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静雯
62岁的汪先生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平时坚持服药,血压一直控制得挺平稳的。前两天吃过早饭后,他像往常一样外出遛弯,可刚走了20分钟,右边肢体开始没力气,走路歪歪扭扭的,熟悉的人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到院后,接診医生为汪先生做了体格检查,发现其右侧肢体肌力3级,结合临床症状与病史,初步判断是急性脑梗塞。医院紧急将其送到急诊卒中中心进行抢救治疗,同时检查头颅CT、血常规、心肌酶、肾功能等指标,之后迅速为汪先生进行静脉溶栓给药治疗,以疏通血管。由于抢救及时,汪先生转危为安,但仍需住院观察一段时间。
最近天气寒冷,早晚温差较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又迎来了“危险季”。我院急诊科近期就接诊了不少像汪先生这样突发脑梗的患者。脑梗塞一旦错过治疗时间,患者就难以恢复了。因此,要做好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
大脑的运作主要是靠供血动脉提供的血液和氧气来维持。一旦动脉发生堵塞,核心脑细胞在几分钟内就会停止工作。同时,在核心脑细胞周边有一个叫“缺血半暗带”的区域,其内的脑细胞在缺血发生以后会暂时处于过渡期,如果抢救及时,就可以挽救这部分脑细胞。目前临床使用的抢救方法就是溶栓治疗,即用药物溶解血栓,使动脉重新开放,血流可以顺利通过。但是,溶栓的有效时间极短,有一个严格的“时间窗”,即发现急性脑梗的最初4.5小时内,大部分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是有效的,4.5~6小时只对部分患者有效,但如超过6小时再进行溶栓,脑细胞已经发生不可逆行的坏死。因此,对于脑梗塞,治疗的早晚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通常,发病4.5小时以内,可以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如果发病时间6小时之内,超过4.5小时,可给予尿激酶溶栓。如果发病时间超过6个小时,并在24个小时之内,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治疗方法,并决定是否需要取栓治疗。目前,介入取栓效果是非常不错的,而且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的急性脑梗塞呢?其实脑梗塞的病因很多,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因此,经过急救控制住病情后,还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比如,按医嘱用药,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但要注意不能将血压降得太低,否则会加重脑缺血的相关症状;如果是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异常,要及时补充叶酸;如果血尿酸大幅超出正常值,则要启动降尿酸治疗。
另外,脑梗塞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欠佳,也可尝试中医治疗。急性脑梗塞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主要是因为脏腑功能失调,阻滞脑络清窍所致,因此治疗宜以通络化淤为原则,使用活血化淤药的同时,也要配合补肾、益气、化痰、解毒等方药。目前临床常用的方剂有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
脑梗塞复发机会大,因此出院后也不能掉以轻心,二级预防不可忽视。具体措施包括:首先,尽可能了解脑梗的发病机制,是血管狭窄导致供血不足还是栓子脱落堵塞血管等,针对发病机制进行治疗;其二,患者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戒烟,适当活动;第三,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最后,患者可经常对心率进行监测,以尽早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