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维
厦门市思明区税务局一级行政执法员陈炯茂
离开白交祠村3年多,陈炯茂一有机会就推荐同事、朋友到该村旅游。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向村子介绍的个人游、团体游、单位参观总计有40多次。
1993年出生的陈炯茂,如今是厦门市思明区税务局一级行政执法员。在此之前,他在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担任了两年大学生村官,在思明区滨海街道办事处担任了一年街道干部。
谈及现在岗位,他坦言,压力不小,节奏很快,厦门税收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对每一名税务干部的素质水平要求也在提升。
“从服务村民,到服务企业,岗位调整,身份转变,但做好工作的方法相通,服务群众的理念从未改变。”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陈炯茂说。
赶上周末或假期,白交祠村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是厦门乡村游的好去处。大量游客的到来,给这个山村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不错的收入。
地处福建省厦门市西北山区,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海拔近1000米,是该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2016年8月,陈炯茂来到这里担任大学生村官。
谈及当时的选择,陈炯茂坦言,和乡村结缘源于父亲的影响。父亲是一名乡镇干部,陈炯茂从小跟他走村入户,对乡村有着较为深厚的感情。毕业前,他就决定到农村,到最基层去接接“地气”。
位于大山深处的白交祠村,经济底子较为薄弱,发展缓慢。“当时,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茶叶和地瓜,收入构成较为单一,人均年收入较低,年轻力壮的都外出打工了,留下老人、儿童和妇女200多人。”陈炯茂回忆说。
不过,陈炯茂和村干部们却看到了发展的潜力。这里常年云雾缭绕,山上气温比山下低5℃~6℃,被称为厦门的“雾都”和“云雾避暑山庄”。
虽然拥有优质的旅游资源,但村里可玩的项目并不多,农家乐、民宿的数量和服务质量也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村民不仅受益有限,反倒要为大量垃圾发愁。
如何靠旅游形成经济效益?如何帮助村民实现增收?
经过思考和谋划,村干部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发挥自身优势,引导标准化种植;搭建电商桥梁,助力农产品销售;组建旅游合作社,促进传统旅游转型升级。
其间,陈炯茂建议村“两委”成立旅游股份合作社。村民将闲置的房屋作为资产股入社,年终全民分红。合作社现有可利用的民宿农家乐26栋、161间、床位202个。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陈炯茂还担任起讲解员,结合红色教育讲乡村的发展历史。
离开村子以后,陈炯茂先后接手了统战、党建、信访等工作。无论从事哪方面的工作,他始终坚守时刻为人民排忧解难的本心。
“无论在村里、乡镇,还是在区里,服务好群众是我永恒的追求。即使一些工作比较机械、琐碎,但我相信,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服务群众的小事情,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厦门是重要的对外窗口,也是众多港澳台侨胞的聚集地。
在负责统战的时候,有一位印度尼西亚的华裔来厦門寻根。由于没有什么线索,寻根的难度可想而知。了解到情况后,陈炯茂积极联系专业寻根团队,通过对该华裔的国籍和姓氏进行分析,联络寻根所在地村委会并驱车100多公里打探消息,终于成功帮助其在漳州北门社成功寻亲。
除了统战工作以外,信访工作也是陈炯茂平日里的重要工作之一。
2021年其共接收、处理12345热线和信访792件,内容涵盖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等方面。因为来件多且较为复杂,陈炯茂经常需要奋战到深夜零点才离开单位,以便第二天能够对来访诉求进行答复。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是我做好每一个来访诉求的根本和对自己的要求。”陈炯茂说。
到了税务之后,需要面对各种类型的纳税人,意味着更多的挑战。若要更好地解决纳税人的实际问题,则要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按照陈炯茂的规划,他正为在职研究生、税务师、律师等考试做着准备。
5年来,历经几个岗位,陈炯茂也有了对做好工作的深切感受和思考。
陈炯茂坦言,在村里工作时,自己也曾有过一筹莫展的时候。
后来,在读《摆脱贫困》时,书中的那句“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启发了他。
他坚信,无论到了哪个岗位,最重要的就是要先给自己确定好努力方向,“只要方向对了,努力向前奔跑就没有错”。
岗位调整,身份转变,但服务群众的理念却从未改变。
2016年,最强台风“莫兰蒂”直袭了他所在的白交祠村。为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陈炯茂全程参与转移群众、灾后重建工作。由于联络基站被毁,在村连续工作12天后才与家里取得联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两年间共参加思明区税务局组织的抗疫活动40余次,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好税企互动平台,解决疫情期间纳税人的需求。
“无论在村里、乡镇,还是在区里,服务好群众是我永恒的追求。即使一些工作比较机械、琐碎,但我相信,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服务群众的小事情,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