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2022-02-19 21:20夏振鹏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乡村治理策略

摘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而信息时代的发展为解决乡村治理的难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在此背景下,智慧乡村的概念应运而生。利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提出智慧乡村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也尝试提出智慧乡村建设的路径与策略。建议创设乡村智慧治理平台,创新乡村智慧治理模式,构建治理效能监测平台,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建设分级管理和信息保护的安全机制。

关键词 智慧乡村;乡村治理;路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 D 42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2-025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2.06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Governance A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Smart Village Construction

XIA Zhen-peng (School of Marxism,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Jiangsu 223003)

Abstract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the goal of building beautiful villages,and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put forward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provides a new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rural governance.In this context,the concept of smart village came into being.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case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al dilemma of rural governance,put forwar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smart rural construction,and try to put forward the path and strategy of smart rural construction.It is recommended to create a rural smart governance platform,innovate the rural smart governance model,build a governance efficiency monitoring platform,realize the joint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governance,and build a security mechanism for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protection.

Key words Smart village;Village governance;Path;Strategy

作者简介 夏振鹏(1983—),男,山东泰安人,讲师,博士,从事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乡村治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4-30

乡村的稳定发展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乡村治理水平也是国家治理水平的体现。在振兴乡村的政策背景下,大力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对乡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乡村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但是一些固有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1]。“十三五”期间,我国扶贫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十九大更是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关注“三农”问题的解决。在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乡村治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尝试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解决。也有学者提出建设智慧乡村,但智慧乡村绝对不是智慧城市的简单平移,而是把乡村建设与治理与智能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发挥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优势,打破乡村治理的固有壁垒,对公共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该研究具体论述智慧乡村建设时代背景以及当前我国乡村治理面临的问题,提出在智慧乡村建设背景下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研究意义。

1 智慧鄉村概述

1.1 智慧乡村的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在城镇化战略的推行下,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相对而言,农村与城市在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方面仍然有巨大的差距。正是看到了这个问题,党在十八大中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任务,确保乡村发展也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为此,党中央还专门出台文件,要求全党上下提高认识,加强重视力度,投入足够的资源保证“三农”问题的解决,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要积极推出惠农富农的政策,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九大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再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吹响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2]。在信息技术为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大背景下,乡村发展也必须积极地使用信息技术条件与手段。智慧乡村就是一个信息时代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对于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城市的差距,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当前,对于智慧乡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有学者认为智慧乡村是智慧城市的概念延伸,是农村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具体表现。还有的学者认为城市与乡村的发展特点有较大差异,智慧乡村与智慧城市不属于同一概念体系。智慧乡村是基于信息技术来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利用智能化技术来实现农村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的智能化、科技化、现代化。从整体上来看,智慧乡村必须能解决乡村社会中的生产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此外,相比较城市来说,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群众信息化素养还比较低,推进智慧乡村工程必定是个相对长期的过程。最后,智慧乡村建设一定要突出依托信息化手段的治理方式的创新,使得乡村公共资源的配置能够更高效的运作[3]。

1.2 智慧乡村建设的意义 智慧乡村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载体,更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乡村是基于乡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基础之上的,其具体的表现应是农民素质的普遍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农业生产的不断进步等。智慧乡村是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必然之路,它有3层价值表现。

首先,现代化农业的进步。智慧乡村的建设,应是对农村现代化的同步建设,应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要积极地借助大数据、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技术,使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例如,偏远地区可以利用电商平台与互联网销售模式,把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同时依托现代物流产业,打通交通瓶颈,真正地发挥资源的优势。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根据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联系农村进行农产品的个性化定制,甚至可以让消费者通过信息化手段了解到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实现对其绿色、无公害特点的认定。通过智慧乡村的建设,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4]。

