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在儿童道德情感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2022-02-18 23:17郭映杉白怡心
教育观察 2022年24期
关键词:戏剧道德阶段

郭映杉,白怡心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401331)

儿童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学校要高度重视儿童德育,不断创新德育形式。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情感保障,道德情感在德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以教育为主要目的。教师将教育戏剧应用在教育活动中,探索教育戏剧在儿童道德情感培养中的价值,有利于提升儿童德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一、教育戏剧应用在儿童道德情感培养中的价值

教育戏剧应用于儿童道德情感培养顺应了新时代儿童德育的要求。教师可应用教育戏剧中的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得到锻炼,陶冶情感,注重对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教师可遵循“遵从—认同—内化”阶段的规律[1],应用教育戏剧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在遵从阶段,引导儿童道德情感的生长;在认同阶段,培养儿童道德情感的自觉;在内化阶段,助推儿童道德情感的内化。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改善儿童道德情感教育脱离生活、方法枯燥无趣、途径缺乏实效的弊端。

(一)遵从阶段:引导道德情感生长

遵从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盲目性和被动性的特点。在灌输式教育中,道德情感培养成为一种失真形式,对真实生活感的教育较为简单,更容易成为僵化的道德知识。[2]教育戏剧的开展基于丰富多样的生活世界和道德情感,在这个世界中,儿童可扮演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角色,生活体验可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儿童以情感冲击,进而带动儿童的道德情感体验与道德认知生长。

(二)认同阶段:培养道德情感自觉

认同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此阶段儿童的道德情感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的特点。教育戏剧在此阶段中的价值体现为通过角色表演带动角色体验,让儿童在“想象真实”的情境中,引发直觉的道德情感,给予儿童丰富的感觉和视觉冲击,即基于“假如我是……”的感性,反映他人的概念与感觉,在设身处地地假想自己为他人的情况下,促进道德情感的成熟,使他们产生共情体验。[3]这样,儿童可通过对某些具有道德意义的人或事的想象,激发较为自觉的想象性情感体验和情感上的共鸣。

(三)内化阶段:助推道德情感内化

内化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高级阶段,此阶段儿童的道德情感具有稳定性和高度自觉性的特点。教育戏剧在此阶段中的价值体现为通过承载丰富的社会人文内容,如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将主题教育内化到个体,使儿童产生移情体验,这对培养儿童深厚、坚定有力的高级形态的伦理性道德情感发挥着有效作用,使儿童对社会道德所提出的要求及其价值原则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产生更积极和更高级的道德情感体验。

二、教育戏剧应用在儿童道德情感培养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德育过程是培养儿童知、情、意、行整体和谐发展的过程,儿童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具有整体性、多开端性和针对性。[4]知、情、意、行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共同推动个体的道德发展,在德育中,教育者可以从“知”或“情”入手,也可以从“行”的锻炼开始。教育戏剧应用在儿童道德情感培养中应秉持实践性教学理念,以引导性的实践教学为主,采用的教学方式应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具有活泼、直观的特点,如模拟现实生活,创造场景、情节、人物角色等。在教育戏剧中,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智力、身体和其他能力的发展情况,采用各种形式的实践教育引导。

(二)互动性原则

德育过程是儿童在教师引导下的个体品德的自主建构过程,是促进儿童思想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儿童的道德情感具有不稳定性和依附性。教育戏剧应用在儿童道德情感培养中要遵循互动性原则,这是因为教育戏剧活动需要运用故事情节模拟各种情境,通过戏剧角色之间的互动和选择促进儿童的发展。教师要通过戏剧设置相关的道德情境,给儿童以亲切的道德体验,设置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道德选择情境,进一步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上述互动的过程中,儿童可提高道德敏感性,促进德育矛盾的积极转换。

(三)教育性原则

德育过程是提高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教育戏剧应用在儿童道德情感培养中应遵循教育性原则,以教育和陶冶为目的,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引导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教师应该将教育戏剧视为一种灵活巧妙的、体验渗透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形式,努力整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让教育戏剧中的儿童道德情感教育因戏剧活动而丰富多彩,因教育原则而长效深刻。[5]教育性是以教育戏剧形式进行儿童道德情感培养的主要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规划和执行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其教育影响。

