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友谊勋章”是如何炼成的

2022-02-17 05:50:25李生明
党史文汇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人类学

李生明

《我用一生爱中国》是一部反映国家“友谊勋章”获得者伊莎白·柯鲁克百年人生的报告文学。这部入选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图书,是一部以故事方式表现的人物传记,读这部书就是读中国的百年历史、读党史、读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人类学史。

伊莎白,1915年生于成都,人类学博士。她是一位见证了20世纪中国苦难辉煌的人类学家,她亲历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时期,参与了新中国建设,以其百余年人生经历,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程,而且展现了她与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以及她对中国深深的热爱。

伊莎白在青年时期远涉重洋,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读书。先读儿童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时选修社会人类学。她从1938年11月在四川汉源开始人类学最初调查,经过80年不懈努力,2018年11月终于完成这部人类学的扛鼎之作《战时中国农村的风习、改造与抵拒:兴隆场(1940-1941)》。此前她出版了《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兴隆场和十里店曾经的苦难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大变迁,成为中国对人类学学科研究的特殊贡献,写进人类学历史。

伊莎白早年参与、创造以及试图改变中国乡村社会,但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人类学是探索人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现状、生存方式的学问,田野调查是最基础的工作。她在汉源县杂谷脑做田野调查时,曾遭遇7.5级地震,当地的老僧人竟然埋怨来调研的伊莎白姐妹俩违反“天规”爬白塔(参照尼泊尔大金塔建造的宝殿寺),造成灾难。在璧山县兴隆场,当地的地主、富商、黑恶势力与袍哥紧紧勾结,她与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支持办起来的食盐合作社,触动了当地利益集团的一块小奶酪,就遭到强烈反对、暗算以至篡夺权力。她的浪漫情怀加理想主义,被一次次的现实摔得粉碎。在改变中国问题上,伊莎白主张甘地那样的和平改良,而柯鲁克(1936年加入英国共产党、参加过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纵队、深读过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认为,改良主义改变不了沉疴已深的中国,已经病入膏肓的中国必须采取外科手术,即进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在残酷无情的现实面前,伊莎白最终服膺了柯鲁克的观点,于是欣然相约1941年7月23日到泸定桥,当着大渡河的面,让铁索桥作证,两人从此立下海誓山盟,相爱一生。

伊莎白高度关注社会底层,在中国西南藏羌彝走廊、璧山等地搞田野调查时,她翻越松茂古道关隘,与村寨“云朵上的民族”亲密接触,结为好友。她手握打狗棍,走访上千家。在理县的藏寨八什闹搞田野调查时,她看到这里生产力十分落后,便专门回成都给村里背回木制纺车,帮助杂谷脑河两岸的村寨进入纺车时代。在冀南武安县十里店搞土改时,起初被开小灶,后来经过“抗争”,坚持跟边区政府人员一起吃食堂,一天两顿饭。白天访贫问苦,晚上挑灯记录所见所闻,天天满负荷,以致33岁怀孕的她头胎流产。在石家庄鹿泉区南海山村的中央外事学校当英语教师时,她吃最简陋的食品,却教学生最纯正的英语。

急公好义为中国,是伊莎白夫妇的高贵品质。在十里店时,伊莎白和柯鲁克跟随《人民日报》土改工作队一起参加土改复查工作。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1948年,由于之前从事过记者工作,他们本想从事老本行,但由于我们党当时最缺乏外语人才,解放军总参谋长、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叶剑英和中央外事组副组长王炳南,亲自出面邀请他们从事外教工作,他们坚决服从组织决定。先在没有教室且遭国民党飞机轰炸的南海山村办学,后来急行军到北平西南的良乡,再转到西苑、东交民巷。他们培养的外语人才,有的从事外交工作,有的从事对外经贸工作,还有的从事教育工作,可谓桃李满天下,英才遍全球。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急需外语人才,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系的高年级男生几乎全部赴朝,到战俘营做翻译工作。临别时,伊莎白和柯鲁克以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与赴朝学生讨论如何做好战俘工作,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理想主义的火炬,一直在伊莎白心中燃烧。1949年2月3日,伊莎白在前门箭楼,与马海德一起见证解放军入城式。她在箭楼上还见到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领导人。開国大典时,为了给刚出生两个月的大儿子喂奶,她暂时离开一阵子,穿过东长安街的游行队伍人群,回外事学校给他们夫妇安排的临时住所,然后又很快回到箭楼上。她跟当时的所有在场者一样,胸中澎湃着一腔革命激情。退休后的伊莎白没有闲着,先是与丈夫柯鲁克应邀到内蒙古、新疆讲学,不收报酬,不住宾馆,而是住校舍,吃食堂。柯鲁克于2000年去世后,伊莎白又回到白鹿坝,回到母亲参与创办的成都华西坝弟维小学,回到杂谷脑、十里店,看望乡亲们,拿出自己的积蓄无偿捐助给村里打井并资助困难学生。她对璧山县兴隆场尤其恋恋不舍,20年间回去5次,还资助了46名学生,初中生每年1000元,高中生3000元,大学生6000元。一个5岁时失去母亲的女孩子周露霞,如今大学毕业考上村官,成了家,说起伊莎白奶奶,感激涕零。对孩子们的回信,伊莎白视若珍宝,然而她至今还住着1955年的老房子。

