指导城市更新[2]。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人们对健康生活、生命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健康环境、宜居城市有了更多的需求和期待。建筑设计初步课程聚焦新时代发展要求,引导学生在深入了解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发现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课程要求学生制定出“有思考、有温度、有品质”的设计方案,解决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问题。
从某种角度来看,建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元素,其设计焦点正从本体向多元方向转变,从将建筑物本体视为唯一核心关注点,拓展到关注与建成环境相关的诸多方面。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育内容逐渐从技能学习向原理学习转变,学界也在试图重新定义设计学中的各类概念,进一步探索社会空间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在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深入周边环境,将目光投向身边的建筑、身边的风景,聚焦城市公共空间,关注既有空间的改造和公共场所的营造,发现公共空间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城市高架路下部空间的限制、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稀缺、河沟污染散发异味、噪声干扰、垃圾倾倒堆积成山、菜场卫生环境堪忧、无障碍通道“有障碍”、就医流线交叉干扰、住宅户型通风采光不足、公共建筑应急转换能力不足等城市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流畅的、有记忆的、有人情味的、让人满足的、有温度的、有故事的、有风景的、有品位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方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问题。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贴近生活,满足当今人们的生活需要,营造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宜居环境。
笔者将建筑设计初步课程设置为40 个课时,要解决学生从何入手、如何推进、设计重点和评判标准方面的困惑。结构清晰、方法明确的教学能逐渐加深学生对基本问题的理解,为寻求解决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周进行任务讲解、前期调研等,从宏观到微观引导学生探究设计策略和设计细节。宏观层面,对于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可以通过改造或扩建等方式,使其功能得到丰富和完善,从而使城市空间更具活力;可以增设慢车道或合理利用高架路周围的空间,进行街景营造,建设城市生态廊道;可以加强城市步道两侧绿化建设,使其与周边公园连通,增加城市绿地,使居民选择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可以完善无障碍设施并保持其畅通,满足特殊人群需求。此外,应引导学生关注居住区及其周边商业环境,尝试设计居民共享与交流空间,以提升居民居住品质,还可以设计口袋公园,为人们的休憩交往、户外运动提供舒适、安全的场所。微观层面,引导学生在细节上用心设计,解决当下环境问题,丰富公共空间功能,保证快递物流空间的健康、安全和有序,以及垃圾高效清运、回收,减少公共场所噪声污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设计的一般原则、方法、内容,解读专题设计任务书。
引导学生结合当地公共空间环境和个人兴趣点进行探究,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创意设计思路,从空间、行为、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形成公共空间设计方案。引导学生对自己所研究的课题进行多角度探究,对当地建筑环境、人群构成、交通环境等进行调查,结合兴趣和关注点研读和学习国内外相关设计导则和规范,着重选取某一专题进行研究,收集足够的数据资料,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归纳分析。学生在对数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制作各种现状图,包括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从而厘清现状条件。
在对现状条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公共空间设计特点,明确公共空间设计定位,制定并完善设计方案。合理进行公共空间布局,根据地块的特性和制约条件,明确改造范围内各个部分的功能,进行功能分区,同时要注意各个功能分区之间的联系。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改造要体现健康城市理念,具有地域特色,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多个角度提出专业建议,逐步提升学生对设计知识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将设计与研究相结合,增强学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探究能力。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评价。此外,教师应考查学生对设计任务书的理解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公共空间设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评价时,应考查学生的设计方案是否具有新意、图纸表达是否规范。
建筑设计初步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健康自然的生态设计理念,有针对性地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高公共空间设计水平,从而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渗透绿色共享概念、健康城市理念、ROS(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理论和LAC(The 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理论,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环境敏感等级,在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时,保留高、中高等级的敏感区域,将其作为城市保护性生态空间,设计由生态廊道和节点构成的补偿性生态空间,设计由生态廊道和缓冲区构成的生态空间。将这三个生态空间叠加,有助于形成滨水绿地景观安全格局,使设计的绿地景观具有生态调节功能。
老城区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周边分布着大量的居住区、医院、学校,人口以老年人和青少年为主,街道狭窄,长期人车混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对于老城区的环境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景观式非常规桥体,使设计的景观桥跨越街巷,主体抬高架空,下部车流正常通过,覆盖地铁出入口,成为多功能的景观桥梁构筑物,为市民活动与街道空间设计创造互动的可能性,使老城区变成交通疏导和人们健康活动的区域。聚焦老旧小区改造,打造户外共享空间,为人们提供休憩、交往与运动的场所,增加老年人接触阳光的时长,能够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促进人们身体健康。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应嵌入更多开放空间,提供体育、卫生、医疗等基础配套设施,开辟更多架空花园,让人们在绿色环境中健身休闲,产生被绿色包围的舒适感。同时建议建设更多低层建筑,代替密集、相对封闭的高层住宅。
为了解决土地资源紧张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可以通过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美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在建筑物顶部、立面、连廊等敞开或半敞开空间种植绿色植物,能提升高密度地区的环境质量,丰富城市的俯仰景观,补偿建筑物占用的绿化地面,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在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净化空气、改善局部小气候、保护环境的同时,还有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关系。因此,应结合公共建筑的特征,总结和归纳屋顶绿化空间的种类、特点及作用,以环境行为心理学为指导,设计以人为中心的、高质量的屋顶绿化空间环境。
开展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公共空间设计质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以关注当代社会需求和城市发展方向为特色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提升学生的设计积极性,赋予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新的活力,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来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加深了对设计基础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可以熟练运用设计知识。通过不断地进行设计推敲、修改、交流,学生对于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定位有了新的认识,信息处理、概念构思以及综合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渐形成对于设计的批判性思维。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使学生认识到调研及数据对设计的重要作用,从而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践,树立理性设计思维,为后续专业学习乃至毕业设计夯实基础。未来,还应进一步完善公共空间设计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的作用。
有别于传统指定场地的设计课程,建筑设计初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选取真实城市空间进行设计实践,分析身边城市建筑及环境的特征与不足,把握建筑场地与城市环境空间的关系,结合城市特色进行公共空间改造设计,从而使学生客观认识我国城市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提升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策略,鼓励学生对现实家园进行重新设计,对未来城市建设蓝图进行大胆构想,从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健康城市。
建筑设计初步课程强调尊重环境、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设计健康、宜居的空间环境。如何合理规划新建区域空间环境,对原有区域进行相应的改造与更新,是设计师正在探讨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基于健康城市理念,探讨切实可行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聚焦“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八大方面,合理安排建筑布局,营造安全有序、生活便捷、独具特色、极具活力的宜居家园,从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有序更新,加快美丽城市建设与绿色健康发展。
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充分调研周边环境的基础上,打破常规设计方式,对所选“身边楼、身边景”进行创新设计,根据调研分析,合理进行城市空间布局,确定具有弹性发展空间的功能区。由此可见,建筑设计初步课程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教学导师与设计院导师穿插介入的双导师制是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特色。在教学导师主导下,增加设计院导师辅导与评图环节,使学生吸收不同导师的意见和建议,从不同视角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提高自身公共空间设计水平。
建筑设计初步课程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实践性,开展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公共空间设计水平,美化城市环境,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建筑设计初步课程结合城市发展实际,聚焦现实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设计服务于城市发展,打造健康城市,增强城市的宜居性和舒适性,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发挥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使学生树立健康城市理念,从自身做起,推动健康城市建设,打造高质量城市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