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爱恨交织的“网络购物节”

2022-02-18 21:30公众号留言读者
心理与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狂欢节网购好友

公众号留言读者

最近几年,细心的读者朋友可能会发现:自己手机中购物软件越来越多了,甚至很多娱乐软件中也出现各种购物推广信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用户网络购物的消费习惯也逐步形成。疫情之下,“网购”优势更为突出,甚至吸引了越来越多中老年朋友的加入。

去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各大电商均以“销售數据创造新高”结束。无论你想或不想,在这场盛大的“庆典”之中,你大概率都逃不过各式各样营销广告的“轰炸”。各类“省钱作业”“必买清单”“红包攻略”让人们体验到购物乐趣,也可能带来些许烦恼。

本期,我们的互动话题与读者朋友们一起聊一聊网络购物中的情绪体验。

已经记不清自己从哪年开始参与到各个网购狂欢节之中了。开始的时候,对“618”“双十一”充满了各种期待。有时喜欢的东西放在购物车里几个月,就为了等在那一天“出手”;有时要提前攒几个月零花钱,为了那一天入手好物。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很刺激,满满的仪式感。

对于我这样喜欢清静、简约、有序,又因工作原因每天必须使用电脑的人来说,遇上每年的11月购物狂欢节是件痛苦的事。因为只要一打开电脑,各种各样的广告以“不商量”的方式不请自来,占据我的屏幕,关键是关闭按钮不易发现,一不小心,就被带到“天南海北”,令我十分反感,也影响到正常工作。

其实,我的性格适合于网购,我不喜欢讨价还价,网购就省去了许多麻烦,在网上看中了商品,一点下单,一切搞定,就等着收货了,很方便的。但对网络上那种“流氓式”广告,我难以认同。

想着“双十一”绝不参加各大电商的满减措施、领优惠劵等活动,但最后还是被迫参加了。宿舍有两人在一个购物小队里,通过自己做游戏和好友助力,可以获得网店的优惠劵和一些返现,于是我就成了她们的好友之一。从10月底一直到11月10日,她们每天发来链接,我天天去帮忙助力,碍于情面,不能不帮。被卷入“双十一”真的很烦,就像微信里一些比赛需要好友投票一样,不看重质量高不高,而看重好友多不多。

“双十一”这类网络购物节的影响力已不再局限于年轻群体,几乎成了全民狂欢的节日。正如我们的读者留言一样,主动参与到这个节日庆典中的人乐在其中,而被动卷入的人群有苦难言。购物节举办十余年,“购物节下单”已然成为部分人群的消费习惯,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狂欢节不仅带动经济,背后更有着满满的仪式感及社交属性。

近年“双十一”的购物热潮似乎在十月底就已经高潮迭起,加上“鼓励家庭存储一定生活必需品”通知的影响,不少家庭趁着“双十一”这样的购物节囤积生活物资。我认为在各种促销诱惑面前,应该保持理性,清楚地分析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多少”,根据自身情况来消费,而非被优惠、红包牵着鼻子走。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地疯狂购物不仅会带来浪费,还会让情绪在短暂疯狂过后更加受伤,甚至因为过度消费影响生活品质。不管网购如何“蛊惑人心”,消费者要“不失本心”,理性购物,适度消费,保持经济稳定与情绪平衡。

电商利用我们的消费心理,出台各种满减政策,看似买得不多不贵,实际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买了很多,商家就是利用现代人的消费和盲目从众心理来带货。

适度消费,量力而行是关键!

我不喜欢跟风,通常对“超市抢购”这种事不以为然。我想,这种见风就是雨的心理,是人格独立的表现,也是集体无意识的呈现,说明社会的理性还有提高的空间。

公民关心时事的同时,更要相信国家应对危机的能力,国家会做出统筹安排,不必通过囤积大量物资来获取安全感。不给国家添乱,是一个公民高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考验。

现在的网购途径实在太多了,从各类购物平台到直播带货,仿佛常年都是“购物节”。长期的刺激消费让人感觉很疲惫,有时也会觉得失去了购物的快感。消费应该是一个让人心情愉悦的体验,所以我们更应理性对待。

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是否和我有一样的体验:当购物气氛被烘托到一定程度时,“买它”似乎不需要很多理由,而“不买”则要经过一番内心挣扎;有时,自己熬夜抢购的“心头好”有些差强人意,但下一次仍然会尝试抢购。其实,这就是我们的猎奇和从众心理在作祟,更有商家制造抢购焦虑,加之一年几十个电商节日,很多的消费者已经对这种促销形式逐渐免疫,甚至感觉疲惫,消费观念悄然回归理性。

每个人的消费观不尽相同,只要适宜、自洽就好。“买买买”也许能让你拥有一时的快乐,但并不能把你变成更好的人。我们无论消费什么,都应追随自己的内心喜好和实际需求,真正做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最后,感谢各位读者朋友的参与,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杂志及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xinliyujiankang)。期待您的互动留言!

猜你喜欢
狂欢节网购好友
网购寒假作业
网购寒假作业
蔬菜狂欢节
属羊
得病
巴西
网购试衣“真人秀”
动物狂欢节
雪花特快专递
葡萄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