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级融媒如何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02-18 00:05:34
新闻传播 2022年4期
关键词:金源阿城类节目

孙 孟

(阿城广播电视台 黑龙江 哈尔滨 150399)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了漫长的时间考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弘扬和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速度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一、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

2013年11月2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传递了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明确信息,体现了党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强决心。

作为今天的媒体人,应该努力将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己任,矢志不渝,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方沃土,通过手中的笔、摄像机的镜头记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若干个支流的闪光点,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二、结合基层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文化类节目

阿城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城市。公元1115年,女真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在这里建立了声威显赫的大金国,从此开始了近120年的金朝历史。至公元1152年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在阿城共经历4帝38年,留下了很多历史遗存和民俗文化。阿城作为金代故地,有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金源文化,曾经成功举办过多届“金源文化节”,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金代后裔纷纷齐聚女真故地,寻根祭祖、朝拜祖先、文化溯源,传承金源文化精神。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也让这座城市对文化宣传尤为重视。

多年来,阿城区的文化类宣传工作始终围绕着金源文化展开,金源文化是以女真族传统文化底蕴,吸纳和融汇中原文化及其他民族、部落文化而形成的具有时代和地域特点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报道好金源文化,对于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要。

怎样向外界宣传好金源文化,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阿城融媒体中心除了对文化类活动进行重点报道之外,还在深挖金源文化内涵、追寻金代文物背景、研究金代历史方面下足功夫。陆续开设了《金史讲坛》、《走进金上京历史博物馆》、《话说金源》、《重游金源故地》等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文化类节目,引导受众知晓历史脉络,领略精神内涵、洗礼心灵世界,努力构筑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层框架。

三、提高采编播手段使原有节目重新焕发活力和生机

以往历史题材的文化类节目往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给人深奥、生硬、高冷的刻板印象,其语言表述晦涩难懂,对受众缺乏吸引力。为了打破常规,有所突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阿城融媒体中心重新改版录制播出了《金史讲坛》系列节目,节目每月一期,一期60分钟,一期包括4-6个历史时代片段,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主持人和嘉宾走出演播室,走进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和金上京皇城遗址,通过直观和宏大的实景,使电视观众迅速融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充分感受到事件发生的时代氛围。参加录制的金史专家和金源文化研究学者以讲故事的叙述模式,将观众带入寒风凛冽、金戈铁马的宋、辽、金对峙的年代。这是阿城融媒体制作中心一次大胆尝试和全新探索,多部门、多场景的循环切换,加上真人演绎,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观众对历史的兴趣。11期节目的主题都不相同,分别为《讲述阿勒楚喀的故事》、《大金建国背景》、《大金第一都》、《鼎盛之治》、《金上京会宁府的起源》、《始祖函普》、《献祖绥可》、《昭祖石鲁》、《景祖乌古乃》、《世祖颏里钵》、《完颜阿骨打》,该系列节目第一次全景展示金代乃至同时期宋朝、辽国时期的历史,使电视观众全面掌握千年之前发生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的真实历史事件,激发起观众的爱国情,产生强大共鸣。该系列节目在电视和抖音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上连续播出,收到社会很好反响。

四、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提高文化类节目制作水准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阿城融媒体中心针对不同文化主题和内涵,充分挖掘新的表达方式和节目样式,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合作,开设文物鉴赏类节目《走进金上京历史博物馆》,每周两期节目,周二、周四播出,每期节目以博物馆内的馆藏文物为报道主体,深挖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讲述发生在宋、辽、金时期惊心动魄的故事,把抽象的、冰冷的文物通过亲近的、平民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拉近了文物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文物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现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立体名片[2]。由于文物本身性质的专业性太强,相关知识的普及度不高,采取怎样的报道模式才能让广大电视观众更加直观、更加清楚的了解金代不同时期的文物特点和发生在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阿城区融媒体中心充分借鉴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国家宝藏》等历史文化类节目的成功经验,努力制作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历史文化类节目,并将其打造成阿城融媒体中心的品牌栏目。《走进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系列节目以文物为核心,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和演绎形式,让文物具有生命力,增添了节目的趣味性。作为历史文物类节目,首先要保证高度的专业性,阿城融媒体中心派出具有一定文物知识储备和文物鉴赏素养的记者团队专门负责《走进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系列节目的采访、撰稿、编辑,节目制作团队还邀请多位金史专家和研究学者担当顾问,帮助制作团队准确无误的介绍文物知识、历史背景,力求使节目在专业的基础上看起来更加通俗易懂,起到很好的知识普及作用,让人们通过观看节目爱上历史、爱上文物。

五、结合实际延伸触角开拓全新文化类节目报道领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阿城作为大金王朝的肇兴之地,金源文化的核心区域,女真先民们留下了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在近十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阿城区申报成功了一大批国家、省级、市级非遗项目,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线索达600余条,在全省区县级非遗保护工作中名列前茅,为了宣传报道好这些优秀的非遗项目,阿城融媒体中心经年累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普查工作进行报道,陆续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播》和《走进非遗项目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我们身边》等一系列节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是女真先人在日常生活渔猎中产生的一项体育运动,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演变,这项运动依旧被女真故地阿城区的人民世代传习,并把它引入初中校本课程,成为青年人日常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必修项目。阿城融媒体中心通过对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的宣传报道,为推广和普及珍珠球运动奠定了基础,对青少年的历史学习教育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岁月流逝,如今在阿城,会说满语的人越来越少了,知晓金代民俗的人更是屈指可数,怎样保护好这些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阿城融媒体中心的记者选择走进传承人身边,记录传承人的日常生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深入乡村进行田野普查等多种方式,保留传播正在消失的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金源文化,充实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

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电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这不仅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创作中,不断开发新的文化类节目,还需要对原有节目模式进行包装,以适应新的传播模式的转变。

以《金史访谈》、《走进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我们身边》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类节目是阿城融媒体中心记者团队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手段创新,也是对文化类节目形态的一次成功探索。虽然每个节目样式不同,但都围绕如何弘扬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主题展开。节目制作团队相对独立,节目内容又相互关联,从而架构起金源文化在区县级融媒的传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闻媒体是文化产品的生产平台、传播平台、消费平台,是承载文化的综合性工具,文化新闻报道只有坚持文化自信,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才能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才能具有生命力。[4]■

猜你喜欢
金源阿城类节目
常州金源汽车内饰有限公司
鸡姥爷
民间文学(2022年11期)2022-05-30 10:48:04
戏子多秋
哎呀,骨折了
哎呀,骨折了!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新闻传播(2016年12期)2016-07-10 08:19:50
剩饭
故事会(2016年11期)2016-06-02 09:08:41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1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4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新闻传播(2015年15期)2015-07-18 11: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