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起
《蓦然回首》是一幅五彩斑斓的风情画
风情画,用来描绘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其中蕴含某些特别的含义,它带有“乡情”和“乡土”两方面的内涵,是自然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等内容融合体。文学作品真正地把住地方特色,勾勒出时代的风情画也就能更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时代精神,《蓦然回首》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作者笔下的西河古镇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地方色彩越浓艺术效果就越好,艺术的生命力也就越强。
小说人物活动的地点是西河古镇,当地人称之“西河老街”。作者写到:“西河老街不大,只有百多户居民,相互拥挤在青弋江西岸大堤的两旁,把这本来很宽的圩堤埂面切成一条羊肠似的小道。街面上的一块块青石,也被岁月的鞋底打磨得支离破碎,且油光发亮。”
老街有几百年了,两旁是错落有致的房屋,在房屋之间是细长幽深的窄巷。从青弋江挑水回家的居民,扁担悠悠,水桶满溢,稍不注意就会在巷道两旁碰撞。巷道很窄,说明小镇当年地皮的金贵;巷道很陡,沿圩堤直下,反衬出圩堤的高度。挑水人的扁担不长,水桶上面的绳子也不长,挑水人拾级而上时水桶才不会碰撞到台阶。墙是片砖灌土墙,上面远高于屋顶,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瓦是黑褐色的小瓦,盖得整整齐齐,还留有飞檐和天窗。有的门头上还有门楣,镶嵌着刻有花鸟虫鱼、龙凤呈祥图案的砖雕。间或有几家杂物店,卖些竹篮、竹垫、木凳椅之类的竹木器具,也有几家百货店夹杂其中,卖些布匹、烟酒、食品等居民需要的东西。还有一家录像厅,明眸皓齿的影星海报贴到了门外,呈现出古今交融、五彩缤纷又有些杂乱无章的氛围。
作者文笔细腻,写出西河古镇一度曾相当繁华,后来随着水路交通的衰落而日渐衰败的景象。小说故事是虚构的,但是自然环境却是真实的。主人公东川突然发现这条老街与一般的老街不同:“街面要高出两侧店铺的地坪1米多,从街面望去,门面就像窗户似的。听当地人介绍说,这是因为防洪的需要。老街坐落在防洪大堤上,随着水位的不断上涨,人们每年都要将青弋江大堤不断加高,形成了今天特有的景象。临河的一面,汛期来临时,水位升高,便用石头垒砌、木柱支撑,颇有些湘西吊脚楼的风格……”
街面高出两侧的店铺,也许是西河老街最獨特的个性了。西河老街还有吊脚楼的风格,我曾多次和作者一起来西河采风。可惜我无法像作者那样描绘古镇,那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的风情画,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蓦然回首》是一曲追求理想的赞歌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蓦然回首》以东川作为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故事情节很简单:东川的职业是医生,却爱好绘画。心情不好时,回到家乡西河古镇画画,遇到了一些家乡的人和事,穿插一些回忆。东川坚持多年后,绘画取得成功,并收获幸福人生。那么作者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想表达的主旨是什么,或者说作者要表达的社会生活是什么?
我和作者谈过这个话题,仅仅是为了写出西河古镇的庸常生活,小镇居民的真善美,顺便为西河古镇的旅游开发摇旗呐喊?还是另有深意?作者是莞尔一笑,没有多言。他没有像沈从文那样,明明白白地谈创作《边城》的目的。沈从文说:创作《边城》不是为了描绘一幅与现实隔绝的世外桃源图,而是要表现一种人生形式!并在这个人生形式里,注入了自己在三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所体验到的人生哀乐。 沈先生想表现的,是一种健康、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塑造出翠翠这么一个对感情向往又坚强的女孩。整本书中的人物,无一不是亲切有礼又重情感的,所以各个人物都会让人寄予浓厚的喜爱和同情,能让人融入他们的生活和感情世界。
《蓦然回首》和《边城》有很多的相似点,所写的故事很简单,然而却极美:在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镇,人们过着庸常的生活。作者在西河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中,加入了东川这个人物,其本意或者潜意识里是有“想法”的。
细细研读原作,可见作者对东川饱含深情:喜欢画画,却被父亲和老师骂;想读师范将来做美术老师,校长把他志愿改成卫校;分到医院成了医生,却没有独立的“处方权”;考研考得不错,却被开后门的人挖走指标……尽管人生处处不如意,但是东川从始至终有追求、有梦想,不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他要把自己融入艺术,把生命献给艺术,把艺术锻造得炉火纯青。功夫不负有心人,许多年后,东川美术作品展的举办取得巨大成功,东川几乎一夜成名,并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生活。
东川的生活逆境居多,但他没有自我放弃随波逐流,对生活有深层的思考:虽然每周只有三四天班,剩下的时间很多,但总不能无所事事吧?打牌,日夜鏖战,劳民伤财,他觉得划不来。青春时代是宝贵的,人又能有几度青春?交朋友,轧马路,炫耀自己,吹嘘自己,又有多大价值?
