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旅游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2-02-18 22:24:31梁慧卿
教育观察 2022年25期
关键词:心理学教学法旅游

梁慧卿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真实场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更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PBL教学法将知识学习与真实、复杂的任务和问题挂钩,这些任务和问题往往与学生今后从事的专业工作密切相关,通过设置任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知识、锻炼技能。PBL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效果显著,在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的教学应用中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PBL教学法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普遍流行的教学方法。[1]

一、文献研究综述

(一)旅游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的研究

管云认为,传统的旅游心理学教学课堂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教材选择侧重理论较为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未能有效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张海燕指出,旅游心理学课程传统教学选取内容不够合理,教材往往详细讲述心理学基本理论,而实践环节少,实践内容纷乱单薄,教学侧重讲授理论,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实践,课堂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此外,当前的旅游心理学课程考核评价片面,考核方式与传统教学法相对应,多数采取一次性闭卷的笔试方法,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就能通过考试,体现不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朱琨认为,目前的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侧重理论而实践环节单薄、教学方式以灌输式和传声筒式教学为主、考核方式单一且脱离实际等问题。[4]

(二)PBL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状的研究

PBL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先是在医学类的院校得到推广、修正,随后逐渐从医学教育领域走向其他学科教育领域。在我国,PBL教学法最早也是被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并开展研究。崔炳权等人认为,PBL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更具有探索性、主动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实施的必要性,但其实施也存在一定问题,如课程设计不合理、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参与课堂不够积极、耗时较多等。[5]张博等人指出,PBL 教学法的成功实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但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可能会对PBL教学法存在抵触心理,不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其中。[1]他们还指出,PBL教学法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教师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丰富的专业实践经历,还要具备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1]张海燕在对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反思中提到,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设置任务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但每组学生的差异随着课程的推进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且同组组员之间的分工也会逐渐固定下来,达不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3]

(三)基于PBL教学法的旅游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的研究

王俊峰等人认为,问题设计的质量是决定PBL 教学法效果的关键所在,同时,教学过程要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并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建立合理高效的PBL教学法评价体系。[6]董琳琳认为,PBL教学法应重新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践能力考核、思维能力考核,并让学生参与成绩评定。[7]谭燕瑜等人提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加强教师角色转化、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创新创业思维融入专业教学设计,并融入专业素质拓展训练。[8]

二、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PBL教学法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各类实践型学科的教学中,包括高职院校各类专业的课堂教学。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的摇篮,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掌握行业需要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以解决今后在专业岗位上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PBL教学法在国内高职院校各类专业教学中的普遍实施已形成必然趋势,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三、将PBL教学法应用在旅游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

旅游服务心理学作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一定的旅游服务心理学知识对加强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提升服务技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课程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均有一定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不仅可以了解旅游业相关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够掌握一定的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以解决今后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9]因此,应用PBL教学法进行该课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能更好地适应旅游服务心理学的课程要求

旅游服务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学基础知识指导旅游业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该课程通过指导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针对旅游者及旅游从业者等人群的心理分析能力、解决实际人际问题的能力及自身从业的心理调适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储备必要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10]

PBL教学法通过在课堂设置任务或问题情境,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知识的掌握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这一特点与旅游服务心理学的课程要求相互契合。

(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思考意识

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等待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答案,既容易产生倦怠感,又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尤其是旅游服务心理学课程的授课对象大多是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没有学科基础的情况下掌握心理学知识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如果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参与度,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倦怠甚至厌学等负面情绪。PBL教学法的“情境互动”能有效改善课堂教学中理论冗长、枯燥沉闷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驱动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自主思考的意识,对提高旅游服务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三)能强化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旅游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将学生的相关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于实践。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双重储备。PBL教学法设置的真实任务和问题能有效模拟现实的工作情境,学生能在参与完成对应任务的过程中,结合自主思考和教师指导,完成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解决同类问题所需技能的锻炼。

(四)能加速促进创新性教学方式方法探索

PBL教学法倡导的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并不是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任务练习,而是由教师先抛出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合理、适当的指导和推动,积极、自主地建构知识和技能。这一学习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既是对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能力的锻炼,又是对教师设置任务、课堂引导等能力的考验。因此,PBL教学法对推动旅游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性探索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四、PBL教学法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PBL教学法已通过各种形式运用到各类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结合相关调查研究,其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整体认知度不高,应用效果有待提升