其次,农民文明程度的提升。智慧乡村的建设必然伴随着农民素质的全方面提升。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将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教育的投入将让乡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大大提升,更多的农民将接受高等教育。智慧乡村的建设还将为农民创造更多的认识世界的渠道与窗口,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能够通过网络提高信息化素养。同时可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农民感受到网络时代的文明新风尚。农民素质的提高,可以为利益与资源的公平分配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5]。

第三,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智慧乡村可以加速乡村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可以让乡村避免成为信息孤岛。智慧乡村建设也必然会提升乡村的基础设施的水平,提供更优质的社会服务,形成网络化的市场体系,缩小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共同进入小康社会[6]。智慧乡村所依托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让农村生活融入互联网时代。但是,也要注意不能过度地对标城市进行发展,仍然要牢牢地把握乡村地区的特点,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重中之重,要让智慧乡村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

2 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现状及困境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虽然乡村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乡村社会也出现不少新的问题与矛盾,乡村治理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

2.1 村民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需求仍未得到充分满足

乡村治理的终极目标是追求最大的公共利益,满足村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但是现状却是我国大多数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远远不能让村民满意,与城市公共服务的能力相比差距明显[7]。现在,我国乡村所拥有的公共服务机构是卫生所、农资服务站等,它们大多规模较小,所能提供的服务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乡村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在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机构的平均资源更少,像养老院、技能培训站等,都无法实现全覆盖。而目前还鲜有营利性机构愿意进入乡村公共服务领域。乡村治理更加强调善治的模式,强调政府、集体、村民之间通过协调与合作完成治理。但很多乡村地区在治理过程中,地方政府是缺位的,而集体组织和村民也没有发挥治理中应有的作用,这直接导致乡村治理的效率低下,难以满足村民对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甚至出现一些腐败与权力寻租的现象[8]。

2.2 乡村治理工具不能实现有效治理

党的十九大要求加强乡村治理的基础工作,寻找建立新型的乡村治理体系的途径。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的理念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前提,而治理工作的创新是实现“三治融合”的支撑。但我国乡村治理的现状是治理工具仍然不能与时俱进,经验型治理、人情化治理仍然是绝大多数乡村干部采用的治理手段。在这种现状下,乡村干部在实施乡村治理时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差异[9]。在新时代,乡村发展迅猛,熟人社会的治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新形势下乡村治理的要求,急需科学的治理方法的出现。我国乡村治理中运用现代化的治理工具还不多,更缺少一个开放式的治理平台。传统的村民代表大会虽然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模式,但是随着乡村青年进城务工数量的增多,让时间与空间都对村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性产生了巨大的限制,乡贤会、村民协商会受到传统人情治理思维的影响较大,无法起到引导更广大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作用[10]。所以,智慧乡村的建设用现代化的工具建设更加开放、透明、公正的乡村治理平台,满足乡村治理的基本需求,也讓更大范围内的村民主体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实现对基层政府治理行为的有效监督。

2.3 乡村治理体制面临着创新的困境

我国现有的乡村治理的基层组织是村委会,而村委会的干部都由村民推举产生。受到农村地区居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的情况影响,村委会干部相比城市干部大多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观念、创新意识、知识储备都不足。面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一些村委会干部明显不适应,思想一下子转变不过来,有些人盲目沿用传统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来进行乡村治理工作。在解决新时期出现的一些新矛盾时,往往无法抓住群众的心,受到群众的责备。甚至有些村干部因为无法看到矛盾背后的根本原因,对风险放松警惕,从而导致更激烈的矛盾与冲突。归根到底,还是乡村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创新与变革,仍用旧有的思维去处理新时代的矛盾与问题,造成乡村治理的效率不高[11]。一些乡村政府部门面对矛盾,也缺乏问题意识,没有深入地研究,也没有积极地改变,只是在问题来临时被动地应对。这样的治理方式,最后的结果也可以预见,这也是村民对乡村政府组织缺少信任的原因之一[12]。

