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社教育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长“持证上岗”不再是句玩笑。明确家庭教育内容,引导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家庭教育从“家事”升级为“国事”,爸爸妈妈们要“依法带娃”啦!
在过去的2021年,“鸡娃” “内卷”是引发许多父母有所共鸣的热词。在这种教育焦虑的驱使下,密集型的养育的教育方式,让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疲惫不堪。“双减”政策的出台,致力于减轻学生负担,包括在家长密集型养育下产生的校外培训负担,也希望能减轻家长焦虑。教育观念不改变,难有“双减”。来到2022年,如何逃离焦虑,重新回归教育的常识和本质,是父母们需要进一步冷静思考的问题。
2021年也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不仅需尽家庭教育之责,还需正确地尽责,依法带娃,依循正确的教育规律带娃。
新的一年,如何做一个更好的父母?
家教,“古往”与“今来”
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古代,齐家是修身的目标,又是治国的基础,更是古代家庭教育的根本追求,所以《大学》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开蒙读物《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 “子不学,断机杼”则直接反映出古人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家庭教育也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如何给孩子一个符合时代要求、顺乎孩子成长规律的家庭环境,成为新一代家长共同迎接的挑战。
教育,“家长”和“教师”
教育伴随着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作为给予孩子第一课的家长应该是“全科”教师。做好这个“教师”角色,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文、数学、地理、历史、艺术、外语等文化知识,更要把握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心理规律,适时准确地加以影响,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就需要家长摆正心态和位置,掌握教育规律、把握教育策略、讲求教育方法,既不做毫无原则溺爱孩子的保姆式家长,也不做居高临下的冷血管教式家长。《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家庭教育应当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遵循家庭教育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
与此同时,《家庭教育促进法》还要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这就需要家长要与学校老师建立有效沟通,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补,形成合力。
成才,“家庭”到“社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孩子的视野已经得到极大拓展,各种信息的摄入对孩子成长产生着深刻影响。作为新时代家长首先要树立开放意识。要接纳、适应信息时代带来的观念冲击,学会引导和带领孩子辨识益于自身发展的正向信息,不断调整应对方式和方法;其次要树立“融通”意识。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学会走出家庭,逐步建立起团队合作意识,在大的集体里既能够和谐相处又不迷失自我;最后要树立“伴飞”意识,毕竟孩子缺乏社会经验和处理复杂事情的能力,需要家长随时随地加以指导,助以力量,给予安慰,为孩子逐步学会自立奠定基础。第四要树立“自我”意识。
没有家庭配合,教师的努力会大打折扣
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没有家长的支持,也难以成功,因此说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老师同样也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老师和家长是同一出发点上的队友,每句话、一颗心都是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学业有成。
父母的养育滋养了孩子的心灵,老师的教育发展了孩子的学识,有着共同的责任与使命:让孩子成才。家长和老师这对队友,需要信任与配合,在孩子成长的这条路,肩并肩,一起走。
老师通常是站在中立和客观的角度在看待学生,而家长偶尔会带有亲情的因素。当家长对老师产生不信任,也会导致孩子不信任老师,即使才能再出众的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无效的,这无疑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伤害。
如果教育是一棵大树,父母的爱和教育就是根基,而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就是枝干,双方配合才能开出赏心悦目的花朵。
信任老师应该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家长和老师一条心,这是我们教育好孩子的基础。希望所有家长都能明白,家长和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
正確对待孩子犯错,很重要
教育学者尹建莉说: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
