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可视化”传播探索研究

2022-02-17 18:55何加亮付佳婧
新闻传播 2022年8期
关键词:可视化中华民族民族

何加亮 付佳婧

(大连民族大学 辽宁 116600)

文化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绵延相传至今,是古代劳动人民流传下来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气息、深厚的人文底蕴,与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密不可分。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9月22日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用四个“重要”,论述文化建设的地位:文化是重要内容、重要支点、重要因素和重要源泉。几千年历史进程,我国各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由于社会、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差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中华各民族用其自身的智慧创造属于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财富。独具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内容丰富的科学典籍,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精湛的技术、工艺等,这些文化与艺术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多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传承与发展与国家命运一脉相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历史与客观的基础与依据。

文化,是国家历史传承的记录与民族精神的独特表现,是国家整体实力和民族复兴的强有力体现。因此,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更是推动国家全面发展的“风向标”。但文化作为一个较为抽象的精神活动,传统的传播方式存在传播性不强、趣味性不高、枯燥乏味、难于理解等缺点,这是文化传播速度慢、效率低的主因。因此,急需一种高效的文化传播方式,达到与当下人民群众获取知识的方式相一致。“可视化”技术的诞生与高速发展,将抽象、难于理解的文化,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展现传播方式,将科技与文化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一、民族文化可视化的必要性

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及图像处理技术,将信息转换成图形、图像显示出来,再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涉及多个领域的新型产物。可视化技术使文化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以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实现裂变式传播,其优势如下:

(一)高效的处理速率

通过研究调查,人眼通过视觉对于图形与图像比数字与文本更能轻松吸收、掌握信息。将文字信息进行数据表述,通过“可视化”视觉展现,受众能够更加直接清晰地获取真实有用的信息,减少人脑信息处理时间的同时,达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将民族文化与可视化技术高度融合,将抽象难于理解的文化本体,转化为更易于人们所理解的图像三维技术,会使得民族文化传播更加高效化。

(二)新颖的传播方式

可视化突破了语言、文字限制,用一种更易于人们理解的方式,来讲述发生的事情,表示需要传递的信息。用可视化方式表述文化,并通过相应的配套设备,给受众身临其境之感,能够快速有效地将文化及精神内涵呈现出来。其次,可视化传播是连接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重要方式,能够打破以文字为中心的单一叙事形式,使人们对文化的理解更为深刻。最后,可视化传播使各民族文化具有悦读性,能够使抽象的文化信息更加细致化,零碎知识更加系统化。将民族文化与可视化技术高度融合,以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在大众的面前会使得民族文化传播更加高效化。

(三)庞大的受众群体

现今,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陈旧的生活方式逐渐被淘汰,人们逐渐接受并习惯新的生活方式并且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的便利。可视化技术作为互联网发展时代的新兴产物,作为一种创新的表达方式,拥有着社会上庞大的受众消费群体。将中华民族文化与可视化技术高度融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让人们对民族文化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使得民族文化的传播度广泛提高。

二、民族文化可视化实现途径

(一)资源采集与预处理

实现“民族文化可视化”的传播,首先对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与预处理。首先,运用网络爬虫技术与智能识别技术等实现对相关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的获取;其次,对获取的资源进行预处理,整理内容主要包括内容标准化、规范化等;然后,对信息资源进行聚合与分类,按不同主题形成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库[1]。

(二)资源挖掘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背景、环境和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与精准传递,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优化信息个性化开发,形成社交和用户行为分析、语言处理及图像识别、实时海量数据处理、精准定位人群文化传播,从而提高优秀民族文化传播与弘扬的普及度与效率。

(三)资源展现

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三维数字等可视化技术使得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表现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通过声音、图形、图像、文字、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的整合与处理,制造光效、音效、水幕、烟幕、场景移动等复杂效果,构成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可视化展示及信息交互界面,从而使受众体验更加丰富,带来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沉浸式体验。

三维数字化技术,是通过人工获取物品的外形数据,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通过建模的方式加以整理,将民族建筑、文物与古迹等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三维模型数据库,既能全面、生动、完整地将民族建筑、文物与古迹等形象展现给大众,又能在展现文化遗产的同时对其进行更加有效的保护,让大众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

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名称:Virtual Reality,简称:VR),集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于一体,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使人们未到此处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地理系统等技术不断地成熟发展,人们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去处理视频、图像、声音、动画,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生活中的三维实体、三维环境表现出来,达到动态仿真。

增强现实技术(英文名称: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它是一种实时计算摄影机影像位置及角度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图像的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更高要求,增强现实的用途越来越广。增强现实技术将现实中限定空间内很难见到的实物实体通过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将虚拟世界信息应用在现实世界空间中,人类用感官感知从而达到模拟现实并超越现实的目的。

利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将计算机中生成的文字、图像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进行模拟仿真,并且将其应用于现实世界,进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通过手机、头盔或者AR 眼镜等移动设备,使得音乐、舞蹈、典籍、技术、工艺等模拟重构、场景再现,可视化展示五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使受众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使用者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同时,又可以体验到新技术所带来的乐趣,从而增加民族文化的亲切度与积极探索民族文化的心理。

结语

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可视化”技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契合,相辅相成。“可视化”技术离不开民族文化的烘托和艺术领域的支持;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可视化”技术的推进创新[3];将复杂抽象的民族文化简单化、数字化、实景化,增强了趣味化,创新化,为两者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促进“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未来,民族文化“可视化”的前景非常可观。■

猜你喜欢
可视化中华民族民族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我们的民族
思维可视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