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建筑遗产活化的精品酒店设计研究
——以开普敦筒仓酒店为例

2022-02-18 07:56何杏仪
大众文艺 2022年2期

何杏仪 Ирина Бондаренко

(哈尔科夫国立工艺美术学院,哈尔科夫 61002)

筒仓工业建筑曾经在粮食和原料的储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储存技术的改变和城市发展,筒仓建筑逐渐变成工业遗产。如何活化这类工业遗产对促进城市更新、延续城市文脉具有重要价值。现代酒店业日渐重视差异化产品开发,导致了在过去不曾想象的建筑领域中开创酒店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为客人提供住宿的同时,建筑的历史性和原真性特征能给客人创造独特的体验,符合消费者当前的社会需求和文化需求。将工业建筑遗产活化设计为精品酒店,结合文化性与商业性是对工业建筑遗产可持续保护与再利用有效的方式。

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南非开普敦维多利亚港,是开普敦的地标建筑。这座国家粮仓属于典型的多筒高立筒仓,主要分为工作塔和筒仓群两部分,两者由上下联廊连接起来。建筑始建于1924年,总长66.5米;宽36米;高57米。筒仓群由7行6列共计42个混凝土圆筒组成,每个筒仓直径5.5米,高度27米。

筒仓的工作方式是:火车到达塔楼的站台,谷物被提升到塔楼各个楼层进行初清及分类,随后被传送到其下方的矩形筒仓或者东侧的圆形筒仓进行储存,最后谷物从出料仓的料斗落下,被运输到港口。

建筑于2001年被闲置。2013年,英国著名设计事务所赫斯维克(Heatherwick Studio)接受委托,负责建筑更新设计。酒店室内设计由业主兼设计师丽兹•拜登(Liz Biden)亲自完成。直到2017年,这座工业遗产建筑终于以全新的形式登场。

二、建筑空间更新设计分析

(一)设计难点分析

1.建筑类型的差异

作为粮食加工储存的筒仓建筑与作为生活服务的酒店建筑,它们的空间属性差异巨大,功能、布局等方面的矛盾如何协调?

2.特殊的空间结构

筒仓工业建筑具有明显的建筑结构,如何在保存建筑特征的前提下,适应酒店的空间需求?

3.历史文脉

如何延续建筑的历史文脉,满足酒店客人的精神需求?

4.设计创新

当人们对地标性建筑的形象已经很熟悉的情况下,怎样的设计创意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二)功能分区

建筑被改造成两大功能:筒仓酒店和蔡茨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酒店安排在西侧的塔楼,原用作装载谷物升降机和加工设备的区域。塔楼一层西南角是酒店大堂;四层到六层是酒店的配套空间;七层到十层是酒店客房;楼顶是泳池和天空吧。筒仓群近塔楼的一端被设计为巨大的中庭,中庭以东用作博物馆展厅。

(三)空间设计

空间设计中最重要的改造是酒店与博物馆之间的中庭设计。设计师从这座工业建筑过去储藏的谷物获得灵感,在靠近塔楼一端的筒体群中掏空了一颗巨型的玉米粒模型,形成一个有机形态的中庭。它总高7层,体积4900立方米,11个圆筒经过三维弯曲面的开凿后露出筒仓内部结构,呈现出非常有趣的切面。中庭顶部被打开并装上夹层玻璃,自然光从顶部照射下来,使中庭成了一个类似拱顶教堂的神圣空间,同时也极大改善了邻近空间的光环境。

(四)交通流线

筒仓建筑以储存功能为主,人的交通流线不是重点,因此,改造方案中加入了新的交通要素。在中庭北侧的三个切割后的筒体内部分别嵌入了一个螺旋楼梯和两部垂直观光电梯,联通上下空间。为了体现出筒仓过去的工作流程,原来的火车运输站台区域被用作交通主入口。在大堂的东北角设置了酒店专用的电梯厅和楼梯间。

(五)表皮设计

由于建筑六层以下的原始表皮具有纪念性,因此改造中只剥除外墙表层的黄色涂料,露出最原始的混凝土材质,延续建筑的历史文脉。另外在局部位置加设玻璃、钢材等现代材质的建筑构件。新旧表皮形成了晶莹与粗犷的视觉对比,让人们更清楚地识别新旧结构,并尝试分层理解建筑表皮的更新过程。

