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佼 王 竹
(辽阳广播电视台,辽宁 辽阳 111000)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种类的不断增多,大量的新闻信息席卷而来,但是新闻的含金量却大不如前。新媒体时代的记者不仅要提升自己的新闻敏感度,还要提高新闻采写业务能力,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受众,不断扩大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
新闻角度是记者在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达新闻事实的目标和关注。知名记者艾丰把选取新闻角度比喻为“探矿”,“新闻的价值在事实上并不统一,有各种各样的‘矿藏’,好的视角选择是让记者更快、更顺畅地提取这些价值。”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必须找到正确的视角,引导观众对新闻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记者采访和写作时,必须善于选择新闻场景和人物,使新闻有更多的观点。例如,在进行火灾报道时,可以通过目标语言和事故的叙述来还原事件,让市民了解火灾原因和防火知识使新闻采访起到真正的社会作用。
一是体现在新闻的真实性方面。随着新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经常会在新闻事件发生之后就立即进行报道工作,这种即时的报道虽然在时间上抢占了先机,但在真实性方面就很难保障,甚至有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错误报道。所以不管是新兴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在进行新闻采访的时候都应该重视其真实性,多方位深度采访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二是体现在新闻采访的质量方面。好的新闻报道不仅要满足真实性和连续性要求,更应关注新闻报道的质量。新闻采访的方式和内容最终都应该保障其品质,让受众能够感受到新闻报道的深意,引发受众的兴趣。当前很多新闻报道盲目追求“第一时间”、追求速度,在品质方面大打折扣。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重视新闻的质量,尤其是在新闻采访阶段,要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应该重视百姓关注的问题,贴近百姓生活,抓住热点问题,才能抓住受众的心理,提高新闻的品质。
新闻标题决定了本次事件是否可以在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的目光,它是对新闻事件的总体概括,是还原新闻事件的基础。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各大媒体平台上出现了许多“标题党”,为了博取眼球、赚取流量,标题夸大其词、偏离实际、题文不符。这样不仅对受众了解新闻事件造成误导,还可能会引发错误的舆论发酵,给社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写作时没有很好地提炼新闻主题,只是单纯将采访素材做简单的串联,缺少个人的观点和独特的新闻视角。例如,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的经济新闻报道,记者通常会在稿件当中引用很多数据和信息,有的新闻工作者思维懒惰,只是简单的数据堆积,缺少个人的分析和横向对比,也就很难找到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深层次的信息。这样的报道不像新闻,更像是数据调研和工作总结。
有的记者在采访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得到的材料不够详细,使得采访过程尴尬。一些记者总是不深入了解新闻事实就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妄下结论,这样的话,稿件也会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意识,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新闻采访报道应该是有目的、有策划的系统性工作,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地进行报道。然而部分新闻工作者仅仅将新闻采访当作任务,简单罗列问题,对事件当事人的关注度不够,缺少对事件真实性的判断。新闻工作者应该对新闻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做好充分的调查。在报道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当事人的情绪,换位思考。新闻工作者不是新闻的搬运工,而是事实真相的揭露者,承担着较大的社会责任,肩负着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精湛的业务能力,更需要具有崇高的新闻职业道德修养。
对新闻事件来说,新闻记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在对事件观察、采访后所获取的内容就会存在一定差异。在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必须要有明确的采访目标,在确定观察角度后,再对整个采访过程的思路进行调整。所以除了需要正确选择采访对象之外,还必须重视选择、确定看待新闻事件的角度,通过这种方式对后期写作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新闻记者来说,需要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到达现场,快速对事件判断,并对新闻事件做出深入分析,给出一些独特见解,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报道,适当融入记者自己的观点、意见,以便给受众带来一种亲临现场的感受。
在新闻采访中,新闻采访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能力决定新闻采访成功与否。因此,新闻采访人员在新闻采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新闻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使用的符合采访情景的语言,提高新闻采访的质量和效率。即使新闻采访人员在采访过程中手上没有台本,也要在脱稿的情况下严格按照台本的要求进行,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是一个新闻采访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所有媒体在对同一件事的报道中都有不同的看法,同时,不同媒体可以采用的报道方式也不同,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只有好的内容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好的内容始终是流量的根本保障。因此,记者在接受采访之前,必须了解大众的心理状态,了解大众关注的内容和主题,不断筛选,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手段提取有价值的因素。为了使最终出现的新闻报道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新闻记者仍然需要不断提才能在采访过程中形成自己最独家的观点,瞬间吸引大众的目光。对新闻内容不必深究。
