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岳
当下中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一种复合型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既是高校意识形态各层面工作建设的旗帜性导向,又是作为个体的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内在思想和外化实践的具象化指引。媒介融合时代的今天,各类传播平台与形式破除传统意义上时空边界的概念,加之疫情常态化防控,更为凸显网络信息平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既面临着机遇,也兼具挑战。着力消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浊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建设、丰富内涵,是做好当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建构的重要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目前,网络已成为青年新生代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群体日常教育学习、交流互动、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值此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高校日常教育教学对于各类信息技术媒介的需求也日趋强烈,对网络平台使用依存度也不断提高,因此更要着力审视现今网络思政教育的现实态势,以期更好地筑牢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主课堂、主阵地。
沃尔纳·海森伯格曾指出,技术变革不只是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而且会改变思维模式和评价模式。正是由于网络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迅捷性、交互性使得高校在网络开发与运用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网络即时通信对保障高校日常教育教学、学生工作、行政管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指出:“截至2022年6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10.2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2042万,占网民整体的97.7%。”这组数据从侧面反映出网络在社会、在高校、在个人的多层面功能上的广泛应用,为进一步巩固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思政阵地上提供坚实技术支持。
一方面,网络思政的开展适应了当下青年人的阅读习惯,这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日趋多样化、类型更为可视化,为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育成效不断助力。网络思政的开展落实了教育立德树人根本属性,应将遵循思政教育基本规律与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相结合,满足学生群体的信息查询、资料搜集、阅读方式的“网络”习惯,化“教导”为“育人”。
另一方面,网络思政中具有海量资源规模且破除时空边界的限制,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新技术丰富教育资源,并利用数字化手段归档处理,网络的交互性又赋能网络思政为学生用户带来的参与满足感。传统教学具有明显的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界限,网络平台则是打破这种限制,不断造就网络思政新型学习模式。此外,面对“低成本、高影响”的舆情事件时也能及时有效进行回应、处理、管控,并强化校园中校级、院级、系级、班级的网络媒介“喉舌”作用。
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我国在发生深刻改变的同时,也面临众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继续向深水区改革挺进,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分工中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探寻与证明,人类社会物质条件的变化自然会推动价值观变化。在此角度下分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教学面临的伦理困境,并结合时代发展潮流揭示是何种思潮导致大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认同度降低的嬗变。
虚拟网络世界真假相伴、实虚并存,网络空间的虚拟性、无边界性致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去中心化”的网络场域业态亦增加“各说各话”的风险。极少数学生对先进网络思政教育的“逆反”正成为“时尚”,以往崇尚的爱国情怀、奉献报国、艰苦奋斗却被视为“作秀”,说明学生基本网络素养教育缺失、信息基本辨别力欠缺。在人人皆为自媒体的今天,此类情景极易在高校中引发网络舆情事件。利用发生的舆情事件在网络空间各大平台聒噪舆论、煽动情感,“无形的手”已然会带偏高校激情热血的新生代大学生,从而引起大学生逐渐走向极端化、情绪化。少数大学生由于网络安全意识不足,未能看到事件完整缘由,断章取义地作出情绪化发言,致使更多青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蛊惑,进而迎合、谄媚,形成不良网络舆论场域。
新时代中国网络思政教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智慧的凝结,代表着层次深远、价值先进的普遍价值观综合体系。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与较量,高校应胸怀“国之大者”作为培育民族继承者、传承者的摇篮,亟需秉持时代性、人本性、实践性,从丰富思政课堂教育形式、先进典型人物榜样教育以及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入手,完善校园网络思政教育教学机制模式、拓展教育方式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课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制度自信,利用各种形式、强化各种渠道,提升高校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认知,着力提升“四史教育”,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端,1949年新中国成立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改革开放创造惊艳世界的中国奇迹以及社会主义发展的神圣伟大事业,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以一个个鲜活历史事件来感染学生,让青年一代感知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内融于心、外化于行,既要通过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流价值引领,也要并重线上思政课程多样形式的加持,来强化大学生网络政治素养、网络信息辨别力以及网络行为规范。
