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昊 方国敏
自2013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提出以来,其思想内涵及实施路径不断丰富和完善。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兼顾了战略性、正义性、二重性、公共性以及科学性的特点,在以下方面有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其一,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其二,助力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进程;其三,缓解多元文化碰撞下的矛盾及冲突,促进多元文化有机融合及发展。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侧重于强调自然、人类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与有效互动。
教育部在2020年下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高校要结合院校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医学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生命的意义,并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医学责任意识,促使医学院校学生树立“兼济天下”的远大理想。综合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引领医学院校思政工作的深化改革,对推动医学院校教学改革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其对于培养更具时代价值和特色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也尤为关键。因此,有必要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以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赋予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新的价值意蕴及内容内涵。
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局限于培养医学专业的医务人才,其培养学生生命观、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方面也是重要的目标内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领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以坚守中国立场为基本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植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这一沃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和合”思想。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人类的和谐发展,且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提倡充分实现资源优势以及共同发展。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各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的人文元素和思政元素,并从中筛选及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资源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身与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该理念的引领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更应结合中国优秀的文化底蕴,通过深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济世情怀中得到最大化发挥。中国传统的医学文化也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的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时,要凸显文化自信,将治病救人、博爱情怀、清廉尚义、精于医道、儒雅有“礼”等优秀的传统医德思想渗透于课程思政建设当中,使医学院校学生在专业课程及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中国特色的理论及文化感到自豪,为成为一名高尚医德、医术精湛的医学人才而感到光荣。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对该理念表示认同和接受。其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人类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的医学院校必须提高专业课程的理论格局及世界视野,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核心思想来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始终具备世界眼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国际范围内各国要携手并进,通过合作共赢建设同一个世界。在该理念的引领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即结合当前医学院校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将国际化、全球化环境对医学人才的要求有机衔接,促使学生在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胸怀天下,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格局。另一方面,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始终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向同行。当前时期,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更需要引导学生坚守初心,培养学生敢于担当时代使命且在实践中勇于作为。这就意味着,医学院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各学科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医学专业技能,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实现价值层面的升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携手共建安全世界,而在该理念引领下的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则需要引导学生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上,将共建和谐世界,维护人类生命健康及安全作为己任,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抱负。
于医学院校而言,其课程思政建设要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抓准着力点。医学院校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要从学生的内在涵养、外在行为以及动力源泉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的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原则,将坚持中国立场以及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合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划当中。医学院校要从统筹兼顾的角度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确保课程思政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向同行。总体来看,医学院校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深入融合,建立跨学科及多途径的医德兼修的育人格局。在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医学院校应在完善思政工作组织体系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内在系统、外在行为以及驱动力等维度设计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方案,并对参与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的各职能部门及权责予以明确。例如,在培育学生的内在涵养方面,医学院校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创新精神、协作意识、历史维度以及国际视野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内容,并系统化将课程思政育人方案与医学课程教学相融合,有序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内在涵养作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并非朝夕间即可达到明显的育人效果,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要秉承多边主义精神,稳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医学院校可通过部分院校试点然后再逐步推广的方式,逐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课程思政建设。2016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正式成立,该组织机构的成立,为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医学院校的课程思政试点建设及推广,可在借鉴西安交通大学经验的基础上,专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课程思政试点建设工作预案。医学院校内部筛选两到三门课程来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示范工作。
对于具体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师要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将理想信念、求知探索、人文情怀、现实关注等内容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打造特色化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并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中先进的文化思想,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特色,引导学生在形成文化自信的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进行文化交流与互动,由此构建医学院校的范式课程思政体系。随后,医学院校应针对课程思政试点建设工作的完成情况,对其不足方面进行修正与完善,做好课程思政育人的持续化及动态化评价,并从中发现发现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医学院校可在课程思政试点的课程中,定期开展示范公开课活动,并组建专门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专家组对公开课进行观摩。尤其需要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况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点评。结合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经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相互支持、多方交流、彼此促进与团结协作才能战胜人类社会面临的种种危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领下,医学院校应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共商、共建、共享。以多学科及不同领域课程资源互补的方式,进一步丰富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最终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互利共赢。在不断对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以及教学案例予以总结和反思后,不断提升完善课程思政知识体系,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通过推广和普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的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培养更多敢于成为和平维护者及促进者,维护全球生命健康和安全,为人类健康谋福祉的医学人才。
人类命运共同理念中,其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提倡构建文化通融、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人类和谐发展。在医学教育中,其关注的是人的心理健康、智力情况、身体素养以及社会环境的均衡发展,也就是说医学教育的内在价值侧重点在“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的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应以共建共享、协同合作的方式,创设多个课程思政育人途径。
首先,充分利用思政教育课堂主阵地。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学校要以思政课及各学科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将引导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由此构建更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在教材内容方面,教师应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资源,使该理念成为思政育人的侧重点,进一步发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作用。
其次,以课程思政实践活动育人。对于医学院校学生而言,单纯的课程思政理论教学容易令其感到枯燥无趣,为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医学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借助多元化实践活动,以此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社团主题实践活动、班会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等可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渠道的拓宽。如,医学院校可组织“健康巴士”“关注血压心系健康”“明眸皓齿”“呵护生命、健康同行”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夯实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医学人文学等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增强协同合作,逐步树立合作意识,拓宽医学院校学生的国际视野。
最后,增强网络环境的有机利用。2020年4月,某动物医药学院以“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役’篇章”作为主题,在钉钉团课群众开展了团课学习活动。事实上,该院校已多次开展了此类的团课活动,如“维护国家安全,青年勇于担当”“绽放战役青春,坚定制度自信”等主题团课活动。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可借鉴此类做法,以虚实结合的方式打破课程思政育人的时空界限。这就需要医学院校借助互联网环境,从中深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课程思政资源。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适合医学院校学生的课程思政网络教学平台。将专业课堂、实践课堂以及党团课堂有机融合到网络教学环境当中,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大局意识和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需要理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逻辑。从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维度来看,以课程思政促进学生成为医学专业技能精湛以及医德高尚非常重要。同时,要使生命教育及其实践活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医学院校还需要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化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引导学生通过参加课程思政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投身于人类健康及公共卫生事业服务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