在写新闻的过程中,角度的选择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发现事实,还是发掘和表达事实,都要选择适当的角度。挑选角度的技巧有两个:一是需要站在全局高度。二是从小地方着手,用小的看大的。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能找到独特的视角,抓住最重要的问题,写出具有强大冲击力的文章。大的眼光是要有宏观思维,要有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新闻是社会舆论的“晴雨表”。新闻报道要高瞻远瞩,反映时代的重大主题,演奏时代的主旋律。在进行正式采访之前,要慎重考虑并确定采访的对象、报道主题等。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查和选择采访主题,根据主题选择采访素材,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从小地方着手是不能含糊地、枯燥地讲大道理、喊空口号,这样做显然很难写出好的新闻作品。
融媒体时代,受众发布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公民记者的时代已经到来。很多非专业人士借助互联网也能够发布一些信息,然而由于受到媒介素养的限制,这些新闻的专业水平不高,甚至还存在一些假新闻。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新闻稿件的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可以体现更多的报道角度。第一,善于发现新闻线索。除那些热点事件外,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果视角选择准确也会带来很大的社会价值,那些看似普通平凡的人身上细腻的感情、感动的瞬间也很有报道价值;第二,见微知著,从小处入手,这也是逆向思维的一种体现。例如,围绕“三农”问题来选题报道,通过报道普通农民日常生活水平的变化,以小见大,体现出国家的变化、城镇化建设等。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变化同时也是时代背景的反映。有的新闻事件可以不按照事件顺序或者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来报道,而是采取逆向思维来报道。比如,关于刑事案件的报道,这些案件通常都是从案发现场和遗留痕迹来推断嫌疑人及其作案动机,往往都是犯罪嫌疑人受到利益的驱使或者是夹杂复杂的感情纠葛而作案。针对这样的事件恰到好处地采用逆向思维来报道,通过细致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找到最后的答案,比传统的直接报道更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关注,给受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必须站在独特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采访、写作和报道,积极地报道新闻,可以充分地将受众的情绪和思维调动起来。记者要确保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并在写作时融入自身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让新闻内容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比如,在报道一些社会新闻时,由于事件本身就很容易引起强烈的舆论,所以新闻记者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重视对事件背后深层信息的挖掘。如果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新闻记者一直采用常规的思考方式,必然难以创新新闻内容的播报。新闻内容在缺乏新颖性的情况下,很难调动受众的兴趣,导致受众对新闻内容的接受程度变低。所以记者需要选择一些与受众实际生活贴近的事件进行报道,能够让受众感同身受,同时新闻事件在社会上也会引发良好的反响。因此,新闻记者在实际采访的过程中,要善于对采访对象进行创新式的提问,通过这种方式印证自身思维并做好详细记录,确保在后续报道过程中能够充分将自身的独特观点描述出来。
在当今社会,新闻采访的渠道越来越多,新闻工作者应该关注新闻采访工作的宽度和深度,抓住当前新闻受众的需求,提高新闻采访工作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扩展新闻渠道。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注重新闻采访的品质和独特性,有效利用各种媒介开展工作。例如,利用视频、网络平台来进行采访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更好地利用新闻传播资源,降低新闻采访成本,推动新闻采访工作的整体发展。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不能总是保持严肃的面孔,切忌不做任何修饰,直接抛出问题。因为这可能会让受访者不舒服,所以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事件的看法。相当于失败的采访。因此,记者在接受采访时必须规范和创新自己的语言。在采访过程中加入流行或比较舒服的单词,会改变严肃尴尬的采访氛围。只有消除面试官的紧张感,才能取得更好的采访效果。第一,吐字清晰的语言表达。在任何场合当中与别人互动交流,若要让对方明白自己表达的意思,吐字清晰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在新闻采访行业中,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采访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新闻采访人员必须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采访的问题,提问时逻辑要合理、发音要标准,让受访人员明白采访人员的意思,并回答出准确有效的新闻事实。这样才会推动采访过程的快速有效进行,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互动交流氛围,促进新闻采访圆满成功。第二,肢体的语言表达。在进行口头语言的表达时,还可以加上肢体语言表达进行辅助工作,以吸引被采访人员的注意力。例如,用眼睛传递信息时,新闻采访人员应该把目光放在受访人员身上,让集中真诚的眼神表达出对被采访人员的尊重。当被采访人员描述新闻事实时,采访人员将目光放在受访人身上,让其感受到采访人员的真诚,积极主动地进行表达。
众所周知,客观和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立脚点。在遵循新闻事实的前提下,适当融入个人的某些创新性观点,有利于让受众耳目一新。新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同时,雷同的新闻也大量出现。新闻工作者应采用求异思维去分析问题,找到新闻事件中不同的侧面,培养自己独特的新闻视角,进而在众多的新闻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受众更多的关注。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善于变换文体形式,使用丰富、多样化的数据,不同类型的语言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特别是要善于报道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面对不同的受众需求,新闻工作者要能够抓住主要矛盾,从众多的报道视角中选取一个侧重点,引导受众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新时期新闻采访编辑工作的开展,对新闻记者的个人能力、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新闻记者来说,必须在明确受众需求的情况下,坚持使用独特视角看待新闻事件,不断强化新闻采访的深入、不断丰富新闻写作内容,善于在工作过程中表达自身观点,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实现对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引导受众从多方面看待新闻事件,真实、客观地将新闻呈现在受众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