建筑表皮的设计亮点在于六层以上的玻璃窗改造。原来狭小窗洞被扩至最大化,用大面积的玻璃窗嵌入在建筑的梁柱框架中。将威尼斯灯饰上凸出的图案作为窗户样式,钢框架和几何形切割玻璃组合成多个枕型窗户,三维立体的造型使每个玻璃面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反射效果。从远处看,建筑几乎拥有了焕然一新的表皮效果。

三、室内设计分析

(一)设计概念

筒仓酒店室内设计的概念元素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酒店的建筑母体是筒仓工业建筑遗产,因此,筒仓建筑的工业特征非常明显,它们是酒店最好的传播者。其二,筒仓酒店与蔡茨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同属一个建筑体,非洲当代艺术就自然成为筒仓酒店设计的概念来源。这样,酒店的设计概念总结起来就是将酒店建筑过去的历史文化与当代艺术的融合。

(二)功能布局

酒店的主入口位于塔楼一层的西南侧,塔楼四层是酒店的水疗中心和健身房,五层用作公共卫生间,六层是酒店的接待中心,咖啡厅以及酒吧,六层的夹层布置了会议室,书吧以及行政酒廊。七层到十层被安排为酒店客房,共28间,在每层呈点式分布,面积在41至211平方米之间。它们占据着酒店最好的楼层、景观朝向。整体规格高于普通五星级酒店的常规客房面积标准,舒适度非常高。楼顶是酒店泳池和天空吧,车库安排在广场的地下两层。

(三)界面设计

1.墙面部分

大部分公共空间的墙面保留原始的混凝土材质。一些与工业生产相关的结构构件也保留了下来,客人可以近距离接触它们。客房墙面最吸引视线的就是巨大的玻璃窗,其他墙身则采用淡黄色系的墙漆,暖和又明亮的色调让空间显得温馨优雅。

2.地面部分

酒店公共区域的地面主要选择黑白灰素雅色调的瓷砖间隔铺贴,局部用其他材质作点缀。餐厅、客房等空间使用淡雅的木地板,在家具下面铺设色彩艳丽的地毯,提升舒适度的同时,也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3.天花部分

大堂等公共空间展现了原始的建筑界面,出料仓的谷物料斗及其相关结构构件被完整呈现在天花上。整体天花造型非常简洁,配搭大型水晶吊灯以软化工业气氛,提升空间的品质感。

(四)陈设设计

陈设设计主要包含家具,灯具,布艺,艺术品四个方面。

1.家具

设计师选用色彩艳丽、材质丰富的奢华风格家具,以混搭方式制造了华丽夺目的效果。比如:客房中各种高纯度色彩的高背床几乎成为每个房间的视觉焦点,在旁边或者搭配一个传统东方风格的储物箱作为床尾凳,或者搭配一个天蓝色梯凳作为床头柜。这种高调而略带荒诞的陈设设计手法明显有别于其他标准化设计的酒店,不免令人印象深刻。

2.灯具

在工业建筑单调的界面中合理运用灯具能有效减轻空间的枯燥感,使用人工照明强化界面肌理,并重新营造适合酒店功能的环境氛围。酒店大堂中悬挂金色镂空半球形大号吊灯作装饰,简洁的黑色壁灯强化原始墙面肌理,可调角度的明装射灯使得天花的谷物料斗更为突显。工业味的黑色多头吊灯用于酒吧,奢华的水晶大吊灯用于客房。

3.布艺

筒仓酒店使用的布艺主要体现在客房,客房地毯的色彩和材质非常多样。床单床被选用白色织物,上面搭配鲜艳的毛毯和抱枕。酒店其他空间的布艺用得很少,以配合工业建筑的干练精神。

4.艺术品

筒仓酒店的艺术品具有两个特点,一方面,保留原生态的工业设备构件和结构构件作为艺术装置。另一方面,酒店各个空间布置了大量色彩丰富、造型活泼、艺术气息浓厚的非洲当代艺术品。这些工业装置、艺术品将旧建筑的历史文化与当代艺术在空间中融合,给酒店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四、从工业建筑遗产到精品酒店的活化设计总结

