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2022-02-19 00:17严冰冰
教育观察 2022年7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政治

张 琳,严冰冰,李 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亟须高校培养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以满足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需要。而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同时也作为我国选拔杰出人才、通过人力资源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环,其教育规模迅速扩张。2020年,我国在校研究生已达到314万人,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1]但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仍存在一些弊端,如部分导师忽略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其学术水平的提高步调一致,常常“重学术,轻道德”,导致我国研究生的政治思想意识参差不齐,甚至部分研究生出现学术道德失范等现象,这显然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2]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培育高质量的科技人才,而且要铸就一批政治素养高、立场坚定、社会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国家栋梁。作为国家人才储备的重要环节,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关系到研究生未来的个人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更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且需要认真贯彻落实的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而对高校来说,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培育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需要对研究生的学术培养及素质教育进行融会贯通,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平日生活中的占比;要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上的痛点进行反思与总结,摸索出一条既能提高学术能力,又能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以此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导师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导师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导师责任制”具体指研究生入学后,经与导师双向选择,确定其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第一责任人”。[1,4]导师在对研究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负责对研究生进行知识和技术的教授,为其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及相应的助研经费,而且要充分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健康及个人成长,利用研究生对导师的尊重和亲近,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平日的学习及科研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助其全面发展。

此外,如果导师既能在学术上带领研究生刻苦钻研,又能在思想政治上指导研究生健康发展,就能更好地与研究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后续科研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导师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研究生道德修养及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

研究生导师是与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接触最多、交流最多的人,因此,导师更适合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随着与研究生关系的进一步密切,导师在与研究生平日相处的过程中,其道德修养也会潜移默化地对研究生产生影响,加强教育成效。与此同时,导师还能通过自身的约束作用,为学生在各方面的决策保驾护航,端正研究生的学术态度,达到全面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修养及政治思想觉悟的效果。

2.有助于研究生形成全方位的思想道德体系

我国高校都会设置专门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由专职教师负责,但由于研究生忙于学业和科研任务,常常会出现与思想政治工作专职教师接触机会少、沟通不及时的状况,相关部门及教师难以及时、全面地了解研究生的心理状况,也难以系统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相比之下,研究生导师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时间的相处能够让导师充分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变化,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在无形中达到育人目的。随着导师与研究生相处时间日益增加,教育成效就会越发明显。

3.有助于缓解研究生的多重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研究生会面临家庭负担、社会交往及就业需求等一系列压力。在这一过程中,若导师能成为研究生的良师益友,及时了解其心理负担,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就可以尽可能缓解研究生的心理压力,同时让其在调节心理压力、缓解心理矛盾的过程中不断磨砺自我,形成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坚定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长为有担当的优秀人才。

4.有助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

我国现阶段导师与研究生科研任务普遍较重,若双方都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则会大幅度削弱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反之,如果导师能够认真负责地落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其解决在社会实践交往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或组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活动,那么就能让研究生在充分认知自身社会责任的同时,明晰自我定位,由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5.有助于研究生的全面成才

考取研究生,并不意味着就已经成才。研究生的成长不仅要靠个人的努力,而且离不开导师的全面引导。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无形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研究生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导师不仅需要在科研生活中帮助研究生培养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而且需要教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区分理想和“空想”,避免负面、不实的消息诱导研究生偏离正确轨道。只有这样,研究生才能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变革中坚定方向,坚决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研究生现行管理体系

现阶段,高校一般设有研究生工作部或党总支等职能部门专门负责管理研究生培养工作。但是,部分高校在研究生管理工作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研究生群体的特点,也没有考虑到研究生个体思想的差异性,对其进行内容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难以深入解决研究生的思想政治问题。[1]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简单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也逐渐跟不上日趋复杂的研究生思想道德问题,弊端逐渐暴露。

学院层面,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培养时,常常会将学院的工作重心集中在本科生上,而对研究生的管理则稍显不足,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让人满意的效果。[5]研究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没有与之配套的、兼具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的新模式,思想政治工作无法落实,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导师层面,部分高校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导师制度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或因为考核制度笼统模糊、缺少对导师的具体要求等,导师在教育研究生的过程中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与激励,这不利于激发导师的教学热情,导师的积极作用难以发挥。同时,高校设立的负责思政教育的部门与导师工作各行其是,既没有明确的分工做到按照目标各司其职,又没有实现工作上的联合,也没有形成一体化的思政教育体系,高校思政教育建设缺少制度保障。

(二)导师制度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一般采取导师责任制开展研究生管理工作。在导师的帮助下,研究生能尽早参与科研项目,有利于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提高,但在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导师责任制仍存在以下三点不足。