3 智慧乡村建设背景下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智慧乡村建设是将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与乡村治理工作相结合的成果,必将促成乡村治理模式与治理工具的变革,提升治理的效率,达到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高度[13]。可以预见,智慧乡村的建设会为乡村治理带来新的机遇。

3.1 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各行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8亿人,而利用手机上网的人数比例已超过90%,其中,农村地区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2.32亿人,而且每年都还在增长(图1)。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地升级,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出现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发展迅猛,且运用的深度不断加强。现在,这些新兴的信息化技术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建设智慧乡村,实现乡村治理的升级与创新,是一种必然的趋势[14]。

我国乡村治理要实现多元主体的治理。而信息技术的开放性特征可以有效地支撑这一理念的实现。首先,在过去的乡村治理实践中,政府往往是信息的地,掌握着信息的主动权,而村民的信息来源与方式都较为单一,效率也低,无法保证村民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治理过程中。而互联网技术为居民们提供了信息发布与查询的平台,让普通村民也可以便捷地了解到公开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利用合法的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15]。其次,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微信、QQ等即时通信工具的普及,让普通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便利,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多,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更是直接影响乡村的信息时代的生活。面对新时代对于乡村治理的新要求,融入信息化手段的智慧乡村建设成为了乡村治理创新与革命的最佳选择。现在,农业生产、旅游产业开发、民众娱乐生活、金融服务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都在积极地融入互联网思维,不断地实现信息化与智能化,这些创新性的变化都为乡村治理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16]。

3.2 可行性

建设智慧乡村会给村民们在维权意识、话语权意识等方面带来一些明显的变化。首先,智慧乡村的建设会大大提高村民的公民意识。因为智慧乡村建设会通过技术手段扩大村民们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会无形中提升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信息化手段传播的快速与便捷也会扩大乡村公共事物的透明度与影响力[17]。其次,自媒体技术的产生也会推动智慧乡村的建设。自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有非常大的优势,让乡村治理中的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也让普通村民拥有更多的舆论话语权[18]。最后,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村民自治意识会得到进一步激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乡村治理的意愿会更强烈,参与的渠道也会更多。例如,在一些乡村公共事务的处理时,也许并非所有的村民的利益都牵涉其中,但是参与的村民却非常多,因为很多村民是出于道德层面的原因来参与此类事务,也为之后自己遇到类似的事情争取利益[19]。这些,都为乡村治理找到了新的路径与方法,从一些先行地区的实践经验来看,建设智慧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可行的路径选择。

4 智慧乡村建设背景下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路径及策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加强乡村治理的方向,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乡村治理带来了新的思路与工具,智慧乡村建设成为很多地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20]。该研究结合衢州市龙游县的实践来梳理智慧乡村建设的路径和策略。

4.1 创设乡村智慧治理平台 智慧乡村的建设,关键点就在于智慧治理平台的建设。通过建设运行有效的乡村治理平台,可以变革旧有的治理格局,在政府可以实施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治理形态。龙游县就打造了乡村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其具有政务公开、决策支持、互动交流、公共服务、治理监控等多个版块,实现了治理信息的整合和多元交互,见图2。龙游县的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具有比较强的信息交互能力,乡村中各种场景的行为与事件,都能较快地在平台中有所反映,形成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对于不同层面的群体,这个智慧治理平台开放不同的查询与互动权限,保证群众的隐私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也保证了信息沟通的顺畅[21]。现在,龙游县的乡村治理平台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办事的快速通道,社保的缴纳、投票、资金补助申报等都可以通过治理网络平台来实现。政府的办事审批程序,相当一部分也通过平台来进行,提高了政府办事的效率。村民的一些咨询和服务指导,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完成。通过平台实现了政务公开,一些政策推动的阶段性文件的发布、信息的公示,保证了治理的透明化。通过平台收信上来的民意数据,也可以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提高乡村治理的科学性与民主性。