(一)功能空间适配

由于工业建筑与精品酒店空间属性差异明显,旧工业建筑遗产活化成为精品酒店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精品酒店的各项功能对原空间格局的形态、尺度、封闭性等因素重新适配。

1.空间形态

筒仓建筑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圆筒仓的立面特征是它区分于其他建筑的独特元素,因而建筑更新中尽量原样呈现出筒体外围形态。筒仓群东区开凿出玉米粒状的有机形态作为中庭,增加了新建筑的辨识度和趣味性,与其功能属性相契合。

2.空间尺度

对筒仓重新解构产生的中庭高度约27米;体积4900立方米,形成一个极具震撼力的超常规尺度空间,是项目改造的亮点。酒店大堂的面积不大,而8米的层高为空间带来明显的气势,符合工业建筑的场所精神。而客房、卫生间等空间则使用适宜人体的空间尺度。

3.空间封闭性

塔楼的六层至十层使用超大面积的玻璃窗,从而营造了明亮开阔的空间感,将开阔的港口和城市景观引入室内,非常适合作为酒店的客房、餐厅等空间。塔楼的二到五层以及筒仓群内是封闭的空间,适合对自然采光与开放程度要求不高的空间,比如展厅、水疗中心、卫生间。而塔楼的顶层设计为几乎全开放的状态,作为泳池和星空吧,让客人享受广袤的天空。

(二)空间特征重塑

从工业建筑遗产改造的精品酒店,核心在于建筑或其所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特征。因此,以历史文化再现的设计角度,发掘筒仓工业遗产在建筑结构、结构构件、设备构件以及界面肌理等方面的特征,使改造后的酒店延续属于历史工业空间应有的气质。为客人提供住宿的同时解读历史的变迁,获得不同寻常的感知和体验,是这类精品酒店区别于标准化酒店的重要价值体现。

1.结构特征的重塑

作为仓储用的筒仓群具有特殊的空间形式,通常需要对筒体内部重构来满足新的功能空间。建筑师在筒仓群内部移除一个有机几何体后形成的空间,成了新建筑的核心区域,而这个玉米粒有机几何形体的来历跟筒仓过去的功能息息相关,最贴切传达筒仓建筑的本质,因而场所精神得到了延续。建筑师将原本平凡的筒仓通过创造性的重塑方式在新功能空间中传达出旧建筑结构的特性,运用现代技术使传统结构展现出来的形式美从而让空间产生了现代性。

2.结构构件的重塑

筒仓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结构构件是出料仓的谷物料斗及其相关构件。他们具有很强的识别性,是筒仓工作流程的重要体现。在筒仓酒店大堂以及前往中庭的通道中完整保留的那些锈迹斑斑的谷物料斗及构件,形成特定的工业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还原过去的工作场景,唤醒人们对建筑历史的记忆。

3.工业设备的展现

筒仓建筑的设备主要分布在工作塔的不同楼层内,选择性地保留最具价值的纪念性设备,将他们作为艺术装置在新空间中展现。在酒店大堂旁边的过渡空间矗立着多件大型生产设备,以纪念性展现的方式,传达场所的精神内涵。

4.界面肌理的重塑

(1)保留原有界面肌理。尽可能真实地呈现原界面中具有纪念性的肌理,它们除了表达自身材质的颜色、质感以外,还反映着建筑的时代性与地域特征。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肌理还记录着建筑的风化破旧情况,或者人、建筑及生产设备长久互动所形成的痕迹等,它们对于传递场所信息起到关键作用。(2)引入新的界面材质。由于筒仓建筑的储存性质决定了空间较少考虑人的因素,在进行活化设计时通常需要局部增设新的界面材质来弥补原空间的缺陷。新增材质应具备可识别性,让新旧元素通过互补的方式凸显旧工业建筑在当代环境中的历史厚重感,同时让建筑外观的现代性与标识度以及酒店内部的舒适度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结语

凭借着让人印象深刻的有机形态的中庭、几何切割玻璃外窗、拙朴与华丽并存的室内装饰,让开普敦筒仓建筑遗产经过活化设计成功转型为奢华精品酒店。用事实证明这种工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方式,不仅延续了工业建筑的生命,转型后的精品酒店还能继续发挥新的价值。文章分析总结了从旧筒仓建筑到精品酒店的活化设计思路和方法,希望能为国内同类或者相关工业建筑遗产活化项目提供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