三、教育戏剧应用在儿童道德情感培养中的实施策略

教师将教育戏剧应用在儿童道德情感培养中应以德育理论为指导,结合德育实践情况,形成阶段性教育戏剧活动范式,建构模块化的教育戏剧活动实施框架。教师可依据张晓华的三大戏剧活动模块(角色戏剧、过程戏剧、故事戏剧)[6],通过创设戏剧活动角色、建立戏剧活动情节、升华戏剧活动价值等策略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

(一)创设戏剧活动角色,增强儿童的道德情感意识

该策略在教学设计方面可遵循“界定问题—发展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要和儿童一起在戏剧活动中扮演与目标主题相关的角色,通过引导儿童参与并投入教育戏剧活动,让儿童掌握语言情感密码,学会独立思考和换位思考,增强儿童的角色意识,这有利于儿童道德情感的全面发展。创设戏剧活动角色包括活动前言、界定问题、发展问题、解决问题、重温回顾五个阶段。

1.活动前言阶段

此阶段包括五个环节:教师角色性代入学习内容、抛出思考性问题、引导活动发生、维护活动秩序规则、集体讨论回应。以校园霸凌教育戏剧活动为例,教师要提前让学生收集与校园霸凌相关的资料,鼓励学生阅读和探讨相关的书籍和新闻,并在集会环境中以新闻主播身份对校园中存在的霸凌事件进行报道,引起大家内心的不安与担忧。

2.界定问题阶段

此阶段较为灵活,涉及暖身游戏、营造问题情境与氛围、计划并设置矛盾冲突、个人或群体性角色扮演、教师进组等环节。以校园霸凌教育戏剧活动为例,教师可带领学生观看“反霸凌”影片,并提供剧本文字,请一些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邀请学生说出对所扮演的角色的想法。例如,教师可提问:“假如你是被施暴的小男孩,遭遇霸凌时你心里会怎么想?”当每个学生都体验过被施暴小男孩的角色后,教师可扮演一位欺凌者,让学生与欺凌者对话或提出质问与建议。

3.发展问题阶段

此阶段包括资料的选择与扩展、故事情节的系统性推动、儿童寻求帮助、教师设问、儿童讨论与计划、形成问题、解决共识等。以校园霸凌教育戏剧活动为例,教师可延展故事情节,告知学生在施暴现场还有三位无动于衷的旁观者,并请三位学生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回应其他同学提出的面对施暴者不敢伸出援手的理由和内心活动。交流之后,教师发放事先收集的反霸凌资料,给学生提供参考,并引导学生讨论“假如你担任解决校园霸凌事件的专家组成员,该如何处理校园霸凌事件”这一问题。

4.解决问题阶段

此阶段主要涉及教师对故事结局的解读、角色的集体讨论、针对性记录下活动感想。以校园霸凌教育戏剧活动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学习遇到校园霸凌时的处理方法,并总结各小组呈现方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小组代表说明其方法的构思过程。

5.重温回顾阶段

此阶段包括儿童分享、教师回应、以多元化媒介方式与事件人物交流等。以校园霸凌教育戏剧活动为例,教师可请学生给被施暴小男孩写一封信,给予小男孩一定的安慰,并说出自己通过该事件所获得的感悟与体会。

教师要通过戏剧活动带领儿童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引导儿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关心与尊重他人,促进儿童对身边人、事、情感的深刻感知,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内心冲击,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以防患于未然。

(二)建立戏剧活动情节,助推儿童情感体验

该策略主要以戏剧活动情节的推进为教学线索,将德育内容通过戏剧的形式呈现给儿童。教师可加入一些包含情感价值和实践探索的情节,将德育内容寓教于“剧”,引发儿童的情感体验,帮助儿童建构真实的情感世界。在整个教育戏剧活动中,建立戏剧活动情节开始于具有道德情感价值的部分,强调故事的发展不依赖剧本,不以演出为目的。建立戏剧活动情节的过程包括戏剧情节导入、戏剧情节扩展、戏剧情节串联三个阶段。