大多数高职学生对PBL教学法较为陌生或认识较少,对这一教学方法的认知普遍比较模糊,即便不少课程的教学开始融入PBL教学法,从整体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对这一教学方法的认知度也仍然偏低,认为其对专业学习及技能掌握的实际帮助不够大。同时,部分教师也习惯于传统讲授式教学,一时难以改变固有教学模式,或在设置任务问题时流于形式,没有结合学生实际设置难度适中、符合真实情境的任务,在教学应用中未能较好地达到通过任务锻炼能力的目的。

(二)接受度欠佳,被动学习惯性明显

目前的高职课堂教学在大体上仍然更偏好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课堂小组任务教学活动主要是出于服从教师要求的原因,课堂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部分学生不愿主动思考课堂任务,更倾向于直接听教师讲授。可见,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模式的影响依然深刻,学生依赖“以教师为主导、被动接受知识”的惯性明显,自主学习主动性不足。[11]

(三)对教学效果期待较高,解决问题能力较弱

学生对PBL教学法抱有较高的期待值,希望能通过这一教学方式让自己更积极自主地思考、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提升今后的职业竞争力。但是,在实际课堂运用中,大多数学生存在对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缺乏头绪、小组任务完成效果不佳等问题,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脱节,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能力欠缺。

(四)任务完成质量欠佳,小组成员协调合作不足

受传统被动学习习惯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组员沉默、不愿发表意见或出现因意见不同而发生争执、冲突的情况,影响小组协调合作,导致难以完成小组任务或小组任务完成质量不高,难以达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五)理论学习与实操锻炼结合度低,归纳提升不足

PBL教学法在高职课堂教学应用中普遍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脱节的情况,在学生完成相关任务或问题后,教师往往忽略了结合任务完成情况和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深入指导和总结提炼知识要点的环节。同时,部分学生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并没有将参与解决的问题和涉及的理论知识有效融合起来,难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PBL教学法在旅游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切实改变教学观念

为优化PBL教学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效果,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改变固有的授课和学习观念。教师要有意识地从“学生围绕教师,以教师为课堂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向“教师围绕学生,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转换。[12]尤其是已经习惯于传统讲授型课堂的教师,要勇于跳出“舒适圈”,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

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认可这一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避免因学习惯性被打破产生负面情绪,导致学生对参与课堂任务活动产生抵触,影响教学实施效果。[13]

(二)合理创设任务情境

创设任务情境是实施PBL教学法的首要步骤,任务设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实施的效果。教师在创设任务情境时应考虑任务设置的关联性、真实性和匹配性,合理设置任务情境。

首先,任务设置的关联性是指任务内容应与专业课程有一定关联。教师要结合本课程内容相关的内容,设置与对应知识点相衔接的任务和问题,避免使用“万金油”式的通用任务,确保学生能在完成任务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相关知识要点。

其次,任务设置的真实性是指任务应当基于真实的工作场景,是旅游行业工作中实际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能够切实锻炼学生解决真实工作情境中遇到相关问题的能力。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定期参与行业一线工作调研,了解最新行业实际,切忌设置脱离实际、不真实的任务。

最后,任务设置的匹配性是指任务难度应与学生实际能力相当。设置的任务应难度适中:任务难度过高,超出学生当前能力,会打击学生参与任务的积极性;任务难度过低,则难以达到激发学生思考动能、锻炼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三)有效引导能力锻炼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突出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提出任务问题后,需关注各小组的任务进程,把控课堂节奏,保持与学生的适当交流,既不能强迫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又不能任由学生发挥、不闻不问。同时,教师应在保证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自主性的基础上,适当给予释疑和引导,以提高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和能力锻炼的效果。

(四)注重强化交流合作

交流合作是学习小组完成课堂任务的重要方式,也是影响任务完成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小组成员间协调合作不足的问题较为普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敢于和乐于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交流。出现组员意见争执的情况时,教师要及时介入调停,提出指导意见,协助推进小组任务的完成。

(五)及时完成归纳提升

总结提炼是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环节,但也是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完成小组任务后,教师应组织学生通过适当的形式展示小组成果,并进行点评和总结,结合任务完成情况提炼关键知识点和技能点,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完成教学流程的归纳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对以旅游服务心理学课程为代表的实践应用型课程教学,通过实施PBL教学法,构建“教师设置问题导向、创建情境—学生小组合作、成果展示—教师归纳总结、实现提升”的教学闭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主动性,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心理学教学法旅游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