首先,部分导师没有认识到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拘泥于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认识偏差,觉得没必要对研究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过多的干涉,只关注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在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重学习,轻思想”的情况。

其次,随着扩招的推进,我国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而导师数量却没有相应增长,两者比例出现了严重的失调,以至于现在时常出现一个导师同时管理多个研究生的情况,导师自身压力增大,精力也难以集中,在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难免力不从心。

最后,目前的导师选拔机制更看重科研能力,对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考查较少,导致部分导师并不了解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没有认真钻研思政教育的内涵与要领。同时,一些年龄较大的导师还会与研究生在思想方法、观念上出现脱节的现象,导致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高,难以达到教育目的。

(三)研究生个人因素

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及其配套制度的提出,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但一些研究生仍存在学风浮躁、学术不端,抄袭、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不重视学术道德等问题,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高。[6]

同时,有些研究生对学习和科研严重缺乏兴趣,学习只为一纸文凭,在科研工作中表现出缺乏主动性、做事敷衍塞责等问题,导致导师对研究生颇有微词。长此以往,师生相处不融洽,甚至出现紧张或冲突,这些问题都会给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效果。此外,个别研究生由于过度醉心于学习和科研工作,与导师的沟通交流较少,导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成效不高。

四、导师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

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就需要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具体来说,高校可从健全导师选聘、考核、培训机制,健全师生沟通机制,健全导师激励机制,健全育人协同机制四个方面入手。

(一)健全导师选聘、考核、培训机制

一方面,高校在对导师进行选聘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导师的学术能力和科研成绩,更要考察导师的个人道德修养,选聘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兼修的模范实践者为研究生导师,重视其思想政治素质,避免出现因导师自身修养的不足而给研究生培养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的状况。导师选出后应第一时间予以公示,同时实行预备导师制,对预备导师期间出现考核不合格、达不到聘用标准、群众争议较大的个人采取“一票否决制”。[6]高校应对导师的工作进行监督,建立导师淘汰机制,对出现学术不端、品行不正等表现的导师予以辞退。这些措施旨在不断优化导师结构,从而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导师尤其是新上岗导师的培训,在提高导师思想政治水平的同时,增强导师“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明晰导师在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职责。高校应定期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用于总结这段时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情况。同时,高校可以聘请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为导师讲课,提高导师的教育水平。

(二)健全师生沟通机制

导师只有与研究生及时沟通,才能全面把控研究生的心理及思想变化,发现研究生思想上潜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高校也不应一味注重科研成绩,忽视师生沟通体系的构建。

因此,高校应重视师生沟通的重要性,加强宣传引导,如定期举办讲座培训提高导师对沟通的重视程度等。同时,高校要出台相应的政策,用制度保障沟通的落实,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例如,高校可以每周设立一个固定时间段,统一提供场所让导师与研究生面对面交流。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生可以主动坦露其近期的思想变化及心理需求,导师则引导研究生敞开心扉,为其答疑解惑,疏导其心理压力。

在进行沟通交流后,导师应做好记录,总结交流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做好反思和补充工作,以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顺利地推进。

(三)健全导师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导师就能更主动积极地参与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因此,为检验导师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高校应面向导师开展年度考核,通过考察走访、听取述职、民主测评等方式评定导师本年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成情况,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导师,高校要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大力宣传、公开表彰,以此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使导师更加注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对未能落实立德树人职责,甚至自身思想品德败坏的导师,高校可采取约谈、限招等措施进行惩治,情节严重者可取消导师资格,甚至开除教职。

导师激励机制的健全旨在明确导师职责,使导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的统一,在导师工作过程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导师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由此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四)健全育人协同机制

健全导师及各部门各司其职的育人协同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师及各个部门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同时促进资源和教育信息的整合,使各项政策和措施有的放矢。各部门的参与也可以让导师不再“单打独斗”,减轻导师负担,推动思想教育顺利开展。

要改变目前研究生工作部或党总支等职能管理部门在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各自为政的局面,高校就应明确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建立以导师为主心骨、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为辅助力量的协同机制。同时,高校要保障导师及各部门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工作内容公开透明,接受学校和学生的监督,并进一步明晰各部门的功能定位与责权边界,确保导师及各部门恪守职责、落实责任。

育人协同机制的健全有利于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各项活动的开展,由此促进研究生、导师及专职部门三者间的交流,以良好的教育环境巩固教育成果。

五、结语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学习阶段必不可少的一环,高校应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及措施,让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导师也要注重自身的成长,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政治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