4.2 创新乡村智慧治理模式 利用智慧乡村治理平台,龙游县进一步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政府部门推行“最多跑一次”的改革,还创造性地把全民网格管理模式与“龙游通”办政平台整合起来,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乡村智慧治理的新模式。现在,龙游县借助“龙游通”,将基层数据指尖化,不断丰富民情档案,将其作为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基础性数据库。户籍、务工、宅基地等村民密切相关的信息全部在“龙游通”中可以查询。还在其中为留守儿童、低保户、贫困户等弱势群体建立专门的数据库,丰富信息档案。龙游县把全县分为617个网络,网格巡查平均4 h一次,网格内居民的信息由网格员实时更新,保证了数据的准确与即时。龙游县还积极发挥“龙游通”在沟通民情中的作用,让村民们能积极地运用、参与。在其中,反馈乡村基层组织的工作实绩,将干部工作情况进行留痕式的管理,将普法教育、法律服务、警务服务等内容嵌入平台中。同时,开设村民信箱、随手拍等版块,让群众可以方便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重大事项的讨论。龙游县还利用“龙游通”平台,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让各部门间的便民信息互通互享,让群众办事少跑路,让信息多跑路,实现“只跑一趟”的要求,也同時实现网络证明机制,让人民群众不用再跑各部门开具证明。

4.3 构建治理效能监测平台

龙游县为了对智慧乡村治理情况有一个更加全面与及时的监督与评价,还建设了智慧乡村治理效能监测平台,即时地掌握发展与工作情态,推动乡村发展更高效。这个平台重点监测民生感受、生活与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等关键数据。第一,对于民生感受的监测,龙游县采用的方法是将相关民生政策项目纳入大数据系统进行跟踪监测,如保障房建设等。这些项目落实的情况、推进的节点、资金到位情况、群众反映等信息在网上实时公布。同时,也通过信息化手段,如网络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民生项目的落地情况和群众满意度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近期群众特别关注的环境治理等问题,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形式,实现环保数据的实时存储、查阅,通过数据手段对重点区域的环境问题进行监测,从而实现治理过程与治理结果的透明化、数据化,为实现乡村自然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22]。第二,对于农产品的质量监测,主要通过建立起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在农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制作电子标签,实现网络同步。对于优质的农产品,加大推广力度,保证其完整的溯源体系,实现对产品的原料产地、生产标准、流通环节、农户信用等情况即时查询。让消费者可以通过产品二维码方便地查询,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第三,对于舆情的监测,主要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平台来进行,及时发现网络中影响社会稳定的舆情信息。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视频分析、遥感分析等智能化手段,对人流聚集区域、交通要道等场所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并发出预警,为乡村社会的稳定提供保障[23]。

4.4 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

龙游县将政府、乡村基层组织、企业、社会公益组织、村民个体都作为乡村治理的主体来看待,力求把这些多元主体通过智慧治理平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参与治理,见图3。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主体的特点和不同的需求,稳步推进智慧乡村的建设。为了实现参与主体的广泛性,龙游县也积极调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在智慧乡村治理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知识门槛,龙游县就积极地选派知识人才到基层乡村组织辅助工作,帮助乡村智慧治理的实施,也为乡村治理融入新的力量。我国已经广泛地采用为乡村地区外派第一书记的方式,以此来充实乡村基层组织的力量,帮助其开展工作[24]。龙游县也更加重视选派那些知识层次高、能力强的干部来帮助基层村组织建设智慧乡村,推动乡村治理智慧化的工作,构建起龙游县乡村智慧治理模式,见图3。与此同时,也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的方式,建立培养来源于乡村的治理骨干,特别是培养出一大批愿意扎根乡村、建设乡村有能力、有热情、有知识的智慧乡村治理的积极分子,带动村民参与智慧治理的积极性。