伊莎白对共产党赤胆忠心,她曾单独或随同家人多次赴加拿大、英国、西班牙、美国、苏联求学、探亲、参战、旅游,但每一次都义无反顾地回到中国。

柯鲁克当过英国空军情报员,1947年柯鲁克与伊莎白从英国返回中国,到天津后即向英国总领事馆报到,答应此后把到解放区写的文章通过一位英国外交官转交英国,这成了“文化大革命”中柯鲁克“非法接触帝国主义”的罪证,被监禁5年3个月,其中在秦城监狱4年。伊莎白却被监管在北外老图书馆内,失去自由,近在咫尺的家却不能回,3个孩子无法照管。

1972年深秋,周总理力主纠正对待外国专家的错误做法,伊莎白的学生、时在外交部工作的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据此汇报了柯鲁克和伊莎白的境况,周总理指示“赶快放人”。1973年三八节招待会,周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向柯鲁克夫妇道歉“你们受苦了”,他们夫妇只是声音有点哽咽,但对共产党没有丝毫怨言。1976年至1980年,他们两次到欧美探亲访友,一路演讲,为中国做义务宣传,被西方人怀疑为被共产党“洗脑”,从而充满敌意。英国名牌大学曾抛出橄榄枝,以优厚待遇欢迎他俩去当教授,但均遭到婉拒。伊莎白说,我们的事业、朋友和家都在中国,我们已不再年轻,只有在中国才能做出最大的贡献。

伊莎白无愧于共和国崇高荣誉。她早年就受到最早发掘三星堆的学者葛维汉的学术影响,后来又受到英国伦敦大学人类学教授们学术氛围的熏陶。社会人类学是伊莎白的学术身份,是从事革命工作的需要中断了她的学术研究之路,但她仍然要将学者身份贯穿终生。退休伊始,伊莎白打开沉睡了40年的箱子,一沓一本、一字一句地整理资料,97岁时对《兴隆场》书稿做最后修订,103岁时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这部80年前就开始艰难收集资料的人类学著作。

2019年国庆节前,在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为104岁的伊莎白颁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这个至高荣誉的多是外国政要,唯有平凡、平淡、平实的伊莎白除外。目前,伊莎白家族已有6代人在中国。她的大儿子柯鲁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娶了韩丁侄女,后来应聘到西方石油公司,参与开发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大项目。二儿子柯马凯,是全国性社会团体——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曾荣获国家外专局颁发的“中国政府友谊奖”。他们一家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是中国人民最真挚的朋友。

《我用一生爱中国》以个人史交互折射中国革命史、建设史和近现代民族史。该书跳出自我讲述的窠臼,而是用第三方视角来尽量客观还原传主的生平和事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与国际友人一家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因而具有极强的国际传播价值。目前已签署英文版、俄文版、阿拉伯文版、日文版、西班牙文版、韩文版、意大利文版、法文版、葡萄牙文版、德文版等10个语种版权输出协议。

(责编 杨挺)

猜你喜欢
人类学
Special food from New Zealand
西方艺术人类学理论撷英
——《西方艺术人类学研究指南》评介
美育学刊(2023年4期)2023-08-24 08:10:54
《审美人类学》评介
美育学刊(2023年2期)2023-04-21 12:14:18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国际汉学(2020年1期)2020-05-21 07:22:52
传统的重建:现行朝鲜族婚礼的人类学解读
人类学:在行走中发现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红土地(2018年7期)2018-09-26 03:07:38
人类学理解记忆的方式
——读《吾思鱼所思》
管窥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行为艺术
新闻传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