作者在东川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美好的祝愿,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东川在曲折坎坷的经历中,坚强隐忍,始终追求理想,献身艺术,绝不庸庸碌碌!
《蓦然回首》难道不是一曲追求理想的赞歌吗?在字里行间揣摩,于无声处闻惊雷,将给读者更多的教益和启示。
《蓦然回首》是一首缱绻悱恻的抒情诗
我喜欢《边城》,不知读了多少遍,那是一首缠绵悱恻的抒情诗。《边城》中有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现出宽厚纯朴的乡情乡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这样的:中秋节,青年男女用对歌的形式在月夜下倾吐爱意;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角楼观赏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鸭子的主人”;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小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边城的人民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构了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创造的人物闪烁着人性中率真、美丽、虔诚的一面,边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我同样喜欢朱幸福的《蓦然回首》,我们看到了西河古镇的秀美如画,生活在古镇的人淳朴、友善、美好。 诚如东川一样,西河可以滋养与疗补我们的心灵与人性。
西河古镇依偎的是青弋江,作者笔下的河面日出景象甚是绚烂:“东方的太阳跳出了青弋江河面,升起一竿多高。几艘满载黄沙的机动船在青弋江河面耕耘着,水面波光粼粼,像谁不小心撒落了满河的碎金碎银。”
作者笔下的西河码头,也是充满活力的:“西河老街的尽头,有一个石头砌成的码头,由宽约5米的青条石一级一级码放而成,并一直向河边延伸有30多米长。青条石被清澈的青弋江水冲刷了几百年,石条已变得光滑而莹洁。十几个女人散乱地蹲在码头,拼命地搓洗着衣服,棒槌声砰砰起伏,水珠飞溅,给这金秋的早晨平添了几多生趣,几多欢乐。”
西河码头,曾经江南风味十足,浣衣女子棒槌声声,河里的小船欸乃相和,一些挑夫穿插其间……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可现在自来水通到千家万户,洗衣機在旋转;河里运输的船只也渐渐少了,只有渔船几点;年轻人多数都流向大都市。西河古镇变得冷清,少了许多烟火气。
小说取名《蓦然回首》,是否还有对当初火热的市井生活的不舍?那里面有袅袅的炊烟,有淡淡的乡愁……
《蓦然回首》是一扇推介西河的文化窗
《蓦然回首》是一部有温度的作品,作者在为乡村文化振兴摇旗呐喊,为西河的文化旅游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
作者以西河古镇作为小说自然环境,无形中在宣传家乡西河古镇,这会促使地方政府加大对西河古镇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西河古镇也需要宣传!当我们在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生活之余,蓦然回首,发现自己身边还有这样一个有特色的西河老街:眼前是青条石板,粉墙黛瓦,雕梁画栋,环境幽雅,民风古朴……不远处绿水泛涟漪,青山藏葱翠;空气里弥漫着小杂鱼、臭干子的香味。感谢作者广而告之,我们庆幸地发现,身边还有一个可以沐浴灵魂的地方。
中篇小说《蓦然回首》结尾,作品中的人都在为西河振兴做贡献:东川成名后,依旧在西河开画室,给来创作写生的美术爱好者提供一个休憩之所;李二妈爱唱的那些民歌,已经被当地文化部门记录整理出来,有的还录成唱片,成为非遗作品,免费发给老街上的一些店家播放;东川的朋友李经理和凤妹妮在上海做生意,听说生意做得很大,正在动员朋友们一道回西河老街开发旅游,还聘请了东川等文化旅游界精英为顾问,再现西河老街往日的辉煌。
作者用心良苦,他对西河古镇的振兴充满期待!我也有着同样期待。
责任编辑 郝芳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