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民融入冬奥

2022-02-18 21:57郭鹏
民生周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冬奥开幕式冰雪

郭鹏

图/新华社

大幕开启,激情飞扬。

2022年2月4日,奥运之火在“双奥之城”北京燃起,全球进入冰雪运动新时代。在16天里,“我们”将一起分享奥林匹克的魅力和欢乐。

“我们”之中,有冰雪赛道上的运动员,有工作台上的裁判组和教练团队,有默默无闻的志愿者,有开闭幕式的导演和演员,有扛着设备对焦热点的媒体记者,有数量过亿的冰雪运动爱好者,有为赛事和城市服务提供保障的各部门人员,更有坐在家中通过电视看比赛的广大观众……

从全民迎冬奥到全民享冬奥,“我们”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此,或许才有了那些沉甸甸的口号,比如,“全民冬奥,一起向未来!”

孟艳,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执行导演,负责开幕式仪式前表演环节。

“当《我和你》的音乐响起,现场所有观众点亮了手机,光芒像萤火虫一样,一闪一闪,慢慢点亮了整个“鸟巢”。这不是我们提前设定的互动,是现场大家自发的行为,看着亮闪闪的“鸟巢”,我的眼泪就忍不住了,这应该就是一种‘人民性’吧。”

孟艳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人民性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大家敞开胸怀去欢迎全世界的朋友,让人们看到最真切的欢迎情感,于是“中国式行进广场舞”的想法油然而生。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也说,与以往的热场邀请主持人和明星进行串烧表演不同,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仪式前表演没有主持人,更强调人民性。“中国是广场舞大国,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看到,人民生活幸福了,才会去跳舞唱歌,所以我觉得广场舞非常好。”

退休职工郭秀娟在看完该节目后感慨:“看好!北京冬奥会真如广场舞一样,接地气,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进来。”

而要想真正实现全民参与,就要降低门槛,放宽准入条件。据了解,参加仪式前表演的演员,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有74岁,他们中没有专业的舞者。孟艳说,“1365名普通群众,用最真诚饱满的热情去庆祝冬奥会开幕,展现冰雪运动的魅力和影响,正是三亿人上冰雪的一个缩影。”

仪式前表演最先开始,120名孩子随着动听的音乐,手举120把发光的雪花伞将跑道一点点照亮,“这也寓意点亮了人生的跑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风风雨雨,我们走走停停,但只要前方有光,哪怕跌倒我们也会继续前行。”孟艳回忆说。

整个仪式前表演环节,一共使用了24首歌曲,孟艳介绍,这些歌曲大有讲究,“24首歌曲是经过无数次考量筛选出来的,很多歌曲都耳熟能详,囊括了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喜好。就像万花筒一样,你猜不到下一首是什么,但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惊喜”。

“咔嚓,咔嚓,咔嚓。”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正式上演时,数百台拍摄设备,一齐对准一个超大面积的8K超清屏幕,其间,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这里就是赛场之外,另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位于北京国际饭店的“2022北京新闻中心”。

2月1日,大年初一,2022北京新闻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该中心主要服务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非注册但具有正式记者身份的媒体从业人员。

据统计,共有432家1770名中外记者注册成功,其中境内媒体279家1251人,外国媒体130家453人,港澳台媒体23家66人,成为参与记者覆盖范围最广的一届冬奥会非注册记者新闻中心。

该中心主任徐和建介绍,在中心开放的20天里,会给媒体记者准备近百场新闻活动、百幅图片展示和千种外宣品展陈。

《民生周刊》记者在新闻中心看到,现场的媒体记者要么在采访,要么在直播,要么在拍摄素材,都希望用独特视角来报道冬奥,虽然忙碌,但是秩序井然。

浙江《湖州日报》记者谢尚国告诉记者,“没想到我们地方媒体,也能有机会来北京报道冬奥会。”除了聊冬奥,谢尚国也会尽可能地向同行推介其家乡湖州,他结识了不少媒体人,他把在新闻中心的工作看作是“媒体大联欢”。