每一个错误都可以成为生命的转折点。世事无常,我们无法替孩子安排完美的人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懂得从自己的错误中找到出口,开创新局面,而不是畏惧哭泣。
孩子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犯错的错误处理方式,那将是生命中潜伏的悲伤。如果孩子犯错后,得不到包容与接纳,只有批评与指责,他们在未来更难以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过错,更倾向于隐瞒过错。这会让孩子一直处在恐慌中,逐渐变得胆怯而自卑,战战兢兢,看父母脸色行事。
同样,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过度的娇惯、放纵更是会害了孩子。不要以年龄、偶然等借口帮孩子逃避错误,孩子除了需要正确引导,也需要在错误中成长。纵容孩子的小错,日积月累,慢慢就会堆积成明天的大错,甚至也许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挣扎坐起的婴儿,蹒跚学步的孩童,都是在不断犯错、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才最终学会了奔跑,这是孩子人生中必经的历程。
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最大的误区
学习的主体虽是孩子,但是家长却是孩子学习路上最好的帮手。
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的陪伴尤为重要,在这个时期,请家长千万不要再说“没时间,要工作”,再忙也请抽出一点时间来,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进度。
面对他们的压力,陪他聊聊天、谈谈心,帮助孩子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面对他们的拖延,家长更要及时鞭策他,适当地催促一下,让他有点紧迫感。
家长的有效陪伴,就是对孩子学习最大的支持。家长也不能只享受孩子优秀的果实,却不给予付出,这种付出不仅仅指的是家长为孩子创造的良好环境,为孩子进行的学业投资,更多的是指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陪伴和鼓励。
同样,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偶然的。孩子取得高分,高兴庆祝时,家长也要避免孩子沾沾自喜,在孩子偶然失利时,陪他接受成绩,一起查缺补漏,此时的教训、怒火都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让你和孩子变得越来越远。
家长是孩子永远的避风港,不要让考试成绩成为亲子关系的试金石,只需要一点鼓励、一点耐心,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近了,沟通也会变得更加顺畅。
教育是征服,而不是降伏
孩子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的认知绝大多数来自最亲密的人,尤其是家长的评价。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对话、理解,利用家长“权威”对孩子进行指挥,只会让孩子逐渐远离你。
当父母和孩子在某件事上发生争执时,父母总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甚至会用威胁的手段来强迫孩子改变主意。
“我这都是为你好”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听我的错不了”……这些看似很有道理但又不太讲理的说辞是最令孩子反感的。
父母应该彻底抛弃高高在上、板起面孔说教的父母架子,变居高临下为与孩子平等相处,这样,孩子才能变得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
除了学习,还有很多素质值得家长注意
孩子第一要务是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到理想,用知识铺垫去往未来的路。但有些比分数更重要的,家长们不要忘记。
第一,身心健康。处在青春期,特别是到了高中以后的孩子是非常情绪化的,负面情绪也非常多。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处理负面情绪,朝着好的方向进行引导。同时也要记得鼓励孩子参加运动,散步、打球、舞蹈……都能让孩子在纾解压力的同时,还能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第二,正直勤勉。孩子可以成绩低,但绝对不能做一个撒谎、作恶的人,成绩不能代表一切,而优秀的品行才是让孩子受益终生的。不思进取,将会永远原地踏步,井底之蛙注定无法理解鸿鹄之志,培养孩子做一个勤劳的人,让每一步走得踏实,走得有意义。
第三,独立的能力。独立,才是孩子一生最强大的软实力。孩子不应该是躲在温室里的花朵,他们应该像野外的植物一样,去经历与病虫、风雨的殊死搏斗。只有经历过严寒酷暑的考验,才能长成参天的大树。只有父母放手,孩子才会长出独立的翅膀,漫步云端。
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父母,所以你也不必苛责自己
可爱的家庭,并不是聚集了一群完美的人,而好的父母,也是有缺点的人。
孩子身上展现出的舒展个性、积极态度,就可以证明:不完美,一点都没耽误你成为好父母。请你相信自己的独特之处自有它的价值,你散发出来的能量让家里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要试图成为一个完美的父母,你应该给孩子塑造的榜样是:面对人生中的不完美的那种优雅从容坦荡的风范。
也許你想做完美父母的初衷是为了爱孩子,然而实际上追求完美却是“无条件的爱”的敌人,会让你与爱渐行渐远。
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不断成长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家长学习做父母的过程,不要责怪自己,对于孩子而言,你就是最棒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