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18 05:03:34李玉娇天津市和平区中医医院血液透析室天津30002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期
关键词:透析机血透风险管理

李玉娇 天津市和平区中医医院血液透析室 (天津 30002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机的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设置为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设置为实验组,实施风险管理方法。以本院20台血透机作为研究样本,分析经管理后两组血液透析机的故障发生率、临床相关指标(风险理论知识、风险防范操作、风险事件发生、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血透机的工作总时长一致;实验组血透机平均停机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透机的故障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的风险理论知识、风险防范操作、护理满意度评分相比于参照组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机的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减少仪器的停机时间与故障发生率,对延长设备寿命,保证设备仪器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血液透析是目前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且血透操作简单、应用广泛、效果显著,是临床比较受欢迎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1,2]。血透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设备的安全运行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较大的关联,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3]。设备的安全运行不但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果没有做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将会大幅度提升医院对设备的维护成本,目前提升血透机安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医院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课题[4]。本文主要分析在血透机的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设置为参照组,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设置为实验组。以本院20台血透机作为研究样本。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方法,具体内容为在患者使用之前需要做好仪器的准备工作,使用完毕后需要做好仪器的清洁、维护等工作,根据相关规定运行血透机,如果血透机在应用过程中发生故障需要马上停止使用并及时维修。

实验组实施风险管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健全考评体系:组成科室质控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科室主任、护士长以及技师长,每月需要不定期抽查透析各个环节,并做好相应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开展相应的奖惩;考评结果可与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挂钩,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同时,科室在使用设备之前需要与设备科室进行沟通、协商,了解血透机的使用规范,并完成相应的考评,保证各项设备的保养、维护与操作等制度的落实。(2)建立健全相应的培训机构:从制度上保证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并予以进修学习的机会,设备科应该要做好带头作用,辅助制定机器培训工作,包括培训制度的拟定、建立、完善以及落实等工作;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能改善医护人员的设备知识结构,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设备理论知识,也能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对相应设备的操作能力,满足临床医疗服务需求;提升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与安全意识,也能避免由于设备操作失误引起的不良事件,降低患者对医院的投诉率。(3)落实血透机的质控措施:由于血透机长期处于酸碱、高温等环境中工作,环境因素对血透机的参数与性能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落实血透机的质控工作,保证血透机能正常运行;在血透机运行过程中应该要做到有效的反馈控制,及时消除仪器故障风险,在日常质控工作中,质控内容包括仪器预防性维护工作、性能监控工作、日常巡检工作等。在日常巡检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要仔细检查仪器的外观、电源、治疗后的消毒情况等,做到尽快发现问题并上报工程师,及时维修;在预防性维护中,通常是由院内工程师与厂家工程师完成这一步骤,需要完成血透机的完整性与自检功能,除了需要常规清理、除尘之外,还要对血透机上的易耗件进行定期更换,并做好电气安全测试;在性能监控中,技术人员应该要定期对血透机的性能参数进行校正与检测,主要有压力、流量、电导率、温度等参数。(4)建立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对不同岗位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对其进行分级管理,实施多种策略应对风险,开展有效监控、评估,能够保证血透机监控处理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还能保证处理工作中的安全性,保证风险可控,实现血透机专业化管理工作。(5)建立健全设备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为了保证血液透析机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首先应该要针对风险管理设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工作人员的日常巡检过程中有制可依,同时也要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可以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管理开展相应工作,明确不同小组的职责,同时落实职责,有助于风险管理措施后续实施。领导组应该要结合血液透析机实际情况与使用风险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方案,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进行合理指导,便于督促工作人员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也有助于质控小组对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相应的检查,保证其质量。工作组当中,工作人员的职责在于通过风险管理评定血液透析机应用期间存在的风险,同时落实内部控制评价、自我评估等内容,另外工作人员还要做好相应整理工作、登记工作等;负责年度风险管理的评估与评价,包括年度内部控制评估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血液透析机的设备工作时间、设备平均停机时间、故障发生率、临床相关指标(风险理论知识、风险防范操作、风险事件发生、满意度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均输入SPSS22.0中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分别以±s、百分比(%)表示;行t、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血透机的故障发生情况

两组的设备工作总时间一致,实验组设备平均停机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设备故障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透析机的设备工作时间、设备平均停机时间、故障发生率(±s,%)