值此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时代背景下,做好“线上”思政课教育至关重要,要丰富形式、拓展思路,避免机械地将课堂从教室转移到线上媒介,应充分发挥当下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优势,网络拥有海量资源应在“线上”教学中得到应用,运用好时代媒介话语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利用短视频、微博、公众号等形式丰富的思政教育传播手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敏感性,筑牢筑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先进教师和优秀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下涌现出的代表人物,具有示范典型的重要作用,作为广大高校学生学习的时代楷模,洋溢青春风采,充满“正能量”,通过将典型人物及其先进事迹进行宣传从而获得学生受众的情感共鸣,进一步深化“个人进取、集体争优”的良好校园氛围。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教育,一方面要以先进教师事迹来引领主流。教师作为日常大学生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其言传身教能有效引领学生树立向老师看齐作用。另一方面要以优秀学生案例来推动学生向榜样学习,兼顾亲和力和感染力,在各个不同维度设立典型,如“最美志愿者”“道德之星”“实践达人”“创新创业之星”“环保守护者”“自强者”“感动校园人物”等,可以根据高校实际情况设置,紧紧把握主流价值导向,尊重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从榜样中学习、消化、升华,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高举红色旗帜、传播时代“正能量”。此外,典型师生榜样的确立既要注重对“人物”成长的关注与培养,也要优化宣传方式方法,更多地选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阅读方式”,在各大网络平台如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开设“教师先锋”“青年先锋”等专项频道,丰富传播渠道的同时要提炼典型人物事迹的“闪光点”,以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方式促进与大学生之间的交互性,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师生人物教育活动。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当下一些拜金享乐、崇尚暴富、“躺平”等错误思想已经通过各种方式侵入高校部分学生价值观念中,高校亟需系统化完善建设劳动教育,在坚持德行修养、提升智力能力、落实强健体魄、弘扬“真、善、美”四个维度目标同时发力,通过劳动课堂教学、创新创业活动、社区家务劳动、公益志愿服务对各类劳动教育模式进行跨界整合,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联动形成合力,共建新时代高校劳育育人体系。
树立全方位的劳动育人目标,一是坚持德行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社会服务意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精神,通过劳动教育升华思想品德,在今后成长过程中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肩负时代使命。二是提升智力能力,以劳动实践为手段丰富学生思维创造力、动手实践力、综合协同力,在劳动实践学习中积累经验并得到新的认知。三是落实强健体魄,学生通过劳动付出既使身体得到锻炼,在辛劳中体会劳作之艰辛,又使心灵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满足感、收获感、幸福感。四是弘扬“真、善、美”,劳动情景往往能激发学生对于“真、善、美”的理解,从实践到理论再升华认知,逐渐形成高尚的审美认知。
通过不同形式劳动教育活动进行跨界整合,并将劳动教育与课程教学形成衔接。一是劳动课堂教学,在理论引导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做好经典案例宣传,课堂教学传统手工艺制作、开展劳动之星评选等,结合本专业特点,通过动手实践得出成果。并以广播、创办公众号等多样化手段进行宣传,不断提升风清气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新生态,积极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二是创新创业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展创新研发、创业实践,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做好课程实践活动,完善理论知识、提升认知水平、增强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三是社区家务劳动,以“服务共同的家”为主题,指派学生在周边社区服务“大家”,例如进行防疫知识宣讲、卫生大扫除、辅助流浪动物得到救助等,寒暑假期间帮助父母服务“小家”,积极承担扫地、洗衣、做饭、洗碗等常规性家务工作,做好劳动“台账”,在劳动强健身体的同时更要强魄。四是公益志愿服务,组织高校大学生团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例如积极参与防疫抗疫相关工作、前往农村地区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学做农活、在敬老院为老人清洗衣物、为孤儿院小朋友上课等,在劳动实践中感知生命、体会价值、学会成长,在公益志愿服务中提升对“真、善、美”的追求。
当下中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一种复合型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既是高校意识形态各层面工作建设的旗帜性导向,又是作为个体的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内在思想和外化实践的具象化指引。媒介融合时代的今天,各类传播平台与形式破除传统意义上时空边界的概念,加之疫情常态化防控,更加凸显网络信息平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既面临着机遇,也具有风险挑战。着力消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浊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建设、丰富内涵,是当下中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建构的重要时代课题。当今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的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之新征程,形势发展既风云激荡也微妙敏感,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引导、建构涉及到国家意识形态博弈与较量,高校必须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永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以媒介为术、以内容为道,在民族情感、时代担当、艺术审美上与学生同频共振,有效打造网络思政教育教书育人体系,打破学科边界上好“大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