1.戏剧情节导入

教师要设计具有道德情感价值的情节,并将其导入德育教学中,通过引发儿童的好奇心吸引和带动儿童有意识地进入道德情感活动。以城市修补坑洼道路戏剧活动为例,教师可展示各种道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介绍情况。例如,教师可以“这条路是我们大家每天来学校的必经之路,已经修整过很多次了,但还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过路的行人和来往的车辆都非常担心与烦闷”作为背景,将这一情节导入德育教学中。

2.戏剧情节扩展

在此阶段,戏剧情节开始向中段发展,师生之间共同推动戏剧情节的发生,并从戏剧情节的变幻中寻找发展的逻辑点。以城市修补坑洼道路戏剧活动为例,为了更好地解决路面坑洼问题,教师拿出召开“市民大会”的告示并进行张贴,告知本次“市民大会”将围绕道路质量的提高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分组后进行社会身份的选择,化身“市长”的教师告知化身“民众”的学生,最近“市长”信箱接到了不少“民众”的投诉,投诉道路质量太差,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未达到成效,希望大家可以从自己的职业角度或身份立场提出建设性意见和项目改进方法,会议结束后由教师统一整理意见。

3.戏剧情节串联

在此阶段,戏剧情节升华到高阶,以前中段为基础,衍生后段情节,将前中后三阶段融合成稳定而完整的戏剧故事。以城市修补坑洼道路戏剧活动为例,虽然前中段已经对路平项目进行讨论,但教师要在后阶段引导学生将此问题内化到情感层面,引导学生思考“我想对修路工人说”“我想对政府官员说”“我想对项目经理说”“我想对过路行人说”“我想对来往车辆说”,不依赖剧本,让学生根据前中段情节的感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内心的想法。在此阶段,教师要让学生把问题道路变成一条社会责任感之路,把建设道路变成创设自己的人生之路,涉及的是学生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未来生活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雏形。

(三)掌握戏剧活动价值,促进儿童情感升华

教师将具有情感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作为戏剧活动的主体内容,可升华戏剧活动价值,使儿童不仅能学习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能从中获得戏剧与人文相关的认知和情感。此阶段在于引导儿童摆脱模拟剧情的情境,将所建构的情感迁移到真实世界中,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价值认识,进行心理升华和情感升华,使儿童的道德情感逐渐成熟、实践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模式在教育戏剧的实施过程中被广泛采纳并运用于实践之中,具体分为题材选用、故事领悟、故事延展三个阶段。

1.题材选用

题材可来源于传说故事、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以《王二小的故事》教学为例,教师选取儿童文学读本《王二小的故事》,将其作为教育戏剧的教学内容,既能让学生学习和积累词汇用法和意义,也能让学生铭记历史,感受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国家认同的道德情感。

2.故事领悟

该阶段主要以语言为传播载体,通过教师讲述、儿童个体化朗读、集体化观影等方式推动儿童快速浏览相关故事内容,从而在戏剧表演活动中能够快速且轻松地捕捉角色特点,投入内心情感。以《王二小的故事》教学为例,这篇文章短小精悍,文字简单易懂,教师和学生可观看影片片段,进行分角色朗读和分小组戏剧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以真实传神的表现,流畅自然地对故事进行整体领悟。

3.故事延展

在这一阶段,参与者领悟故事内容后,可采用讨论事件问题、转换事件困境、延展事件情境、塑造事件人物、推动事件走向等方式,创作出更多的情节。以《王二小的故事》教学为例,在对《王二小的故事》进行故事领悟之后,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国家认同的道德情感升华,促使儿童的道德情感心理逐渐成熟,爱国实践水平不断提升。在故事领悟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国家的旗帜为什么那么鲜艳?如果王二小生活在我们所处的新时代,他的生活环境如何?为什么在今天仍然要讲王二小的故事,有何现实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所建构的爱国情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体现道德情感的价值。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具有实践性、互动性、教育性的综合艺术形式,将其应用在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中有利于发挥戏剧活动的价值,让儿童体悟到鲜活的道德情感,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顺应新时代德育的要求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期待。

猜你喜欢
戏剧道德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有趣的戏剧课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戏剧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