4.5 建立分级管理和信息保护的安全机制 龙游县在建设智慧乡村的具体实践中已实现了对数据孤岛的消除,各个政府部门间有效打破了数据垄断,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与互通。但是对于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仍然要警钟长鸣,要提高工作的要求。对于采集来的数据,除了建立起分级分类审查的系统之外,还要采用分级分类公开的方式,特别是对于一些公民个人信息和国家安全信息,要严格实施分级审批与分级权限访问和管理。“龙游通”在访问数据的通道内,实施实名制,同时对于各级用户,建立起信用体系和信用档案,在满足各类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的同时,强调形成信息安全的意识[25]。此外,还要在信息的传输上注意信息保护。局域网、信息平台上进行数据传输,要避免漏洞,避免数据的丢失与泄露,在建设智慧乡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时,就要提前考虑到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安全性问题。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智慧乡村,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已成为现实的需要。在具体建设实践中,要紧紧依托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建设高效且安全的智慧治理平台,大胆地创新治理模式。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智慧乡村的建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硬件建设,更需要培养乡村基层群众的自治意识与法治意识,提高自治的能力。除了硬件建设之外,还要大力提高智慧乡村治理的氛围,除了政府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监督之外,也要积极地探索多元主体对乡村治理的有效监督。通过大胆实践和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乡村建设之路与治理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文龙.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厘清几个基本问题[J].理论月刊,2019(9):116-121.

[2] 刘儒,刘江,王舒弘.乡村振兴战略:历史脉络、理论逻辑、推进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2):1-9.

[3] 龚洁.智慧型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9(8):34-35.

[4] 文雷,王欣乐.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智慧治理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0(2):72-81.

[5]

倪咸林.城乡再平衡进程中的乡村社会治理及其路径: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J].理论月刊,2019(10):109-115.

[6] 林德荣,陈莹盈.智慧旅游乡村建设的困境与突破:从智慧潮流走向可持续发展[J].旅游学刊,2019,34(8):3-5.

[7] 胡那苏图,崔月琴.组织化振兴: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路径分析——以内蒙古东部脱贫县A镇三村为例[J].理论月刊,2020(5):111-121.

[8] 赵晓峰,马锐.乡村治理的理论创新及其实践探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9(2):131-136.

[9] 吕宾.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J].求实,2019(2):97-108,112.

[10] 唐兴军,李定国.文化嵌入: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與现实路径[J].求实,2019(2):86-96,112.

[11] 韩鹏云.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检视与理论反思[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1):102-110.

[12] 公丕祥.新中国70年进程中的乡村治理与自治[J].社会科学战线,2019(5):10-23.

[13] 常倩,李瑾.乡村振兴背景下智慧乡村的实践与评价[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3):11-21.

[14] 丁志刚,王杰.中国乡村治理70年:历史演进与逻辑理路[J].中国农村观察,2019(4):18-34.

[15] 高强.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实践探索与路径选择[J].改革,2019(12):26-36.

[16] 姚树荣,周诗雨.乡村振兴的共建共治共享路径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20(2):14-29.

[17] 沈费伟.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策略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2):1-12.

[18] 张新文,张国磊.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乡村治理转型与乡村振兴[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63-71.

[19] 王文彬.自觉、规则与文化:构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J].社会主义研究,2019(1):118-125.

[20] 吕德文.乡村治理70年: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4):11-19,156.

[21] 張晓峰.智慧管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之策——龙游县乡村治理创新探索实践[J].人民论坛,2020(4):70-71.

[22]张志胜.多元共治: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1):201-210.

[23] 谭文平.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视域下治理效能提升研究:基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G村的观察[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1):34-42.

[24] 梅长青,李达.多元主体共治:新时代乡村治理创新的主要轨迹[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21(1):172-176.

[25] 沈费伟,叶温馨.基层政府数字治理的运作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基于“农事通”“社区通”“龙游通”数字治理平台的考察[J].管理学刊,2020,33(6):26-35.

猜你喜欢
乡村治理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