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连清
一、读懂要求
亲爱的同学,本次习作要求你读懂了吗?试着完成下面题目。
1.通过读题,我们知道这篇作文叙述的时间范围是,写作的主要人物是,写作的重点应放在。
2.你觉得下列哪些材料能够体现本次习作“我长大了”这个中心?()(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可多选)
a.早晨,当我穿上去年衣服的那一刻,我发现我长大了,衣服穿不上了。
b.除夕之夜,当新年的钟声响起那一刻,我对自己说:“你长大了!”
c.我终于勇敢地独自睡觉了,当早晨醒来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d.当表弟把我最心爱的玩具弄坏了,我说“没关系”,那一刻,我长大了。
e.有一天早晨,我意外地发现我快和妈妈一样高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f.妈妈生病了,我像妈妈照顾我一样照顾她,那一刻,我长大了。
二、名师点拨
(一)抓住“那一刻”,提前做铺垫
“那一刻”是本文构思的难点,即时间是短暂的,意识到自己长大是刹那间发生的。文章要抓住情感转变的特定情境和故事发展的特定阶段(文章的高潮),或进行场面描写,或做好气氛的渲染。文题中的“那一刻”具有突发性,但是行文不能“突发”,因为这“突发性”不是无缘无故地从天而降,“突发”之前必然有或习以为常,或熟视无睹的心理过程,我们要把这些铺垫写出来。
例如:打开爸爸的日记本:“儿子今天偷跑出去玩了,我不是不赞同,只是希望他能将更多精力用在学习上,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那一刻,我心中涌起愧疚之情,原来我一直都曲解了父亲,在那一刻,我似乎一下长大了,心中那与父亲的隔阂顷刻倒塌了……
我们看,当“我”合上爸爸日记本的“那一刻”,“我”长大了。这一刻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但是在这短暂的过程中,爸爸日记的内容(对孩子的关爱)为孩子长大做了情感的铺垫,这种“长大”也就显得水到渠成。
(二)紧扣“长大”,选好立意角度
长大是一种非常真切的感受,却是比较抽象的情感。这儿的长大不应是年龄增长了,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长大,我们可以通过写具体的事情赋予它新的内涵,比如:責任感的增强,坚强意志的体现,信念的确立,拥有宽容的心了,理解他人了……长大,重点表现在“我”思想上的成长。
仿写下面句子,你觉得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反映你的“长大”?
◇看着冒着倾盆大雨为我购买学习用品而被淋得落汤鸡一般的爸爸,那一刻,我长大了,我知道了父爱的伟大,我学会了感恩。
◇爸爸、妈妈出差,生病的我独自一人去医院挂号、验血、取药,当我走出医院的那一刻,我知道我长大了,我学会了。
◇这天妈妈临时有事,让我独自一人,那一刻,我长大了,我明白了。
(三)写好细节处,情节构思很重要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情节上“一波三折”的文章能让读者产生意犹未尽之感,所以情节构思是很有必要的。在布局谋篇上可以采用首尾照应的手法,在开篇做好铺垫,从自己没长大写起,重点写自己长大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前后进行对比,更能带给读者视觉冲击。结尾画龙点睛,这样文章更能形成一气呵成之势。例如:
开头——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小公主”;是爷爷奶奶的“开心果”;是哥哥姐姐的“小太阳”。父母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都说我是长不大的小丫头。
结尾——爸爸摸着我的小脑袋说:“呀,小丫头,你真的长大了!”妈妈在一旁为我竖起大拇指:“小丫头,真棒!妈妈真为你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