来自《青海日报》的记者王煜鹏,同样很珍惜这次来京报道冬奥的机会,通过新闻中心安排的多场发布会,王煜鹏对北京市和冬奥会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们即将见证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伟大成功, 也将为冬奥会举办设立一个新的标准并鼓励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 感谢北京市政府的付出!感谢2022北京新闻中心记者们的付出!”2月6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现身”2022北京新闻中心云聚展区,向媒体记者“云拜年”。

“这将是迄今为止最盛大的冬季运動庆典。”巴赫对中国和北京在全球疫情艰难时刻,为举办冬奥会与接待全球运动员所作的贡献和付出表示感谢。他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 将为冬奥会举办设立一个新的标准,并鼓励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

当回答“如何看待新闻媒体在冬奥会举办中发挥的作用”时,巴赫指出,“媒体和记者在把冬奥会带给世界各地的观众方面,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他还用“无可挑剔”形容2022北京新闻中心,“感谢2022北京新闻中心为全球媒体记者所做的安排, 让全球观众可以感受到北京冬奥的精彩”。

市民参加微型冰壶趣味赛。图/新华社

“一会儿中国队员出来,要喊我啊!”2月5日上午10点半,退休职工郭秀娟在家里厨房向儿子大声喊道。

此时,电视里正在播放着单板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

63岁的郭秀娟没滑过雪,但是喜欢看滑雪比赛。“刺激,好看,真如主持人所说,这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因为身患高血压,郭秀娟说自己的人生可能没机会走进滑雪场了,她只能通过观看电视,来为运动员们加油鼓劲。

她觉得电视前的观众,特别是老年观众,同样是冬奥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国际奥委会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国大陆地区观看人数约3.16亿人,与平昌冬奥会开幕式的全球观看人数大体相当。

而据专业机构统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即时直播收视均值破8,最高峰高达9.754,同时段全部频道排名第一!”

在我国东北,走出房间,就是真实的冰雪世界。

今年过年期间,在黑龙江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穿着一身红色古风斗篷,来自辽宁省的小朋友杨萱正在家人的陪同下体验冰上大滑梯、冰上自行车等娱乐项目。

据了解,第23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冬奥之光闪耀世界”为主题,园区面积达82万平方米,单体景观数量超百个。从冰墩墩、雪容融的雪雕景观,到形似奧运火炬的主塔,本届冰雪大世界融合了众多冬奥元素。

“我从小就喜欢玩雪,一下雪,就和同学们打雪仗、堆雪人。”杨萱说,在冰雪大世界游玩,她觉得非常开心。杨萱家人说:“今年春节期间,北京正在举办冬奥会,全国都呈现着浓浓的冬奥氛围,我们专程领着孩子过来,感受冰雪运动,为中国健儿鼓劲加油。”

事实上,不仅各大景区内充满“冰火交融”的氛围,全国多地的大街小巷也随处可见冬奥元素。

在“双奥之城”北京,大大小小的冬奥景观在街道广场、公园商圈已是屡见不鲜。

在北京朝阳公园的室外冰场,喜庆的福字、火红的灯笼悬挂四周,介绍冰雪运动的展板随处可见。不少市民俯身阅读展板上的内容,充实自己的冬奥知识库。

市民陈女士常常带着孩子来滑冰车、玩滑梯,“多进行室外运动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都很好”。在她看来,冬奥会的举办无疑会激发大家对冰雪运动的兴趣,“我们都很关注冬奥会,孩子特别喜欢冰墩墩和雪容融,每次在街上看到都要指给我看”。

可以说,北京冬奥会让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冰雪热”。有咨询机构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冰雪运动行业市场规模为594.9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713.9亿元。

随着冰雪运动赛事的增多,以及冰雪政策多重利好,冰雪运动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神州大地上,将出现越来越多民众体验、参与冰雪运动的身影。

猜你喜欢
冬奥开幕式冰雪
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的“半身少年”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人民日报》十九大开幕式报道话语分析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