表1. 两组血液透析机的设备工作时间、设备平均停机时间、故障发生率(±s,%)

组别 例数 设备工作时间(h)设备平均停机时间(h)故障发生率[n(%)]实验组 20 57600 228.62±63.67 3(15.00)参照组 20 57600 674.67±76.95 12(60.00)t/χ2 — 19.9728 8.6400 P—0.0000 0.0033

2.2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临床相关指标

实验组护理人员的风险理论知识、风险防范操作、满意度评分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高,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低,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临床相关指标(±s,%)

表2.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临床相关指标(±s,%)

组别 例数 风险理论知识(分) 风险防范操作(分) 风险事件发生率(%) 满意度评分(分)实验组 20 95.12±4.19 94.18±4.62 0(0) 97.25±1.36参照组 20 87.22±7.36 86.37±8.26 5(20.00) 92.92±3.46 t 4.1716 3.6905 5.7143 5.2087 P 0.0002 0.0007 0.0168 0.0000

3.讨论

血透机属于一种安全性较高、容易操作、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医疗设备,能将人体血液中的废物通过半渗透膜的方式除去,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5]。血液透析机包括电路、水路与血路三种,仪器的监测报警系统也比较多,一旦血透机发生故障,不但会延缓患者的治疗,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6]。因此临床必须要确保血透机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其能正常运转,同时要开展严格、细致的维护与保养。但从目前临床血透机管理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对血透机的维护与定期检测不能有效落实,不但会增加设备故障发生率,还会增加设备的维修成本,甚至降低医院的医疗安全[7]。

血透机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1)设备因素:血透机的操作程序复杂,操作期间对技术要求也比较高,这一仪器的使用频率则相对频繁,血透机质量直接影响患者诊疗效果[8]。大部分血透机比较重视设备的购置,但是并不重视设备后续的保养以及维护,因此在血透机的维护上通常是发现问题之后对其进行维护,缺乏对血透机的质控相关数据,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就不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风险,降低血透机治疗安全性[9]。(2)人员因素:人员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从护理人员方面上分析,在血透机应用期间如果操作错误会带来安全隐患,在血透机使用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领域知识,护理人员一般没有接受系统性培训与学习,且血透机界面为英文界面,如果对英文了解不多则会影响到仪器使用和机械执行相关操作,一旦血透机出现问题就会手足无措,影响到患者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并不重视血透机的设备风险管理,风险防护意识相对薄弱,没有认真参与到血透机的风险管理当中[10]。另一方面是工程技术人员,血透机在后续维护过程中缺乏工程技术力量,仪器发生故障之后不能及时解决,需要等待厂家维修可能会导致仪器老化,且影响到患者治疗效果[11];同时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更新速度相对较慢,不能针对血透机产生的问题发表有效建议。(3)管理因素:在血透机的管理方面,更多的是停留在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并没有设置紧急预案,质量控制措施也不够完善[12]。

血透机的维护与管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具有技术性强、管理因素多等特点,在设备管理中,医院工程技术人员是核心力量,通过有关制度的完善与落实能有效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作,从而保证设备能得到安全运行[13]。血液透析机的应用风险管理是一个比较具体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应该要从血液透析机的应用实际出发,探索科学管理方式,通过科室人员互相配合探索出相应的管理方法,有助于建立健全血液透析机风险管理制度。工作人员通过分组协作,开展相应的管理与风险评估工作,重视质控工作,也能规范仪器培训制度以及考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仪器使用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对有关医护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能提升医护人员的技能,让其适应复杂设备所需技术要求,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导致设备故障;通过强化设备科室与使用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能明确各科室的责任,并根据其职责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从而落实设备的维护计划[14]。在血透机的风险管理当中,对人员的操作要求比较严格,通过落实风险管理控制措施能有效降低血透机应用过程中的故障发生率,减少设备停机时间,为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15]。从研究结果上看:实验组的设备平均停机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的设备故障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机的临床管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的临床有效性较高,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透析机血透风险管理
贝尔克Formula2000血液透析机维修实例剖析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透析机消毒液中柠檬酸检测方法的对比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健康之家(2021年19期)2021-05-23 09:10:44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血液透析机用电磁阀的设计仿真与测试
测控技术(2018年1期)2018-11-25 09:43:54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日机装DBB-27型血液透析机故障分析与维修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